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证券处罚行刑衔接过程中的各阶段,监管机关依据有关规定会做出相应的行政行为,此类行政行为因涉及与刑事司法机关的衔接,其可诉性问题十分复杂。从行政诉讼的角度分析证券处罚行刑衔接过程中有关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监管机关的移送行为、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认定及同种罚在案件的不同阶段,其可诉性亦不相同。

  • 标签: 证券处罚行刑衔接 可诉性 移送行为 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认定
  • 简介:文章以北京市某基层检察院C院行刑衔接工作为视角,对监督专业化背景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审视,从明确定位、法律适用、证据创新、加强交流等方面提出完善路径,以期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 标签: 行刑衔接 基础理论 实践现状 完善路径
  • 简介:摘要:当前网络著作权“行刑衔接”中证据转化审查相关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及相关司法解释,而缺少专门的网络著作权“行刑衔接”中证据转化审查的法律规定,从而导致网络著作权“行刑衔接”中证据转化审查存在缺乏网络著作权保护至关重要的电子证据转化审查的具体规定、对言辞证据排除的绝对化和证据转化审查的随意性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制定专门的电子证据转化审查规则、允许无法重新获取的言辞证据纳入审查范围与构建行刑统一的证据收集和审查标准与程序等维度构建网络著作权“行刑衔接”中证据转化的审查机制。

  • 标签: 网络著作权 “行刑衔接” 电子证据 证据转化 审查范围
  • 简介: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衔接涉及处罚标准、案件管辖、行政执法的证据效力以及行政处罚对刑事处罚的影响等具体问题。以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处罚标准为视角考察,对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能仅依据行政法的规定,还要结合刑法的规定才能认定。关于处罚的数额标准,涉及四个问题:一是违法所得数额和非法经营数额,二是经营侵权复制品的数额,三是销售侵权复制品的数额,四是单位与个人的标准。目前,处罚标准的冲突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对待当事人不公平,二是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难以查处。衔接处罚标准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规定行政处罚的上限,并使之与刑事处罚的下限相衔接;二是协调规定处罚标准的名称,使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保持对接的可能性;三是保持数额计算方式的同一性,保持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有效衔接

  • 标签: 行政处罚 刑事处罚
  • 简介:目的:了解大兴区非法行医治理现状,为制定整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大兴区非法行医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年间共取缔427户次,立案处罚151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12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93起,与行刑衔接开展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综合治理使得非法行医初步得到遏制。结论:借助行刑衔接机制,初步解决了在打击非法行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调查取证难、行政处罚与执行难等一系列制约卫生行政执法的难题。应将行政处罚作为目前治理非法行医的有效手段,以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和案件移送的成功率为切入点,及时将那些明知故犯、无视病人生命与健康权而再次非法行医者绳之以法。

  • 标签: 非法行医 综合整治 长效机制 分析
  • 简介:我国食品安全案件"行刑衔接"程序基本法缺失,相关规定多散见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尚未形成完善的程序机制。"行刑衔接"程序机制在发起主体、移送材料、立案监督、判后执行等方面存在不足。"行刑衔接"程序机制不应是单向的"流水线式"作业模式,而应是包含监督、制约、救济在内的"网状式"作业模式,应确立检察机关在"行刑衔接"程序机制中的主导地位,赋予被害人的主体地位,构建多方位的、立体化的运行模式。

  • 标签: 食品安全 行刑衔接 程序机制
  • 简介:中国传统行刑文化及行刑制度与儒家传统慎刑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于其中的合理性因素,如鼓励宽仁治狱;法、理、情相统一的囚犯教育感化制度;录囚制度等。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传统行刑文化价值核心及其对古代行刑制度的影响,探索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当前的行刑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儒家 行刑文化 慎刑 行刑制度
  • 简介:我国现行行刑衔接机制存在监督机制薄弱的问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前,行刑衔接监督主要依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实现,但该种监督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晰、缺少强制性监督措施等不足。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监察委通过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实现了对公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可以从监察范围、监察线索来源、监察措施等方面对行刑衔接监督机制进行完善。

