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腹膜肿瘤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腹膜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肿瘤种类的多样性及多脏器累及的复杂性对术者的手术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良好的暴露是手术顺利切除的关键,术前应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切口及手术。按累及部位,腹膜肿瘤总体上可分5类: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及盆腔,不同部位的腹膜肿瘤有其特有的手术及技巧,总体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要时可采用多种及技巧。

  • 标签:
  • 简介:摘要Castleman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男性,23岁,因体检发现腹腔占位2 d入院。增强CT提示肝脏与下腔静脉之间团块状肿物,边界清。为腹膜肿物,并与胰头部、十二指肠等关系密切,术前诊断不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术中分离肿物与周围脏器,仅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Castleman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lgG自身温抗体的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病贫血(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病人血清与筛选细胞和自身细胞在室温和37℃条件下分别在盐水、凝聚胺和抗人球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吸收放散实验处理患者红细胞和血清排除冷自身抗体干扰后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在此例AIHA患者体内发现温自身抗体。结论当发现患者具有温自身抗体时要仔细筛查其是否具有同种抗体,以免漏检同种抗体而引起输血事故。

  • 标签: 自身抗体 同种抗体 血型
  • 简介:应用腹腔镜从腹膜成功地行肾上腺切除2例.手术配合的护士应参与术前讨论.作好病人心理护理;术中保持患者特殊体位及特殊器械的应用配合;用40C温水保持摄像镜头与体温一致.以维持图像清晰;及时观察创面止血情况.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摘除 腹膜后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国人经腹膜间隙腰椎侧方手术的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评价该手术在国人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具新鲜尸体标本,沿腹膜间隙手术扩大、逐层解剖,观察该手术的解剖层次及周围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评估该手术的安全性。结果该手术相对安全,穿刺过程中有损伤腹膜风险、需做辅助切口以保护腹膜,其余未见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结论国人经腹膜间隙腰椎侧方手术是安全的。

  • 标签: 腹膜后间隙 解剖 腰椎
  • 简介:目的:观察经胸腔腹膜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26例胸11~腰1椎结核,经此病灶清除,12例椎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26例,平均6年5个月.24例痊愈,2例截瘫部分恢复.结论:经胸腔腹膜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显露充分、清除彻底、易于植骨.

  • 标签: 经胸腔腹膜后入路 手术治疗 胸腰段脊柱结核 椎间植骨融合
  • 简介:右上腹巨大肿瘤膨胀浸润性生长.容易侵及压迫十二指肠、胰腺和右半结肠及区域血管.按传统程序探查及切除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利用右下腹逆行腹膜顺利切除有上腹巨大肿瘤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切除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腹膜后入路 右上腹 肿瘤切除 巨大肿瘤 浸润性生长 十二指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腹腔和经腹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的86例经腹和128例经腹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式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装机前准备时间、医师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两组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肾热缺血时间、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装机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经腹膜较经腹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和经腹膜机器人肾部分切除在围术期护理上有共性,也各有其护理特点和关注点。术前应充分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针对性进行体位摆设,做好患者安全监护,术中备物齐全、熟练配合,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入路 机器人 泊机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医护配合 手术间布局 体位 无菌屏障 安全监护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SAP早期出现的大量腹腔积液,多种胰源性的有害物质以及胰腺和胰周组织的感染、坏死,对SAP的病程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1,2]。由于SAP病程迁延,患者常存在免疫和代谢功能紊乱,使继发感染的机会增加,SAP继发感染的发生率高达40%-70%13^[3]。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手术入路 引流时机 引流治疗 腹膜后 大量腹腔积液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腔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方法。方法患者施行经腹膜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1例同时施行肾固定术。结果5例手术时间55~120min,无并发症,术后2~5个月B超、CT随访无复发。肾位置正常。结论该方法具有损伤轻,生理干扰小,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

  • 标签: 肾囊肿 腹腔镜手术 腹膜后腔入路 肾囊肿去顶切除术 肾固定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外侧联合内侧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三踝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折治疗,观察组予以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 Ⅱ型20例,Klammer 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疼痛及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6±1.2)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胫血管神经束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足趾马缰绳样畸形等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无骨折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13.2±1.4)周]。VAS由术前的6~9分[(8.0±0.8)分]改善至末次随访的0~2分[(1.2±0.6)分](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100分[(89.7±4.6)分],其中优15例,良22例,优良率100%。结论内侧胫肌腱前方联合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 Ⅱ/Ⅲ型pilon样骨折复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下腹部正中小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前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对研究组患者使用后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研究组患者长,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研究术后并发症率5.0%,比对照组明显更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下腹部正中小切口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对患者创伤较小,恢复时间也较快,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患 后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跨长肌挛缩至屈蹲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人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 标签: 骨折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20例三踝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49.6岁;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和内踝。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5~115 min,平均88.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600 mL,平均12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2~5.4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无手术切口感染坏死、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87.8±6.4)分]较术前[(32.3±4.9)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4,P<0.001);根据VAS评分:0分1例,1~3分13例,4分6例。结论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标签: 踝损伤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前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uperPATH与传统外侧全髋置换的疗效,总结SuperPATH的优势。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指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SuperPATH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1个月内的VAS评分、3个月内的Harris评分方面与传统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1个月后VAS评分、3个月后Harri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uperPATH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康复快,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前景广阔。

  • 标签: SuperPATH 传统后外侧入路 VAS评分 Harris评分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正中与经椎旁肌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6例,其中经传统正中28例,经Wiltse18例。统计分析2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Wiltse组较传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2组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2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终末随访时,Wiltse组与传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有明显优势。结论Wiltse较后正中,具有椎旁肌损伤轻、手术创伤小、术后腰疼症状轻、置钉简便、操作简单等优势,是一种临床易推广和容易掌握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