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冰草对放牧胁迫的适应是多方面的,表型性状上不仅表现为营养枝数量增加,生殖枝数量、生殖枝高度、营养枝高度、结实率、株丛径、穗宽、穗长、穗节数、穗小花数降低,其中营养枝和生殖枝高度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种小型化变异虽然有保守性,但没有遗传性,解除放牧胁迫后经过一段时间,形态上就能恢复正常的水平。

  • 标签: 冰草 放牧胁迫 表型性状
  • 简介:根据遥感影像TM数据信息及其文献资料,结合野外验证研究循化县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循化县共有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5个植被型组,20个植被群系;并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 标签: 植被类型 遥感影像TM 循化县
  • 简介:对来自新疆、陕西、美国、哈萨克、利比亚玻利维亚和吉尔吉斯的11份新麦草野生材料的茎干节数、叶舌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小穗数、小穗长、小花数、颖长度、颖果长度和株高等10个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筛选出优良种质,为新麦草育种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1)新麦草种质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范围为14.6%-68.0%,其中小花数最大,叶片宽度最小;2)10个表型性状可归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3.34%,最大程度上反映了11份新麦草的形态特征,其中小穗长、小花数、颖长度和植株高度是影响新麦草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性状;3)10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11份新麦草材料分为3大类。本研究主要揭示了新麦草的形态遗传多样性,可为新麦草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保存和资源创新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新麦草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 简介:青海天然草地在发育形成上表现出其特殊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在北半部(不包括祁连山地)表现为径向的水平分布规律。从湟水流域向西,地势逐步抬升,经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到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由温性草原逐渐向温性荒漠过渡。在青南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草地类型大体出现山地疏林草甸→高寒疏灌草甸→高寒(嵩草)草甸→高寒(针茅)草原的演替序列。且天然草地的水平地带分布呈不连续性,以及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叠加性。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分布规律
  • 简介:通过对都兰县低产草地调查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全县低产草地面积为99.13×104hm2.其成因主要是水、热和土壤条件不协调:人为干扰过度;鼠虫害严重等.综合治理措施是加强围栏保护;实施人工种草和减轻天然草地放牧压力.

  • 标签: 低产草地 成因 治理措施
  • 简介:青海鹅观草属植物种类及分布孙海群(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前言鹅观草属(Roegneria)是禾本科中的一个属。本属全世界共约120种,主要产于北半球温寒地带。我国约有70种、22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通过对我省鹅观草属植物的调查和研究,确...

  • 标签: 青海鹅观草 山坡草地 优良牧草 疏花鹅观草 无芒鹅观草 畜牧兽医学院
  • 简介:应用对青海省内虫草蝠蛾幼虫2年的调查资料,通过对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M/M、平均拥挤度M、扩散指标Iδ、聚集系数C和聚集度指标CA的测定,阐明了虫草蝠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种群基本成分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并符合负二项式理论分布型。

  • 标签: 虫草蝠蛾幼虫 空间分布型
  • 简介:经普查,海东地区草场害鼠主要为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田鼠,分布在海拔2200—4200m的山地草原,高山草甸、山地草甸等阳坡、阴坡和农田。发生面积65323.6hu,危害面积197927hu。毒草主要为黄花棘豆、兰花棘豆、狼毒、醉马草等,分布在海拔1650m—3800m的山地草原类草地上。

  • 标签: 普查 害鼠 毒草 分布
  • 简介:据草地资源最新调查,海西州现有天然草地1191.77×10^4hm^2,退化草地752.58×10^4hm^2,因草地所在地区立地条件的差异和该区域草地所受的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退化草地在全州的分布格局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海西州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就海西州天然草地退化面积及退化程度进行了统计和比较。

  • 标签: 海西州 退化草地 分布格局
  • 简介:据青海省草地资源最新调查,青海省现有天然草地4191.72×10^4hm^2,退化草地面积3131.04×104hm^2,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不仅分布广、面积大,因草地所在地区立地条件的差异和该区域草地所受的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退化草地在全省的分布格局也不尽相同。