  • 标签: 监察体制改革 行刑衔接 行刑衔接监督 监察监督
  • 简介:在内幕交易案件的刑事诉讼中,由证券监管部门出具的行政认定意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般包括了内幕人、内幕信息敏感期的起止日期、违法所得的计算等影响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要素。关于行政认定意见的争议普遍存在于内幕交易刑事诉讼中,也是司法实践中广受关注的控辩争点。通过分析行政认定在内幕交易刑事案件中的辩方困境问题,认为证券监管部门的行政认定在形式、内容、启动程序等方面尚欠缺统一规范。因此,在行刑衔接的背景下,应完善对行政认定的司法审查,避免行政认定意见中循环论证的逻辑缺陷,明晰内幕交易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在法律解释、证据标准等方面的区别及衔接,实现对内幕交易违法犯罪的准确认定与处罚,提高司法质效。

  • 标签: 内幕交易犯罪 行政认定 行刑衔接 证券犯罪
  • 简介:摘要: 消防涉刑案件行刑衔接的实践中存在刑事立案难的现象,也就是刑事立案率低。一是因公安机关立案难度大,二是相关行政部门不愿移交,而简单用“以罚代刑”的方法进行处理则可以节省很多投入,甚至因为罚款而带来提升工作业绩的成果,所以行政部门就会倾向于在内部直接以罚代刑进行处理。本文分析了消防涉刑案件行刑衔接的实践中存在刑事立案难的现象,并提出了关于如何完善消防涉刑案件行刑衔接中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的对策。

  • 标签: 消防 行刑衔接 信息共享机制 对策
  • 简介:随着我国法治理念和法治事业的深入推进,尤其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监狱行刑领域的法治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和国家治理创新议程。依法治国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其对于监狱活动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行刑法治"既是对于行刑活动规范化要求和法治化构建的重要概括,也是我国现代监狱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立足于监狱行刑的基本理论,着重从学理层面探讨行刑法治的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和重大意义,为监狱领域贯彻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寻求理论支撑和价值引导。

  • 标签: 行刑法治 刑罚执行程序 行刑法定 行刑个别化
  • 简介:依照规范刑法学的解释方法,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应将刑法规范中的“未经处理”解释为“未经刑事处罚”,而将未经刑事处罚的犯罪数额累计处罚。已经经受的行政处罚,根据分别评价的原理,不应作为“处理”的内容。虽然是否经受行政处罚并不影响犯罪成立,但是行政处罚仍可以作为罪量要素和具体适用刑罚要件,或与刑事处罚并科。在这些情形下,应做到罪责刑相一致,不能使处罚与罪行明显不相适应。

  • 标签: 未经处理 行政处罚 刑事处罚 罪责刑相一致
  • 简介: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法条冲突和衔接问题,对于准确惩治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冲突是由我国的立法模式等多重原因造成的,由此引发的刑事犯罪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界定标准不明确、不统一的问题,不仅给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带来困难,也会引发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通过采取制定司法解释、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方式,以期解决两部法律间的冲突在司法实践中日显重要。检察机关在行使公诉职能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如何发挥解决法条冲突的作用也成为一个现实的实践问题。

  • 标签: 刑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法条冲突 解决思路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行刑的人道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社会的行刑应是具有人性底蕴的,公正、谦抑、人道是现代行刑运作的三大价值目标。当代中国监狱行刑人道化应该追求罪犯权利保护、罪犯处遇和监狱文化。本文通过对监狱行刑中人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的介绍和人道化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来进一步研究监狱行刑过程中的人道化。【关键词】人道化罪犯权利保护罪犯处遇监狱文化

  • 标签: 人道化 监狱行刑 行刑人道
  • 简介:行刑法治的价值结构重心在于保障罪犯人权而非维护行刑秩序,不同法律渊源组成的开放、动态和稳定的行刑法律体系是行刑法治工程的根基和保障,廓清和剖析行刑法治的途径为行刑法治的深层次推进创造了前提条件.

  • 标签: 行刑法治 法律渊源 价值结构 罪犯权益 行刑权 中国
  • 简介:刑罚执行社会化是刑罚执行中注重社会因素在行刑中的作用,使罪犯易于复归社会。西方国家在行刑社会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西方国家行刑社会化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根据。我国在行刑社会化上已有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行刑社会化 原因 立法完善 中国 自由刑 开放式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