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纹理分析在透明细胞(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与嗜酸性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中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42例ccRCC与15例RO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分别作为ccRCC组与RO组,患者接受MRI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后行纹理扫描分析。ccRCC与RO鉴别三维纹理特征选择频率,MRI纹理分析鉴别ccRCC与RO诊断效能,ccRCC与RO患者COM纹理参数比较,COM纹理参数在ccRCC与RO患者鉴别上价值分析。结果ccRCC与RO鉴别所筛选纹理特征多来自共生矩阵(co occurrence matrix,COM),ccRCC与RO鉴别中实质增强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序列筛选出层间纹理特征最多;通过非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进行MRI纹理分析来鉴别ccRCC与RO,在实质期增强纹理特征诊断效能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2.86%、73.33%以及87.72%;ccRCC组患者T1WI增强COM纹理参数如熵、逆差距以及相关显著低于RO患者(P<0.05),而对比与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应用COM纹理参数熵、逆差距、相关鉴别ccRCC与RO患者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0.752、0.806,熵在鉴别ccRCC与RO患者价值最佳,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5%和83.6%。结论MRI纹理分析尤其是COM可以有效鉴别出ccRCC与RO。

  • 标签: 肾脏 肾透明细胞癌 肾嗜酸性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透明细胞胆囊转移临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左透明细胞根治术后2年发现胆囊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该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透明细胞胆囊转移。术后予舒尼替尼靶向治疗,随访5个月,未见其他部位转移。

  • 标签: 癌,肾细胞 胆囊 肿瘤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术后病理组织分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 34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9例,女507例;术时年龄(55.1±13.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911例,≥1分435例;透明细胞1 120例,乳头状细胞62例,嫌色细胞79例,其他类型肾癌85例;T1、T2、T3、T4期分别为1 019、177、102、48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及未知分别为587、530、85、144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及未知分别为685、541、104、16例;合并坏死200例;合并肉瘤样分化27例。同时收集2000—2017年SEER数据库中80 439例肾癌术后病例的资料,男51 371例,女29 068例;年龄(60.9±12.4)岁;白色人种66 261例,黑色人种86 80例,亚裔及北美原住民5 022例,未知人种476例;透明细胞62 600例,乳头状细胞12 170例,嫌色细胞4 354例,其他类型肾癌1 315例;T1、T2、T3、T4期分别为55 332、8 687、15 516、904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分别为52 323、22 700、5 416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分别为46 741、25 760、7 938例。分别分析华西医院和SEER两组人群中性别、年龄等临床因素以及肿瘤组织亚型、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在SEER不同人种中进行亚组分析,了解不同组织亚型肾癌术后的预后差异,并与华西医院病例进行比较;将华西医院病例带入UISS、SSIGN、Leibovich 3种肾癌预后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分析不同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及亚组的预测价值。结果华西医院病例1 346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87.9%、79.7%、68.4%;术时年龄>50岁、ECOG评分≥1分、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合并坏死及肉瘤样分化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80 439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乳头状细胞、透明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92.5%、88.9%、85.3%;术时年龄>50岁、男性、亚裔及北美原住民、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1%、88.6%、86.7%、80.2%。外部验证结果显示,SSIGN、Leibovich、UISS预测模型的精度分别为0.763~0.781、0.725~0.752、0.641~0.660。在4种病理类型亚组分析中,预测模型UISS对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670~0.781、0.649~0.661、0.620~0.644、0.567~0.613;预测模型SSIGN和Leibovich对嫌色细胞、乳头细胞亚组、透明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733~0.903、0.785~0.834、0.731~0.767、0.657~0.776。结论肾癌术后病理组织亚型对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差异性,在华西医院病例和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人群中,嫌色细胞预后最优,乳头状细胞较透明细胞稍差,其他类型肾癌预后最差。SSIGN和Leibovich预测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的预测价值高于UISS,且对嫌色细胞的预测效能较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预后 病理类型 人种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中国患者人群的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CCPRCC)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细胞患者,按照CCPRCC、透明细胞细胞(ccRCC)、乳头状细胞(pRCC)进行分组,回顾性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共纳入CCPRCC患者18例,占该时间段内本院术后病理确诊为细胞患者的0.44%(18/4 110),年龄(49.5±17.1)岁,男11例,女7例;所有的CCPRCC患者均无肿瘤家族史,其中只有1例CCPRCC患者具有相关的临床症状,为间断的腰腹部胀痛,而另外17例均是体检发现,无相关症状。与ccRCC及pRCC组相比,CCPRCC组患者在终末期肾病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ccRCC=0.291,χ2pRCC=1.161,均P>0.05)。CCPRCC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组(χ2=-2.280,P =0.027),但与ccR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 =0.565);CCPRCC组患者基本上都处于pT1a期,病理分期明显早于另外两组,且其总生存也较ccRCC组和pRCC组更好(P<0.05)。结论CCPRCC是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的一类细胞,患者较ccRCC和pRCC分期更早、预后更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超声造影表现,在声像图上表现为快进、慢退,周边见环状高增强,内部呈不均匀高增强。其造影表现与常见的乳头状细胞嫌色细胞典型声像图表现明显不同,但与透明细胞鉴别缺乏特异性,二者潜在差异需要更多病例的积累。

