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腹泻患者痢疾杆菌的药敏试验,了解其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痢疾杆菌,共37株,采用K-B法对收集到的痢疾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研究中37株痢疾杆菌对诺氟沙星、奥格门丁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5.41%、8.11%,对磺胺、氨苄西林、四环素等耐药性则较高,耐药率大于70%,尤其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最高,达到91.89%。结论腹泻患者痢疾杆菌较敏感于诺氟沙星、奥格门丁,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以减少耐药。

  • 标签: 腹泻 痢疾杆菌 药敏试验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25-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当中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50份阳性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予以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并对其药敏试验结果加以观察。结果在对G+杆菌和G-杆菌的耐药、敏感以及中度敏感等方面,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都比较高,但两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细菌的鉴定上,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都能有效检测出药敏结果,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检测速度快,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直接药敏 常规药敏 血液细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以提高其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需进行血液细菌检验的患者标本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以常规药敏试验为标准,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菌种鉴定结果、药物敏感性以及所需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对革兰式阳性球菌鉴定结果及符合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验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试验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细菌检查中,使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的检验结果并无明显差别,但是直接药敏试验所需时间较短,检验效率更高。

  • 标签: 血液细菌检验 常规药敏试验 直接药敏试验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直接药敏试验的效果。方法择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检验科采集的病人血液样品142个,所有样品均通过入院前确诊,备用两份血液样品,即划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考组,两组样品均为142个,其中实验组样品采用直接药敏试验,而参考组样品则采用常规药敏试验,统计对比两组药敏试验结果,作为分析血液细菌检测的基础。结果实验组采用直接药敏试验统计结果与参考组采用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对比可知,两者在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茵的检出率不存在差异性,同样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临床血液细菌检验来说,直接药敏检测与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均可以达到预期结果,同时以上结果能够作为临床抗生素治疗与疾病抗感染的有效依据。

  • 标签: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效果统计和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直接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培养检验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细菌检验标本270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试验法和常规药敏实验法进行分析,并观察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法检验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符合率分别为9640%和9571%;常规药敏法检验的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直接药敏法检验的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9668%和9630%,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9636%%和950%,直接药敏法检验结果与常规药敏法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直接药敏法在临床血培养检验中应用与常规药敏法结果没有差异,同时直接药敏法以操作简单、检验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代替常规药敏法。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法 血液检验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75-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及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检查为阳性的440份血液标本,对其进行血液细菌检验和鉴别,分别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符合率和药敏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的检出符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细菌的临床检验过程中,直接药敏试验及常规药敏试验具有较好的效果,符合率较高,且需要检验的时间较短,值得临床中进行全面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直接 常规 药敏试验 血液细菌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中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的发生率,结合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为儿科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4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纸片扩散法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并以D-试验法测定克林霉素的诱导型耐药。结果:测得的49株葡萄球菌中,其中6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较为敏感,21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为耐药,13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较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阳性),9株对红霉素为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但采用D-试验法示阴性);在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中,D-试验阳性率为59.09%,所有菌株D-试验阳性率为26.53%。结论:医院儿科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微生物室应在开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加用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以此指导儿科医师合理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

  • 标签: D-试验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诱导型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及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选择适宜的临床血液细菌检验方法。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检验室血液标本500例,对标本分别行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由比较结果可知,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的检验符合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种检验方法在抗生素敏感性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的检验方法。但由于直接药敏试验具有经济性与时效性,因此笔者更建议选择直接药敏试验作为临床血液细菌检验的首要方法。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细菌检验 应用价值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及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530例患者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药敏实验和直接药敏实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格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的检验结果符合率方面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在鉴定抗生素敏感方面差异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及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二者对控制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临床盲目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液细菌检验 常规药敏试验 直接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送检的痰标本182例,对培养出的46株致病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检出的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3株,占71.7%;革兰阳性菌6株,占13.0%;真菌7株,占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宫颈炎症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实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和药敏检测的情况与结果,总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具效果的用药方式。方法对前来我院就诊的500例女性进行生殖道支原体的培养,并对这些样品进行药敏分析。结果500例女性中,发生支原体感染的有210人,感染率为42%。感染类型分别为人型支原体感染(20例)、解脲脲原体感染(152例)、混合感染(48例)。通过药敏分析可知,克拉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对支原体感染的反应较为敏感。结论女性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类型为解脲脲原体感染,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情况较少;克拉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对支原体感染的反应比较敏感,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情况,在临床中可被视为治疗女性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 标签: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药敏分析 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细菌抗生素药敏的技术体系.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两种菌稀释成不同浓度后,分别加入96孔微孔板中,再加入相应的抗生素,并设立空白对照,混匀后放入细菌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不同时间段取出后采用ATP生物发光仪进行检测,计算其发光率判断细菌是否为耐药与敏感.结果通过优化条件,确定细菌浓度为5×10^5cfu/ml,加入抗生素培养生长4h时为检测最佳时间.与纸片扩散法鉴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匹配率达9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批内、批间CV均<10%.结论ATP生物发光法比现有方法缩短>1d的时间,且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成本低,可以广泛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 标签: 三磷酸腺苷 生物发光技术 细菌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氏菌的临床分布和其对药敏性的变迁,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及防治院内感染。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181株大肠埃希氏菌的标本来源,药敏性的变迁。结果2013年与2014年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为23.64%,其中在肛肠科的脓性分泌物培养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40%。2013年大肠埃希氏菌MIC法药物敏感性前六位的由大到小依次为亚胺培南>美洛配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氯霉素。2014年大肠埃希氏菌MIC法药物敏感性前六位的由大到小依次为亚胺培南>美洛配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氯霉素。结论2013年与2014年大肠埃希氏菌药敏性基本无变化。

  • 标签: 大肠埃希氏菌 肛周脓肿 药物敏感性变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检测和药敏结果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856例患者,均进行支原体检测,并对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6例患者中359例支原体感染阳性(41.94%),其中Uu阳性286例(33.41%),Mh阳性21例(2.45%),两者混合感染52例(6.07%)。阳性标本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2.48%、88.58%、83.84%,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12.53%、26.46%、28.41%。结论支原体的感染率相对比较高,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感染菌之一,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的敏感率较高,是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

  • 标签: 支原体 检测结果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诱导产生L型、L型返祖,分析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和产酶情况以及其相应的分子机制。了解L型在ESBLs耐药传播中的作用和产酶L型菌株药敏的特征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应用K-B法进行L型细菌的诱导,对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原菌株和返祖后仍有ESBLs质粒菌株,产ESBLs,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类、糖基甙类、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喹诺酮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返祖后菌落可分为两种有ESBLs质粒菌株和ESBLs质粒丢失菌株。

  • 标签: 产ESBLs细菌L型 诱导 返祖 药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