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心肌酶在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息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参考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肺炎支原体息儿血清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对其中心肌酶异常的19例息儿在恢复期进行复查。并与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明显下降,CPK-MB,LDH仍高于对照组(分别是P〈0.0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PK-MB作为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心肌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从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其中有52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有74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全部患者均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治疗,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年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清PCT、血浆白蛋白、血乳酸、合并急性肾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血浆白蛋白、合并呼吸衰竭均为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存活组治疗后血清PCT及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HR、合并急性肾损伤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合并呼吸衰竭与血浆白蛋白等。临床上需给予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发生VAP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VAP中治愈12例,死亡10例。结论:ICU中VAP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VAP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0年11月~2002年1月住院的52例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其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82、5.58、2.68、2.53、1.24;②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8株:G-杆菌93株(占72.66%),G+球菌22株(占17.19%),真菌13株(占10.16%);③128株致病菌对所选的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是ICU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G-杆菌是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 标签: 重症监护 医院感染 肺炎 危险因素 致病菌
  • 简介: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诊断为MP感染的29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喘息发作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是年龄(P=002)和哮喘病史(P=007),年龄的0R值0.91<1,认为年龄因素可能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既往无哮喘病史的OR值0.0005<1,可认为既往无哮喘病史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即既往有哮喘病史是喘息发作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年龄因素是喘息发作的保护性因素,即年龄越大喘息发作的机会越小。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儿在MP感染后更容易有喘息发作。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 喘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老年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了解当前CAP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1月~12月我院诊断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送检的73例痰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73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17个菌种.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9%,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1%,7例阳性标本中同时培养出真菌,占12%.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仍有高敏感性(95%~100%),其次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敏感性也较高(67%~89%),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达95%.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高达1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亦高达80%.结论:引起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耐药性高.

  • 标签: 老年社区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病原菌 调查 耐药性分析 Antimicrobial
  • 简介:目的:探讨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佐治小儿重症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品化"+纳洛酮3天,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1%(31/36).结论:联合应用纳洛酮与东莨菪碱佐治小儿重症性肺炎有显著疗效,未见副作用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性肺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BAL)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95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机械通气期间每天进行肺泡灌洗,比较两组预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逗留时间。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生存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逗留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泡灌洗术可改善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泡灌洗术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循证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VAP的发生率以及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85±1.46)天、(10.08±2.73)天,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的VAP发生率分别为8.89%(4/45)、22.22%(10/45),两组比较可见,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一方面能够使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另一方面,能够使VAP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该方案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用价值 预防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其VAP的发病率及其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属于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VAP64例,发生率为60.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前洗胃、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制酸剂应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剂应用时间、格拉斯哥评分(GCS)、APACHEII评分(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前洗胃、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其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高,相关危险因素多,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 有机磷农药中毒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医疗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群及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VAP临床资料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情况。结果:ICU中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为52.2%;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且耐药严重。结论:加强VAP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VAP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加强医疗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耐药性。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有200例,其中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46例。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度观察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耐药性。结果结论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主要是葛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极强。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对患者的综合管理,预防和治疗并重,从而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救治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特点 病原学耐药性
  • 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微生物特性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人预后的分析,探讨减少危重病人VAP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被确诊为VAP的病例资料。结果:VAP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较非VAP患者明显延长(P〈0.05,P〈0.01)。高龄、严重的基础疾病、延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是VAP患者高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做好各项预防消毒措施是防治VAP的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流行病学 微生物学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尿白三烯E4(LTE4)的水平变化.探讨IL-5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为MP感染组(29例),同期在门诊作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IL-5和尿LTEA的浓度。结果:IP感染组尿LTE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感染组血清IL-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患儿血清IL-5的水平和尿LTFA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cysLTs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5可能不是MP感染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白介素-5 白三烯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