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肝脏疾病的检测进行分析,探论几种肝病、遗传性疾病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测定浓度。结果:重肝患者、各类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氨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测定可作为一些肝病、肝癌及肝病诱发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助于病情监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肝脏疾病的检测进行分析,探论几种肝病、遗传性疾病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测定浓度。结果重肝患者、各类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氨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可作为一些肝病、肝癌及肝病诱发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助于病情监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样本放置温度与时间对血浆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26个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两份/人的样本,一份放置于室温作为观察组,另一份放置于4℃冰箱中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0h、0.5h、1h、2h、3h时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浆的浓度均随时间增长而升高,观察组结果在0.5h的结果与对照值(0h)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结果和对照组在1h、2h、3h结果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置0.5h与1h时检测值与样本0h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h与3h检测结果与样本0h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样本采集后应低温立即送检,并于0.5h检测,如因故不能及时检测,应将标本放置与4℃冰箱冷藏于2h内完成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取的96份标本进行离心,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浓度。将所有标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在室温和3℃冷藏条件下。观察对比室温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状态下的浓度。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30min,溶液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放置30min以上,溶液浓度数值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与0h浓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的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120min以上检测浓度数值与0h浓度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放置于3℃冰箱内冷藏,于120min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血氨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取的96份标本进行离心,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浓度。将所有标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在室温和3℃冷藏条件下。观察对比室温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状态下的浓度。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30min,溶液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放置30min以上,溶液浓度数值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与0h浓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的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120min以上检测浓度数值与0h浓度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放置于3℃冰箱内冷藏,于120min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血氨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脂标本中钾的检测。方法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结论脂标本检测钾时可将血清2倍稀释结果×2即可。

  • 标签: 脂血标本 血钾 离子电极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水质氮安全化学检验,分析不同水质检测技术的特征,分析水质检测的发展方向,对于实际水质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水质氨氮 化学检测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氮作为水体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显著。水体中氮的来源复杂,包括自然界的氮循环和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水排放。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水体中的氮浓度对于评估水体健康状况、指导污水处理和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几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 标签: 水质 氨氮 化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与末梢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采集静脉与末梢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测,分别记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同时反复抽血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静脉与末梢末梢的红细胞(RBC)、平均血红蛋白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测定结果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且组内两次测量结果分析,静脉组无较大差异(p>0.05),而末梢组则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相对于末梢而言,采集静脉进行血细胞检测的稳定性更佳,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细胞检测
  • 简介:摘要氮受pH和放置时间的影响明显,短时间内受温度影响程度不大;在pH≤2时,15℃和25℃的氮变化相近,且误差小;pH=6-8时氮在0-6小时内变化较为平缓,相对误差也小;在pH=10时,检测结果误差明显,其中在15℃下的氮变化与原值较为相近。

  • 标签: 氨氮 温度 放置时长 pH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 比较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和静脉全的血糖结果差异 。 方法 : 选取 201 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 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观察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 指尖 , 比较血糖值与偏倚量 。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 血糖值显著较高,偏倚量观察组显著较低( P < 0.05 ) 。 结论: 糖尿病患者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和静脉全的血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即时检测血糖仪 指尖血 静脉全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肽注射液对玻璃体积的治疗效果。方法玻璃体积64眼,对所有患者给予眼肽注射液1ml患眼球侧注射,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应用1-3个疗程,以用药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玻璃体积吸收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4眼玻璃体积经眼肽球侧注射治疗后,玻璃体积有所吸收,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眼肽注射液对玻璃体积有效。

  • 标签: 眼氨肽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采血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标本溶血是否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日—11月1日我科住院期间的20例患者的正常标本的值和人工溶血后的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血标本的测定值显著高于未溶血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标本发生溶血可直接影响测定结果,医护人员在抽血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标准操作流程,总结溶血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溶血率,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抽血 溶血 血氨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高症的关系。方法对60例肝硬化病人进行抗H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结果2001-03/2003-06收住的肝硬化病人60例,Hp感染阳性42例(A组),占61.0%,阴性者18例(B组),占39.0%。Hp阳性者为151.0±36.5μmol/L,阴性者为121.3±37.6μmol/L,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Hp阴性者在治疗后氨水平无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在Hp阳性的肝硬化病人中,氨水平的升高与Hp感染有关,根治Hp后可以降低的浓度,对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高氨血症 肝硬化 血氨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干化学法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干化学法检测标本未溶血时和溶血时测定结果,比较两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溶血时标本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未溶血时标本的测定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溶血标本可导致测定结果明显偏高,失去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血氨 测定 溶血标本 干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和末梢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静脉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末梢和静脉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将9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根据血液采集部位分成对照组(末梢)和观察组(静脉),45例/组。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WBC、BC、RHb以及PLT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别较大(P<0.05),两组MXD的数据相近(P>0.05);观察组即刻、1h、3h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组内分别进行比较相差不大(P>0.05),采血6h后的MXD和PLT同即刻、1h、3h的数据相比差别明显(P<0.05)。结论选用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比末梢更好,但需注意在采血后3h内对样本进行检验。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