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术后切口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各种生长因子的分泌调节等多个环节均会影响切口愈合而引起瘢痕的形成。防治术后瘢痕形成不仅要了解皮肤解剖和切口愈合机制,而且要选择恰当的缝合材料通过专业的伤口缝合技术和物理、化学等适当干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瘢痕形成。防治术后瘢痕形成的物理、化学干预方法较多,但是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对其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在术后瘢痕防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瘢痕 激光 曲安奈德 肉毒杆菌毒素 A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科室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使用丹参粉针治疗,对照组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普通组治疗后基本治愈7例(14.00%),显效11例(22.00%),有效13例(26.00%),总有效率62.00%;对照组治疗后基本治愈13例(26.00%),显效25例(50.00%),有效9例(18.00%),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轻度反应,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临床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脑血栓形成 奥扎格雷钠 丹参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6年收治的3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MRV检查,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确诊后针对病因给予对症、抗凝或溶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1周),治愈26例,好转4例,恶化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对于急性起病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尽早行CT,MRI、MRV或DSA检查,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急性期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应用常规性护理方案效果与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血栓伴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60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60例患者例中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83%。针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已经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专科护理,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年龄﹑房颤病史﹑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学分数,探讨这些因素与左房血栓形成的关系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400例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年龄18~92岁,其中男性228例、女性172例,经食道及心脏超声检查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别记录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年龄﹑左房内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房内径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独立相关,但房颤病史﹑左心室内径﹑射学分数与非瓣膜性房颤并发左房血栓形成无显著相关。结论年龄﹑左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加强患者的护理工作,积极控制左房内径可降低左房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持续性房颤 血栓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规范护理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50例择期行髋部手术的患者并对其进行规范的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评估、体位护理、健康教育、一般护理和康复指导几个方面,并对术后患者病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加以注意。结果在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5例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有15例,还有5例患者进行带肌蒂骨瓣或血管骨瓣移植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有5例,其中因继发性肺梗塞死亡的有1例,行血栓取出以及进行静脉滤器植入术的1例,行药物溶栓合并抗凝治疗的有3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患者进行髋部手术后,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的教育和规范化的围手术护理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髋部术后 规范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眼球按摩护理对滤过泡形成情况及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做手术及其他医院做手术术后复查的7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行眼球按摩护理,对照组患者则不施行眼球按摩护理,术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率和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患者于早期实施眼球按摩护理,对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具有一定帮助,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辅助提高手术成功率重要方法。

  • 标签: 青光眼滤过术 滤过泡 眼球按摩 手术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的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病人12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病人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研究组采取优质、综合、系统的护理方式,记录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生血栓的病人予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出现血栓的有11例,对照组为25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发生血栓的病人36例,经治疗完全痊愈的有10例,病情好转的有21例,没有效果的5例。结论对术后的病人采取必要的综合性防护措施,对于减少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普外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应压力泵对预防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们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3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后立即使用感应压力泵按摩双下肢,每次60分钟,每12小时一次。对照组病人每2小时给予翻身一次,按摩活动双下肢一次。结果实验组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为2例,对照组为11例,P<0.05。结论在临床上普外科腹腔镜手术后给予感应压力泵治疗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感应压力泵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尿常规检查中尿液分析仪法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法相结合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份住院患者尿标本1000份,分别通过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并记录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的测定值。结果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通过仪器检测和人工镜检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两种方法检测中红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4.9%,白细胞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8.6%,管型阳性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8.8%。结论UF-100对尿液中有形成份检测快速简便、报告及时,但受诸多因素影响。UF-100仅作大批量检测的初筛之用,对通过尿液检测结果来确诊和观察疗效的疾病,显微镜镜捡必不可少。

  • 标签: UF-100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镜捡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科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4例盆腔手术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益。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本院100例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则进行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在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结果进过系统化的护理,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可比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142例NSTEACS患者、80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健康人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和淋巴细胞(Ly)比例,计算Neu/Ly比值(NLR),将NSTEACS患者分为冠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计算各指标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c)、阳性预测值(PV+)和阴性预测值(PV—),并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NSTEACS组WBC、Neu和NLR水平均显著高于(Ly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血栓组Ly水平显著低于而其余各指标水平以及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血栓组NLR阳性率(89.5%)最高。NLR对冠脉血栓形成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0.877,95%CI(0.822-0.913)高于其余各指标,其诊断临界值为2.80,此时Sen、Spec、PV+、PV-分别为94.2%、75.0%、85.3%、89.4%。结论NLR可作为预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敏感而实用的指标。

  • 标签: 非ST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性-淋巴细胞比值 血栓形成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对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3/d),同时,静脉点滴复方丹参(16ml/d),术中行脾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对照组饭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3/d),同时,静脉点滴复方丹参(16ml/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和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栓形成率约为3.1%,对照组血栓形成率高达36.7%。结论经脾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是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术 断流术 门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成效。方法以入我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1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且于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采用彩色多普勒实时观察病变处的超声影像。结果126例患者中,股静血栓27例、胫前与胫后静脉血栓41例、腘静脉血栓9例、血栓处于大隐静脉与髂外静脉交汇点16例、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33例。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下,病灶超声影像表现为血管内径明显增宽,伴有低回声血栓,经加压检查,血管官腔并不变扁,超声影像显示血管官腔内血流充盈缺损或无血流信号。本研究对象经我院开展溶栓与抗凝治疗方案后,超声复查结果显示血栓已显著缩小,血管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血管畅通度已提高。结论彩色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疗效评价中具有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师早期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依据,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