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关节关节损伤的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80例累及关节关节损伤的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在80例患者中仅2例(2.5%)患者切口处发生炎症均经换药后痊愈,且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跟踪随访1~3年,经X线显示骨折患者79例愈合,1例因外因没有愈合需要二次手术,固定物没有发生排异现象。固定物钢板取出前根据Maryland评价标准,统计可得优67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高达96.25%。结论对于累及关节关节损伤的骨骨折患者应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且切开方式为“U”形切口,该方法手术效果良好,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跟距关节 跟骰关节 跟骨骨折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创与开放关节融合术治疗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开放关节融合术,研究组予以经皮微创空心螺钉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经皮微创空心螺钉植骨融合术治疗关节炎临床效果更佳,可重建关节的稳定性,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跟距关节炎 微创 开放 跟距关节融合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空心螺钉关节融合术治疗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2021年4月实施临床治疗研究,选取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7)、观察组(n=38)后,分别实施开放关节融合术、微创经皮空心螺钉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足踝功能恢复效果、手术指标及手术影响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足踝功能优、良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术后QOL为(81.54±6.17)分,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关节融合术治疗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确切,且微创术式实施可减少患者术后不适,维护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 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解剖板在累及關节的粉碎性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粉碎性骨骨折伴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优良率、足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骨宽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11%,与对照组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骨宽度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骨宽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累及关节的粉碎性骨骨折患者中,采用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可达到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同等效果,其并发症较少,足踝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的关系及骨宽度。

  • 标签: 粉碎性跟骨骨折 跟距关节 跟骨解剖板 骨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使用切开复位并异形钢板固定治疗波及关节骨粉碎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2011年06月,对41例47足累及关节骨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41例47足获随访5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7足,良24足,优良率为87%。结论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能使骨折解剖复位,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关节内骨折较好的办法。

  • 标签: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异形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骨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骨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骨桥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 7)分降低至1(1, 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分提高至(90.0±16.6)分,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分提高至(88.7±6.5)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桥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骨桥,全后足关节镜下骨桥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青少年 关节镜检查 踝关节 跟距骨桥 切除 后方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空心钉前后向经骨颈骨体内固定融合后关节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4例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后方跟腱外侧小切口,沿后跟关节面走行方向用空心钻平行钻出2个骨隧道,骨隧道内植骨,经骨颈骨体空心钉内固定融合后关节。结果本组14例后关节融合术后,均在5~9个月内达骨性融合,平均时间(6.44±1.03)个月。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术前平均分(44.23±1.23)分,术后平均分(82.14±2.15)分,平均增加(38.16±1.23)分。结论微创前后向空心钉固定融合后关节治疗创伤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骨融合确切,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的优点。

  • 标签: 空心钉 距下关节融合 创伤性跟距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粉碎性骨骨折患者应用骨解剖板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粉碎性骨骨折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关节,实施骨解剖板进行治疗。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年后发现,仅有1例患者产生骨性感染,无关节面塌陷和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为了防控并发症的产生,提升骨骨折的预后质量,主治医师应加大对骨解剖板的应用力度,形成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跟骨解剖板 粉碎性跟组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后关节融合术治疗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4年3月间,共收治SandersⅣ型骨骨折23例,其中7例严重者采用下后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7例患者均获随访11-3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学会HindfootScore评分,优良率达85.7%。结论对于严重粉碎性SandersⅣ型骨骨折,无法做到满意的复位与固定,采用下后关节融合是一种比较简单而效果确切的方法。

  • 标签: 跟骨 粉碎性骨折 关节融合 距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及关节面的骨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波及关节面的骨骨折病人36例(Paley分型Ⅱ型8例,Ⅲ型23例,Ⅳ型5例)42足,采用切开复位AO骨异型钢板固定治疗后期配合透骨灵仙汤外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平均6个月(3~24个月)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显示优23足,良16足,可3足,优良率为92.85%。结论只要波及关节骨粉碎性骨折病人身体条件许可,就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重建骨形态,后期透骨灵仙汤外洗,恢复足部功能。

  • 标签: 跟距关节面跟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解剖板透骨灵仙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保留的骨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骨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骨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骨骨折采用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粉碎性骨骨折患者应用骨解剖板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粉碎性骨骨折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关节,实施骨解剖板进行治疗。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年后发现,仅有1例患者产生骨性感染,无关节面塌陷和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为了防控并发症的产生,提升骨骨折的预后质量,主治医师应加大对骨解剖板的应用力度,形成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跟骨解剖板 粉碎性跟组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逆行髓内钉融合胫关节治疗Charcot踝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2年4月—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5例Charcot踝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41~72岁,平均58.5岁。患者均合并糖尿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13例采用锁定钢板融合胫关节(钢板组),12例采用逆行髓内钉融合胫关节(髓内钉组),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关节融合时间及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移位、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钢板组手术时间为(86.23±6.98)min、术中出血量(77.18±9.82)mL、切口愈合时间为(3.4±1.0)周,髓内钉组手术时间(90.50±9.82)min、术中出血量(82.00±12.00)mL、切口愈合时间为(4.1±1.5)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5例患者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期间钢板组切口感染6例、螺钉脱落1例、骨不连1例,髓内钉组切口感染1例、骨不连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钢板组为8/13,髓内钉组为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髓内钉组关节融合时间为(4.9±1.4)个月,长于钢板组的(3.5±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7,P<0.05)。术后1年,钢板组、髓内钉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1.8±8.5)分和(74.7±14.6)分,SF-36评分分别为(66.5±7.8)分和(63.0±9.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OFAS评分评价患足功能:钢板组优2例、良6例、可3例、差1例,髓内钉组优1例、良5例、可1例、差5例;SF-36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钢板组优3例、良10例,髓内钉组优1例、良11例。结论锁定钢板和逆行髓内钉融合胫关节治疗Charcot踝关节病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锁定钢板的融合效果要优于逆行髓内钉。

