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耳蜗死区耳蜗内部毛细胞和/或神经元在相关频率失去正常功能的区域,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普遍存在耳蜗死区耳蜗死区的检出可为助听技术的应用提供指导,由此开发出便捷准确的检测方法成为国内外学者一直研究的方向。本文就耳蜗死区现有的检测方法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做一综述。

  • 标签: 耳蜗 耳蜗死区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畸形与耳蜗骨化患者耳蜗植入术的有关问题.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2月间行耳蜗植入术的8例内耳畸形和2例耳蜗骨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术中有外淋巴液搏动;3例Mondini畸形和1例共同腔畸形患者术中出现井喷;1例耳蜗部分骨化患者术中误将电极插入内听道后纠正;另一例耳蜗部分骨化患者植人短电极.1例Mondini畸形患者术后发生少量脑脊液耳鼻漏,保守治疗3月后痊愈,其余患者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成功开机.结论对于内耳畸形或耳蜗骨化的患者,耳蜗植入术前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对术中困难的充分估计和正确、规范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

  • 标签: 耳蜗骨化 耳蜗植入 先天性内耳畸形 深度感音性聋 术后并发症
  • 简介:在PWM三相逆变器中,为防止同一桥臂上的两个功率器件的直通短路而注入的死区时间,将对逆变器输出电压带来一定的误差。本文对死区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两种补偿方法。

  • 标签: PWM逆变器 死区效应 补偿
  • 简介:常规的人工电子耳蜗利用电流触发听觉神经来帮助患者恢复听觉。在电子耳蜗中一个很难逾越的障碍就是电流的扩散,电流在神经组织内的扩散限制了可植入的电极的数目,结果降低了听觉神经的选择激发性。激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好的方向性,也就是说它不会象电流那样扩散。一种全新的尝试就是在人工耳蜗内用光纤取代电子电极,用激光取代电流触发神经组织。因此我们称这种新型的耳蜗为人工光学耳蜗。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人工光学耳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内耳 人工耳蜗 人工光学耳蜗 激光
  • 简介:结合工程实际,对基于集成光学多功能芯片的数字闭环光纤陀螺中的死区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相位调制器的模拟驱动电压信号在数字反馈阶梯波复位作用下能产生不同的工作模式,探测器的输出微弱信号因此受到幅值和相位均不同的电子串扰。以方波调制和四态波调制为例,研究了光纤陀螺中电子串扰的作用方式、电子串扰的转换方式和形成死区的过程等问题。在上述基础上,根据需要设计了专门的可编程的光纤陀螺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对死区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最后还从优化陀螺电路印制板设计和优化信号调制解调算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解决数字闭环光纤陀螺死区问题。

  • 标签: 闭环光纤陀螺 死区 电子串扰 随机过调制技术
  • 简介:摘要:风电场升压站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保护范围取决于变压器的配置。如果变压器配置不理想,则有一个“死区”用于主保护。本文分析了升压站保护的“死区”的产生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配置电流互感器消除主保护“死区”。

  • 标签: 风电场升压站 继电保护 死区
  • 简介:摘要:针对电动汽车逆变器矢量控制系统,本文通过分析死区效应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采用平均死区时间补偿的方法,求出精确的死区补偿量。为了提高电流极性判断的准确性,将电流的交流分量,通过坐标变换转换为直流分量,得出电流的绝对位置角。考虑到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等因素,并在该基础上施加一定的补偿角度,通过判断该角度在扇区的位置,以确定需要添加的补偿量。最后通过在60KW的电动汽车动力控制系统中,验证了该补偿算法的有效性。

  • 标签: 电动汽车逆变器,SVPWM,死区效应,电流极性判断,死区补偿,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全面概述耳蜗电图的电生理及其历史,讨论其在人工耳蜗植入中新近的应用,并探讨在这个不断深入领域中所开展的研究。耳蜗电图是一种记录内耳不同组分和外周蜗神经对声刺激反应产生电位的电生理技术。耳蜗电图可解析为:① 耳蜗微音电位,② 听神经音电位,③ 总和电位,④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数十年来,随着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对记录电位的理解也在不断更新。耳蜗电图历来主要应用于梅尼埃病的诊断评估。然而,近十年来耳蜗电图的应用聚焦到人工耳蜗植入上。具有残余听力的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联合电声刺激可以改善听力和言语。尽管术者在电极插入过程中尽量减轻组织损伤,但患者术后听力保存率各异。在植入耳蜗期间,当术者插入电极阵列时,实时耳蜗电图可以检测耳蜗局部区域诱发的频率特异性耳蜗微音电位。在耳蜗外记录耳蜗电图,记录电极可以放置于鼓岬、镫骨或鼓膜。耳蜗耳蜗电图记录可以通过将记录电极插入耳蜗,或者使用人工耳蜗中的1个电极作为记录电极。术中耳蜗电图信号的丧失可能提示电极插入导致的耳蜗损伤,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在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时监测耳蜗损伤有望改善听力保留结果、改良手术技术以及改进电极设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的优缺点,实行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的意义。方法收集17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测量耳后切口的长度,最短的切口为3.3cm。结果实行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受试者术后平均听力在33dB左右。正确识别率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大于等于90%的占94.7%。语言能力随植入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主题对话达到三四级的占89.5%。于正常情况切口人工耳蜗植入的聋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最大意义便是外形美观,术后听力效果好,极大减轻了聋儿家长的心理压力。

  • 标签: 小切口 感音神经性耳聋 耳蜗植入
  • 简介:人工耳蜗是重度耳聋患者重建听力的惟一有效装置.虚拟通道是利用电流定向技术产生比已有电极数目更多的可感知的音调信息,不仅能提高噪声环境下的言语分辨率、音乐欣赏力,还可以提高汉语音调的识别率.