  • 标签: 肾肿瘤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影像学特征联合纹理分析技术在术前预测透明细胞(ccRCC)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核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cRCC患者的术前肾脏MRI图像,根据WHO/ISUP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49例,Ⅰ级2例,Ⅱ级47例)和高级别组(29例,Ⅲ级25例,Ⅳ级4例),并以随机数表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配到训练集(n=63)与验证集(n=15)。评价MRI影像学特征并提取图像纹理特征。选取横断面图像病灶的最大层面,分别在T2WI及皮髓质期(CMP)图像上勾画ROI。使用MaZda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包括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游程矩阵、梯度、自回归模型及小波变换6种类型。联合Fisher法、分类错误概率结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3种方法对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初步筛选,并对筛选出的纹理参数或影像学特征进行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构建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ROC曲线,分析其术前预测ccRCC核分级的效能。结果训练集中,低、高级别ccRCC组间肿瘤长径、形状与边界、CMP强化程度、静脉瘤栓和47个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训练集中,构建7个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影像学特征模型(M1)、T2WI纹理特征模型(M2)、CMP图像纹理特征模型(M3)、影像学特征联合T2WI纹理特征模型(M4)、影像学特征联合CMP图像纹理特征模型(M5)、T2WI纹理特征联合CMP图像特征模型(M6)以及联合所有特征模型(M7)。其中M7预测ccRCC核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95%CI 0.828~0.974)、0.820(95%CI 0.564~0.974)。结论基于MRI纹理分析联合影像学特征有望成为术前无创预测ccRCC WHO/ISUP核分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癌,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RI及CT诊断对不同亚型细胞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升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细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取其中32例患者同时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基本特征、平扫表现、强化方式、强化程度进行判定。结果平扫的CT亚型分布:透明细胞106例,乳头状10例,嫌色细胞7例,囊性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2例。平扫的MRI亚型分布:透明细胞27例,乳头状3例,嫌色细胞2例。平扫的CT特征:大多数病灶形状为类圆形,小病灶多为等密度影,大病灶多为混合密度影;平扫的MRI特征:T1WI呈低、等信号影,T2FS呈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的CT和MRI特征:透明细胞、囊性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强化方式为"快升快降"型,强化程度明显;乳头状、嫌色细胞强化方式为迟发性、持续性,强化程度轻微。结论不同亚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临床上应结合发病特点、症状体征、辅助检验,积极利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对细胞不同亚型进行精确分析,以针对性选用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水平。

  • 标签: 癌,肾细胞 核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ASP-1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市立医院82例肾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及旁组织中的LASP-1表达。结果LASP-1在细胞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68%(76/82),其中强阳性为29.27%(24/82);旁组织阳性表达为26.83%(22/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旁组织LASP-1的表达量(0.818±0.064)和无淋巴结转移组LASP-1的表达量(1.443±0.154)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量(2.030±0.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P-1的表达与TNM分期(rs=0.386)和有无淋巴结转移(rs=-0.711)有相关性(P<0.05),但是与肿瘤大小(rs=-0.172)及Furhman分级(H=7.235)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肿瘤内LASP-1表达有助于判断细胞侵袭性和估计预后。

  • 标签: 癌,肾细胞 LASP-11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转移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罕见,其中以细胞居多。鼻腔鼻窦转移的临床表现与鼻原发性肿瘤的症状相似,有鼻出血、鼻塞或面部疼痛等。本文报道了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鼻腔鼻窦转移性透明细胞患者的诊疗经过,供同道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占肾癌病例的90%,其中又以透明细胞亚型最为常见。由于细胞对常规抗癌治疗的反应较差,其在癌症初期即可出现转移。细胞的高度转移性决定了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管临床对细胞已投入大量研究精力,但其机制仍不明确。最近有研究表明,斑点型POZ蛋白(SPOP)可以以癌症类型特异性的方式发挥生物学功能。本文基于最新研究结果综述了SPOP在细胞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标签: SPOP 肾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TFE3基因在细胞分类中的意义。方法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就诊的120例肾癌患者,检测TFE3基因。结果 得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2019版Bosniak分级,分析多房囊性细胞(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和囊性瘤(cystic nephroma,CN)的MRI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4例MCRCC和16例CN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对两组样本进行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其影像特征,并对病变进行Bosniak分级。结果24例MCRCC病变大部分外凸性生长,囊壁及分隔多不规则增厚,平均厚度为(3.87±1.41) mm,12例伴有附壁结节,平均结节直径为(8.47±1.31) mm,皮质期明显强化。CN病变的囊壁及分隔厚度较薄且均匀,均值为(2.17±0.63) mm,只有3例可见附壁结节。MCRCC和CN在患病年龄、病变是否外凸生长、囊壁及分隔厚度和附壁结节大小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囊壁及分隔厚度大于3.25 mm,附壁结节直径大于3.7 mm时,可作为诊断MCRCC的最佳临界值。结论MRI对MCRCC和CN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囊壁及分隔厚度和附壁结节的大小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 标签: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囊性肾瘤 磁共振成像 Bosniak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血管母细胞瘤成分透明细胞[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with hemangioblastoma(HB) component, ccRCC-HB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手术切除标本及会诊病例共2例ccRCC-HBc,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TFE3、TFEB及VHL基因,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女性,年龄分别为33和66岁,肿块大小4.0 cm和8.5 cm。病理组织学上2例肿瘤可见明确ccRCC区域,部分区呈血管母细胞瘤(HB)样表现,见增生的毛细血管,细胞多变,胞质透明、空泡样,两种成分相互移行。免疫表型上,ccRCC区瘤细胞呈PAX8、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10、细胞标志物(RCC)、碳酸酐酶Ⅸ(CAⅨ)、P504s阳性;HB样区域α抑制素、CD34、波形蛋白阳性,CD10弱阳性。FISH均未检测到TFE3、TFEB基因分离信号(0/2),例2未检测到VHL基因突变(0/1)。结论ccRCC-HBc属于ccRCC一种罕见的变异亚型,确诊依靠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行分子病理检测有助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化疗,必要时行靶向治疗。