  • 标签: 关节病,神经原性 Charcot关节病 踝关节 关节融合术
  • 简介:目的评估踝后经跟腱正中入路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入路胫关节清理、植骨、4.5mm干骺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关节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经踝后正中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 标签: 胫距跟关节 入路 关节融合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留腓骨的前外侧入路行胫关节融合术(TTCA)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23例采用保留腓骨的前外侧入路行TTCA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54.4岁);创伤性关节炎11例,Charcot关节病2例,神经源性马蹄内翻足6例,创伤性马蹄内翻足2例,大骨节病2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足部功能指数(FFI)、后足力线角度(HA)、后足力线距离(HD)、后足力线比率(HR),记录末次随访时负重侧位胫足角、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4.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78.2 ± 9.2)分]、VAS评分[2.0(0.5, 2.0)分]、FFI为[19.0(10.5, 35.0)]、HA(2.7° ± 5.8°)、HD[(0.1 ± 0.8) cm]、HR[44.2(36.4, 59.2)%]均较术前[(43.4 ± 12.7)分、4.0(4.0, 6.0)分、98.0(60.0, 127.0)、22.0° ± 14.3°、(2.2 ± 1.6) cm、86.0(66.3, 100.0)%]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负重侧位胫足角为89.0°(87.1°,90.4°)。Likert手术满意度:非常满意17例,满意4例,一般2例,满意率为91.3%(21/23)。发生感染1例,不愈合1例。结论保留腓骨的前外侧入路对需要行TTCA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对踝与后足内翻及足马蹄畸形的矫正能力强。

  • 标签: 关节炎 腓骨 关节融合术 胫距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载突螺钉与常规手术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治疗38例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依据术中是否采用3D打印导板定位分成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3D打印组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45.58±9.96)岁(范围29~59岁);SandersⅡ型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闭合性骨折15例,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级:1级8例,2级5例,3级2例;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AndersonⅡ型1例,Ⅲ C型1例。常规手术组21例,男20例,女1例;年龄(46.38±9.05)(范围29~66岁);SandersⅡ型10例,Ⅲ型7例,Ⅳ型4例;闭合性骨折20例,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级:1级13例,2级4例,3级3例;开放性骨折1例,为Gustilo-AndersonⅡ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载突螺钉置入率、Böhler角、Gissane角、骨高度、长度、宽度、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获得平均10.4和11.6个月的随访。3D打印组手术时间(93.82±15.96)min,优于常规手术组的(109.52±25.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P<0.05);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后的Böhler角为26.29°±6.26°和27.19°±8.75°、术后Gissane角为118.00°±9.95°和116.95°±11.95°、骨高度为(4.74±0.47)cm和(4.87±0.54)cm、长度为(8.39±0.57)cm和(8.35±0.42)cm、宽度为(4.79±0.61)cm和(4.57±0.68)cm,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部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D打印组1例发生切口积血,常规手术组1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3D打印组术后2年时AOFAS评分为(87.82±5.11)分,常规手术组为(81.19±12.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6,P< 0.05)。结论关节内骨折采用3D打印导板定位可精准置入载突螺钉,减少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跟腱前外侧纵向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8例(38足)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21足),女17例(17足);年龄21~53岁[(33.7±6.2)岁]。依据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27例,Ⅳ型4例。均采用关节镜联合跟腱前外侧纵向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处理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观察Böhler角、Gissane角、骨的长度/宽度/高度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FAOS)对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2个月[(18.7±5.3)个月]。手术时间为45~100 min[(72.4±22.6)min]。无一例植骨,术中出现骨后关节面微骨折9例。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未出现早期神经、血管和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Böhler角、Gissane角、骨长度/宽度/高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获得愈合,无畸形或骨髓炎。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5(3,9)分降至0(0,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8.3±10.5)分提高至(90.6±5.0)分,FAOS由术前(66.9±9.1)分提高至(89.8±4.3)分(P<0.01)。AOFAS踝-后足评分:优27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2%。结论对于关节内移位骨折,采用关节镜联合跟腱前外侧纵向切口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位精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跟骨 骨折 关节镜检查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行研制的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与徒手置入载突螺钉在移位的关节内骨折(DIACF)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97例(110足)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25例;年龄16~72岁[(41.7±12.7)岁]。均为新鲜骨折。49例(56足)置入载突螺钉时采用自行研制的导向器辅助(A组),48例(54足)徒手置入载突螺钉(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载突螺钉置入精确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年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20.1±8.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螺钉置入精确率为95%(53/56),明显高于B组的69%(35/54)(P<0.05 )。A组术后并发症与B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45例(52足)、B组44例(49足)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术后1年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组优38足,良11足,可3足,优良率为94%;B组优26足,良9足,可14足,优良率为71%(P<0.05)。结论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置入载突螺钉治疗DIACF,与徒手置入相比,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载突螺钉置入精确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