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生命,解除喉梗阻所致呼吸困难,改善病人通气功能的主要措施,随着人工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挽救了许多呼吸衰竭病人生命,而此类病人病情危重,全身营养状况差,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危重病人的并发症及改善其预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肠(TPN)与肠内(EN)两种,在危重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工作中已经观察到,肠内营养无论在预防感染和代谢并发症还是减少肠道通透性、防止细菌移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机械通气病人因不能经口进食,常需留置鼻胃管进行鼻饲。由于人工气道的影响,插胃管过程及鼻饲过程均有其特殊性。关键词机械通气;鼻饲;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209-021.方法发病后肠鸣音恢复且无肠内营养支持禁忌者,选用适当型号的硅胶胃管鼻饲流质饮食,从胃管内滴入营养500mL/d~1000mL/d,开始速度50mL/h,病人能耐受,则可加速,最终速度为100mL/h~120mL/h。2.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外科患者完全胃肠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进食困难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取完全胃肠营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4.2%(1/24),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8.3%(2/24),均因腹腔出血、晚期肿瘤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两组间的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完全胃肠营养治疗,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加快患者的机体康复进程,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上治疗进食困难患者具有较佳的治疗价值。

  • 标签: 胃肠外科 完全胃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
  • 简介:早期肠内营养(EEN)是指病人术后24h~48h内开始肠内营养治疗[1]。胃癌手术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下,早期肠内营养作为"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中具有肠营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发展空间[2]。

  • 标签: 肠内营养 营养液 温度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新生儿输液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方法。方法第一时间使用封闭,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直接用于伤患处,50%的硫酸镁和喜疗妥交替外敷外渗处。结果经过6~9天观察及护理,局部外渗处肤色转红润,皮肤粘膜完好,无瘢痕。

  • 标签: 静脉输注 营养液 外渗 联合外敷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ICU病房共收治7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行肠营养支持治疗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7d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淋巴细胞计数(TLC)均有下降;但在14d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回升改善情况,而对照组仍然呈下降趋势,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治疗组在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其营养不良状况,同时减少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死亡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肠内营养液 肠外营养液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为了比较面对严重创伤患者时胃肠营养与肠营养的临床效果,我院经过对多名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以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基于对实验治疗的分析上,谈一谈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

  • 标签: 严重创伤 胃肠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术后小肠营养胃肠营养的临床比较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48例食管癌患者按照营养方法分为两组(各24例),一组为小肠营养组,一组为胃肠营养组。结果小肠营养组患者治疗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胃肠营养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肠营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患者(8.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肠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具有显著效果,给以患者相应护理措施可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营养效果。

  • 标签: 食管癌 小肠营养 胃肠外营养 临床效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五年间接受肠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支持5天以上的253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按PN相关胆汁郁积(parenteralnutritionassociatecholestasis,PNAC)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肠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253例中治愈及好转出院241例,放弃治疗8例及死亡4例。平均PN持续时间为15.71±9.32天。发生PN相关胆汁淤积21例。PNAC组PN持续时间长于非PNAC组;胎龄、体重明显小于非PNAC组;开始喂养时间明显迟于非PNAC组。结论早产儿PNAC的发生与PN持续时间、胎龄、体重、开始喂养时间相关。

  • 标签: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胃肠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常规西医保守治疗,并给予全胃肠营养支持。结果2例患者因年龄大,合并有慢性心脏、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最终导致MODS死亡;2例经积极治疗后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均下降至正常,病情好转;其余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全胃肠营养治疗严密的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改善了患者预后。

  • 标签: 全胃肠外静脉营养 重症胰腺炎 护理干预 预后
  • 简介:摘要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经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可有效的降低化疗药物对为危重患者的刺激,该方法在操作上具有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安全便捷等优点,与传统的置管术相比,还具有血管选择性大、穿刺点表浅等优点,最重要的便是避兔化疗药物对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可使病人不会因疾病降低食欲,造成营养缺失。

  • 标签: PICC管 肿瘤化疗 胃肠外营养 应用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穿刺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营养治疗的378例早产儿所使用的静脉穿刺部位(腋静脉组、四肢浅静组、头皮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三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行对比性研究。结果选择使用腋静脉(A)组、四肢静脉(B组、头皮静脉(C)组,三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留置时间A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它2组,A组>B组>C组有差异(P<0.05);三组出现并发症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C组,(P<0.05)。而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胃肠营养选择腋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相比较,其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腋静脉 头皮静脉 四肢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在全胃肠营养直肠癌患者护理中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3月直肠癌手术患者62例,将其按住院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直肠癌全胃肠营养支持护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减轻患者痛苦及节省医疗资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直肠癌 手术患者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50例进行普术后的胃肠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普术后行肠营养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模式,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胃肠瘘患者普术后行肠营养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伤口裂开、伤口感染、氮平衡、生存质量评分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营养的治疗模式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可在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与借鉴。

  • 标签: 胃肠瘘 普外手术 肠外营养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35-02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胃肠营养(PN)持续时间≥14d,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按照接受持维PN后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确定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最终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共计172例,其中非PNAC组为143例,PNAC组为29例,PNAC发生率为16.9%。两组受试者性别构成比、胎龄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临床经验,对可能导致PNAC的临床观察项目(27项)与营养因素项目(19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项临床观察项目与5项营养因素项目为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如出生体质量轻,小于胎龄(SGA)儿,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氨基酸热卡及脂肪乳热卡高,奶热卡低,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感染性休克率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均为可能导致PNAC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3.306,4.424,1.790,1.231,3.193,2.815,2.519,4.615,3.949,3.920,3.861,5.656,5.535;P〈0.05)。③对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感染性肺炎、败血症、NEC及感染性休克),SGA儿,VLBWI,禁食时间长,PN持续时间长,氨基酸热卡比及脂肪乳热卡比高是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85,3.851,7.134,4.728,6.746,7.113,3.

  • 标签: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危险因素 出生体质量 极低出生体质量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与肠营养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118例,平均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肠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指标、康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红白蛋白等观察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项在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和拔除尿管时间这三项康复指标改善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康复指标,显著减少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减少患者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普外科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07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营养(PN)中的脂肪乳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静脉营养(PN)超过14d的VLBWI中的PNAC病例和配对非PNAC病例临床资料(两组在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和禁食时间相匹配),比较两组发生PNAC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PNAC组(18例)生后2周内脂肪乳热卡比明显高于非PNAC组(36例),为23.0±7.3%vs15.1±4.5%,t=3.815,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总热卡比、氨基酸热卡比及糖热卡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PN应用期间脂肪乳、氨基酸及糖的累计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NAC的发生可能与应用PN前2周内脂肪乳热卡比高有关系,还需前瞻性随机双盲目对照试验以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脂肪乳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肠癌术后肠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科室72例肠癌患者手术后均行肠营养支持,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肠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7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无与肠营养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肠营养支持对肠癌术后患者恢复非常重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可防止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肠癌术后 肠外营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