  • 标签: 青海省 自然区域 退化草地
  • 简介:草地资源是柴达木盆地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面积占盆地内土地资源的35.78%。柴达木盆地区的草地资源有以下特点:盆地内以荒漠类草地为主,四周山地草地类型又具有明显的高原地带性特征。受地下水位等影响,又具有隐域性的非地带性分布特征。盆地内天然草地类型呈现出向心形环状分布特点。盆地是全省荒漠类草地和低地草甸类草地的集中分布区。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区域内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 标签: 柴达木地区 天然草地 分布特征
  • 简介:采用定点采集与路线网捕法,研究了祁连山中段的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共捕获蝶类2500余号,隶属于6科35属53种,其分布划规为5个生态群落:1)山缘农田群落23种,占43.4%;2)山地草原群落13种,占24.5%;3)森林草原群落13种,占24.5%,4)高寒灌丛草甸群落22种,占41.5%;5)裸岩群落6种,占11.3%。以山缘农田群落和高寒灌丛草甸群落中种数最多,裸岩群落中种数最少。

  • 标签: 祁连山中段 蝶类群落 资源分布 青海
  • 简介:以青海省境内广泛分布的温性草原类草地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该类草地区域分布规律及植被结构特点.认为温性草原类是青海省天然草地垂直带谱的基带草地,其分布范围东西跨越5个经度带,南北约跨越1个纬度带.分布地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700~3500m,但在柴达木盆地及青南高原区海拔可上升至3900~4400m.草地植被组成每平方米牧草种类约为10~17种,以旱生丛生禾草西北针茅、疏花针茅、长芒草、芨芨草、青海固沙草等为优势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在利用上要做到保护和利用、建设和发展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青海 温性草原类 分布 特征
  • 简介:利用野外调查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Zub)资料,对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巴音布鲁克草地的20个样地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群落间、群落内宽须蚁蝗分布与生产力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草地群落类型地上生物量、宽须蚁蝗分布差异明显。

  • 标签: 高山草地 宽须蚁蝗 分布 巴音布鲁克
  • 简介:基于遥感(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即3S技术,应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与人机交互分类结合判读方式,以SPOT、TM影像为背景,结合地面调查样地及历史资料,准确获得岗巴县草原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图件及统计数据。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岗巴县草原总面积为365222.89hm2,占岗巴县国土面积86.94%。该县草原类型共划分4个草原大类、6个草原亚类、21个草原型。各类草原类型面积最大为高寒草原类,占总草原面积58.66%;其次是高寒草甸类,占38.61%;第三位是高寒草甸草原类占2.56%;低地草甸类面积最少,占0.18%。该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为3809.91hm2,占该县草原面积的46.36%,其中草原退化面积31.44%;草原沙化占12.96%;草原盐渍化占1.96%。草原畜牧业是该县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科技与政策支持是恢复草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对策。

  • 标签: 3S技术 草原资源 分布现状
  • 简介:本文通过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并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分析了影响醉马草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醉马草在青海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等温性、最潮湿季节的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季节性降水量对醉马草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醉马草在青海省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湖附近和黄河流域。虽然目前醉马草的现实分布区远小于潜在分布范围,但其具有相当大的扩散空间,应高度重视醉马草的危害性,严格监控其向潜在适生区域扩散蔓延。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醉马草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模型
  • 简介:本文以内蒙古克氏针茅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各个层次中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分析随放牧强度增加植物地下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大小依次为L〉CK〉M〉H。对植物地下生物量进行逐层分析发现,轻度放牧可以增加地下生物量,但是中度和重度放牧均使其减少。各放牧强度下植物地下生物量都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但是放牧会影响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格局,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同时中度和重度放牧使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趋向于表层化的现象更明显。

  • 标签: 克氏针茅群落 放牧强度 地下生物量
  • 简介:有毒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以鲜草或干草形式被家畜采食后,妨碍了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引起家畜的生理异常现象甚至发生死亡的植物。长期以来,因草原干旱、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造成有毒植物的大量繁衍,可食牧草大幅度降低,草地呈逆向演替,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客观理性地认识有毒植物在草群中的存在,从生态和资源保护角度重新审视有毒植物的科学防控,将成为今后草原生态保护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有毒植物 生物多样性 生态防控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