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28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相同技术参数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自动减影,并对减影后数据进行 3D-VR、 MPR、 MIP等处理,评估诊断价值。结果:经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诊断证实, 28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中 3例患者颈脑血管属完全正常,有 2例为颅内动脉瘤, 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 12例为血管变异,且主要是动脉血管变异(其中包括起源和行径以及发育粗细等), 13例为动脉硬化、狭窄(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和颈总动脉等狭窄)、闭塞,诊断率和检出率高。结论: 64层螺旋 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和高效的特点,对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 头颈部; 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2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常规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技术,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突出,能够准确的发现疾病的变化状况,客观的提供疾病数值,从而实现对疾病程度的量化表现,进而为临床治疗与预后干预提供有价值帮助的数据,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血管性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31例(3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16例(16眼)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10例(10眼),分别为wAMD组、DR组以及RVO组。分别给予三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CVA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主观感受均有所改善。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MT差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wAM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DR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RV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疾病效果较好,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眼底血管性疾病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其中27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4%,其中21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5%。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及不适症状,使营养状况得到改善,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围术期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CT在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痴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抽选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CT检查,随访3个月,通过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次8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继发血管痴呆疾病34例,认知功能正常46例。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既往史、颈动脉粥样斑块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头颅CT提示,下丘脑、脑萎缩、丘脑后部、脑白质病变、多发病灶等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痴呆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CT检查能够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CT复查能够及时观察到病情变化,有利于及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继发血管痴呆的危险因素,利于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借鉴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继发血管性痴呆 CT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血管头痛的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根据儿童血管头痛的诱发因素在必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制定融入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结果必要的药物治疗融入心理护理较过去单纯靠药物治疗,在头痛发作的频率及疼痛时间上明显减少。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和缓解儿童血管头痛是有效的。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童 血管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血管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痴呆患者30例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4.6%。结论对血管痴呆患者根据血瘀、肾虚、痰浊等不同病因辨证施治。中医辨证可阻止血管痴呆的发展,改善症状,延缓智能减退速度。

  • 标签: 中医辩证治疗 血管性痴呆 疗效
  • 简介:摘要慢性疾病不是特指某一种病,而是指不构成传染的、具有长期积累而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其中,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就包括糖尿病、慢性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如果不慎患上此类疾病,会对患者的脑,心以及肾等一些人体的重要器官都造成一定的威胁。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当前的一些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作出相应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其目的在于为广大的患者提供一些常识性的病理知识。

  • 标签: 慢性疾病 预防管理措施
  • 简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后,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反应发生的速度、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及Ⅳ型。口腔黏膜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包括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药物过敏性口炎(allergicmedicamentosastomatitis)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敷贴或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超敏体质者机体内引起的皮肤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

  • 标签: 超敏反应性疾病 口腔黏膜 ALLERGIC 药物过敏性口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 组织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脑血管痴呆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康复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MMSE(精神状态评估量表)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23.5±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2±1.5)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痴呆的临床效果肯定,患者精神状态改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管性痴呆 中医康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血管痴呆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管痴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吡拉西坦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2.81±3.87)分,ADL评分(40.12±5.21)分,CDR评分(0.81±0.31)分均优于对照组MMSE评分(19.45±2.94)分,ADL评分(46.28±4.94)分,CDR评分(1.62±0.12)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痴呆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临床疗效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近些年来,畜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了卓越的力量,并获得显著的发展,牛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满足人类社会对于牛羊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同时,也创设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就目前牛羊养殖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突出性的进步,但是养殖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也严重制约着牛羊养殖业的进步以及发展,受到养殖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此,本文主要针对牛羊细菌性疾病在牛羊养殖中的防治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对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 标签: 牛羊 细菌性疾病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精神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患上了血管头痛方面的疾病,从而促使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了越来越高的趋势,并且发病人群也逐渐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于年轻群体的身体健康拥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血管疼痛,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血管头痛的病因机制和中医药治疗血管头痛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日后的血管头痛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中医药 血管性头痛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血管痴呆主要是患者患有出血性卒中进而对其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且该疾病在我国的患病几率为1.1%。在临床中该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痴呆,即患者大脑皮层或是皮层下区域脑梗死所引发的痴呆综合症,并且患者往往突然发病,出现波动认知功能障碍;或是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即患者皮层下功能部位脑梗死所导致的痴呆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遗忘、视觉障碍,以及左侧病变有经皮质感觉性丧失,患者的注意力易波动,易出现意志力丧失,对患者的生活及家庭造成极大的影响。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中医药 临床诊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性疾病合并水痘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例免疫性疾病合并水痘病人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给予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皮肤护理及感染管理等护理干预。结果9例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出院,1例病人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自动出院。结论两种疾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方面存在矛盾,护理中要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加强病情观察,做好预见性护理。

  • 标签: 免疫性疾病 水痘 糖皮质激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疗方案。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分别对其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与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的RFS评分与R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对于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RFS评分与RSI评分。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埃索美拉唑 RFS评分 RSI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