  • 标签: 人工耳蜗 通道 虚拟 言语分辨率 耳聋患者 噪声环境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流互感器原理,再结合作者亲身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探讨了电流互感器安装消除死区的解决方案,最后统筹全文提出了电流互感器在安装时应要注意的事项。本文遵循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论文思路,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 标签: CT 等电位 死区 保护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继电保护中死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我们提出来了继电保护中死区保护的解决方法一是定期的对保护监测电流进行管理,二是充分利用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保护对运行设备进行保护。文章指出,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应从设备的管理和实际运行中发现问题,实施切实可行的改进。

  • 标签: 继电保护 死区保护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继电保护中死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我们提出来了继电保护中死区保护的解决方法一是定期的对保护监测电流进行管理,二是充分利用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保护对运行设备进行保护。文章指出,电力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应从设备的管理和实际运行中发现问题,实施切实可行的改进。

  • 标签: 继电保护 死区保护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线路电流横差保护主要用于双回并列运行的线路,保护原理及接线简单,但当线路末端发生短路接地、电压接近于零时,线路电流横差保护存在“死区”,保护存在无法正确动作的情况。本文结合一次母线范围内故障造成简易母差、线路横差保护同时动作的电网事故,分析电流横差保护的“死区”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 标签: 电流横差保护 死区 选择元件
  • 简介:摘要: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二道防线。本文就继电保护中保护死区的几点容易发生的位置做了较详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改进意见,同时针对大唐平山50MW光伏发电项目保护配置进行了解析,防止保护死区的发生。

  • 标签: 继电保护 保护死区 解决方法 配置解析
  • 简介:声音的孤魂日夜游荡渴望涅槃阳光下的声音黑夜里的声音下雨的声音花开的声音世界的天籁凡尘的俗音都在等待重生听见一、手术:耳朵里的蜗牛2017年3月22日。终于,我来到一扇门前,门上有三个亮着的红字:手术室。进这扇门的决定是我自己下的,我的梦想需要在这扇门里实现。我的梦想原本只是颗被坚硬的外壳重重包裹的种子,靠我自己无力打开。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手术室 声音 梦想 涅槃 原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蜗不完全分隔Ⅲ型畸形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和MRI影像学征象并测量临床重点关注的解剖结构,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精准定性及定量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并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4例(28耳)耳蜗不完全分隔Ⅲ型畸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个月~27岁,中位年龄为3岁。14例患者均行HRCT检查,其中9例行MRI检查。观察内耳结构发育情况,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管及内听道形态有无异常;观察面神经管迷路段、鼓室段及乳突段走行及位置,在HRCT图像上测量面神经管迷路段宽度、前庭上神经管宽度、第Ⅰ膝角度;观察镫骨形态有无异常;在MRI图像上判析蜗神经发育。结果14例患者28耳CT均表现为耳蜗外形大致正常,底转与中转及中转与顶转间的骨性分隔存在,蜗轴缺如;内听道底扩张,并与耳蜗底转直接相通,似“葫芦样”。10例20耳(71.4%,20/28)前庭局部向上形成小囊状突起,突入上半规管骨岛内。12例24耳(85.7%,24/28)前庭导水管起始部(近前庭)扩大。14例28耳面神经管迷路段位置升高且走行僵直。7例14耳(50.0%,14/28)面神经管迷路段增宽,13例26耳(92.9%,26/28)前庭上神经管增宽。面神经管迷路段宽度为(1.14±0.37)mm,前庭上神经管宽度(1.66±0.35)mm,面神经管第Ⅰ膝角度为96.83°±15.63°。11例22耳(78.6%,22/28)表现为镫骨底板增厚,前庭窗闭锁,而蜗窗显示清晰。9例(18耳)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均可见内听道内蜗神经发育正常。结论耳蜗不完全分隔Ⅲ型畸形具有特征影像学征象,准确评估耳蜗、内听道及面神经等关键解剖结构能够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安全可靠路径图。

  • 标签: 内耳 先天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对死区保护逻辑进行了分析,与失灵保护功能进行对比,提出失灵保护已包含死区保护功能,断路器双CT时并不存在死区死区保护设置作用发生变化。

  • 标签: 死区保护 失灵保护 双CT
  • 简介:摘要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术式是乳突切除经面隐窝入路。为实现微创、精准、低损伤的人工耳蜗植入,目前已有直达耳蜗通路及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研究,然而仍然存在钻制通道精准度低、面神经损伤等问题。本文就人工耳蜗植入术直达耳蜗通路、机器人技术应用、通道钻制精准度及风险性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