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邹元江在《艺术百家》2008年第2期发表《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一文指出,对梅兰芳表演美学的解释主要有两个路向,一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梅兰芳访日、访美、访苏前后,欧美、日本学界、演艺界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解释,这种解释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一是50年代初梅兰芳自己开始以口述的方式对自己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加以回忆,这其中包含对自己的表演美学精神的解释,这种解释(包括他所写的一些文章)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他去世之前。

  • 标签: 戏曲表演 美学精神 梅兰芳 20世纪90年代 30年代 50年代
  • 简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话剧进行了深思和探讨:一、话剧演出的市场机制问题,二、话剧艺术的经典意识问题,三、话剧创作的现实主义问题,四、学生演剧的开放性质问题。

  • 标签: 话剧 演出 艺术 创作 市场机制 经典意识
  • 简介:大曲'隊舞之制'發展至兩宋已臻於完善,當時以'小兒隊'和'女弟子隊'爲宫廷教坊隊舞表演的兩大支柱。其中'小兒隊'的一些問題值得舞蹈史、戲曲史研究者注意,對其做出探討可得出以下新的看法:其一,'小兒隊'表演時,男童装扮女伎的情况比較常見,柘枝隊、兒童解紅隊、劍器隊都是如此;其二,柘枝隊、婆羅門隊、醉胡騰隊、玉兔渾脱隊、射雕回鶻隊這五種隊舞均含'胡樂'因素,佔全部'小兒隊'舞的一半;其三,自漢至唐,出現過不少'童舞'表演,其中唐代的《雲韶法曲》可視爲宋'小兒隊'的直接淵源。

  • 标签: 隊舞 小兒隊 男扮女装 胡樂 童舞
  • 简介:告别了旧世纪,步入新世纪的四川戏剧当何去何从,这是从上到下大家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当代文化现状,针对若干戏剧现象,拈取三点谈谈个人看法,权供同仁参考.

  • 标签: 四川 戏剧 文化视野 “经典” 时代性 民间性
  • 简介:高师声乐教育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随着高师声乐教育的不断变化,也凸显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教学目的、教学模式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之间有了较大的分歧和脱节,此类问题也是高师声乐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的重要问题。

  • 标签: 高师声乐 教学 教学目的
  • 作者: 李小红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剧本就是一剧之本。剧本分为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两大类。其中文学剧本是编剧撰写,以生活元素为创作根本,在文学剧本的基本基础上,为创作依据和素材;分镜头剧本是导演要完成的。在表演艺术中,剧本属于一度创作,导演及演员均属二度创作。通过导演和演员的创作将文学剧本的人物变成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梅兰芳曾三次(1919年、1924年、1956年)访问日本演出。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纯粹是极为正常的名角儿与名票儿、戏班与剧场(堂会)之间的商业演出活动,而1956年的访日演出则是更多带有民间政治使命的色彩。而从中日戏剧的互动、比较、交集的视角看,梅兰芳前两次的访目演出所凸显出来的日本演艺界和学界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也有明显的前后差异.即由最初观众对京剧表演的陌生、惊讶,到渐渐开始欣赏,并在与日本戏剧加以比较的过程中,由误读到明晰地要求梅兰芳回归传统.由此,逐步显现出对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

  • 标签: 梅兰芳表演美学 解释 日本视野
  • 简介:梅兰芳曾三次(1919年、1924年、1956年)访问日本演出。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纯粹是极为正常的名角儿与名票儿、戏班与剧场(堂会)之间的商业演出活动,而1956年的访日演出则更多地带有民间政治使命的色彩。从中日戏剧的互动、比较、交集的视角看,梅兰芳前两次的访日演出所凸显出来的日本演艺界和学界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也有明显的前后差异,即由最初观众对京剧表演的陌生、惊讶,到渐渐开始欣赏,并在与日本戏剧加以比较的过程中,由误读到明晰地要求梅兰芳回归传统,由此,逐步显现出对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

  • 标签: 梅兰芳表演美学 解释 日本视野
  • 简介:叶朗在《文艺研究》(2009.11)发表同题文章,文章从植根于中国美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当代西方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自然美、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艺术的终结”及“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

  • 标签: 西方美学 中国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眼光 非艺术 文艺研究
  • 简介: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探索,一直是建立在古典画论的“描述系统”基础之上的。而在中国画形式及技法的描述体系中,大多是技术性的具体经验介绍,但却缺乏对中国画形式、技巧从学理上进行科学、宏观观照的努力。本文以中国画形式语言与技法体系的传统框架为出发点,对这些具体的形式要求与构成传统的诸要素进行较系统的学术梳理,并以一种分析的姿态,提出中国画中有“创作”式与“教学”式两种视点。当代中国画改革应该从分析的“教学”立场出发的新论点。

  • 标签: 中国画改革 形式语言 “教学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