  • 标签: 癌, 肾细胞 血管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50岁女性左嗜酸性实性和囊性细胞的影像表现。病灶呈类圆形囊实性,边界清晰,CT平扫实性成分呈等密度,增强皮质期及实质期持续渐进性强化,排泄期强化减退,强化程度均稍低于同期皮质,囊性部分无强化。MRI平扫实性部分T1WI及T2WI均呈稍低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表现类似CT强化。

  • 标签: 癌,肾细胞 嗜酸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细胞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正在增加。细胞的遗传学特征是出现了参与代谢过程的靶基因的突变。肿瘤重组其代谢,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和生物合成的基础物质,从而使恶性细胞增殖。代谢重组涵盖了包括有氧糖酵解、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不同的生物过程。而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应用更全面地揭示了肿瘤代谢过程,并筛选出指示早期诊断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而针对细胞中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研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肾细胞癌 氨基酸代谢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透明细胞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最常转移至肺、区域淋巴结、骨和肝脏,转移至脑膜瘤较少见。我们报道了1例71岁女性,有细胞癌病史,因近4个月反应缓慢,步态不平衡入绍兴市人民医院。脑MRI显示右侧中颅窝基底部肿块。病理组织学为脑膜瘤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结合国外文献,就细胞转移至脑膜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探讨,以期提高病理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尽管手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其远期存活相关并发症仍不容忽视。细胞腺瘤属于其中两种主要并发症类型,这两种肿瘤在肾移植受者原同时发生极为罕见。本文收集报道2例罕见远期肾移植受者原并发透明细胞合并乳头状腺瘤病例,并行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以期提高肾移植术后并发肿瘤诊治的认识。

  • 标签: 肾移植 并发症 肾透明细胞癌 肾乳头状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肾癌组织与旁组织中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JUR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方法收集2017年至2018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透明细胞组织标本20份,以肾癌组织作为实验组,旁组织作为对照组,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HJUR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RT-qPCR分析结果显示,与旁组织相比较,HJURP mRNA表达水平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t=5.716,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旁组织HJURP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肾癌组织(t=8.761,P<0.05)。结论肾癌组织中HJURP基因在转录水平受到明显抑制,HJURP可能在肾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癌,肾细胞 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 生物标记,肿瘤
  • 简介:摘要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是一种罕见肾癌亚型,2019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随访13个月无复发和转移。该病无显著临床表现,确诊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本病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为主,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晚期仍存在进展可能。

  • 标签: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胰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0例经病理确诊的透明细胞胰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时间、复发时间、转移部位、胰腺转移灶数目及对于胰腺转移灶是否进行手术等,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确诊透明细胞的中位年龄为50岁。其中肾癌位于左12例(60%),右肾8例(40%);胰腺转移单发病灶12例(60%),多发病灶8例(40%);仅转移至胰腺13例(65%),合并其他部位转移7例(35%);肾癌和胰腺转移同时发现(同时性转移)2例(10%),肾癌确诊后发生胰腺转移18例(90%)。确诊透明细胞至发生胰腺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02个月。10年内胰腺复发13例(65%),10年后复发7例(35%)。胰腺转移手术切除9例,靶向治疗13例。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2.9个月。死亡3例(15%),生存17例(85%),中位生存时间为75.9个月,5年生存率为66.7%。是否为同时性转移、是否合并胰腺外转移是影响透明细胞胰腺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透明细胞胰腺转移较为罕见,但预后较好,尤其是确诊肾癌数年后仅发生胰腺转移的患者。

  • 标签: 肾肿瘤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