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通过中国知网、 pubmed 等查阅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一步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体感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减少踝关节再损伤,还可增进肌肉骨骼系统的能力,产生适当的反馈至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同时对关节、肌肉、韧带产生保护机制, 提示慢性躁关节不稳定的本体感觉训练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本体感觉 慢性踝关节不稳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Gould—Brostgm术,编织缝合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CLAI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经我科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3例(共23足)CLAI患者相关资料。纳入患者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34.6岁;CLAI症状持续时间为7-60个月,平均19-3个月。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后接受带线锚钉结合Gould—Brostom术编织缝合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术式治疗CLAI。术后定期随访,记录踝关节活动度、距骨倾斜角及相关并发症,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距骨倾斜角、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TheAmericanAssociationofFootandAnkleSurger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正常行走时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结果:23例患者中有18例获得随访,5例失访。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7个月。至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浅表感染,延迟愈合;1例患者出现患足外侧皮肤麻木,经口服药物治疗于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外侧韧带再次断裂或不稳复发。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距骨倾斜角由术前(8.72±1.96)低至(4.44±1.61)°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平均(48.56±14.20)分上升至(80.94±12.31)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72±1.18)分降低至(1.72±1.73)分;Karlsson评分由术前(39.17±12.04)分上升至(76.11±7.19)分;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结合编织缝合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是治疗CLAI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韧带损伤 带线锚钉 Gould—Brostom编制缝合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采取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踝关节骨折手术后进行踝关节功能的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传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分析X线检查结果以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术后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92.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62.5%,72.5%。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的画着进行早期踝关节现代康复治疗,并且通过评测表进行评分的康复治疗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是非常简便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影响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6年5月经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共103例做回顾性分析,并在手术后通过Mazur踝关节症状及功能评分标准评价其术后治疗效果,分为优良组、可差组,优良组82例,可差组21例,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经手术后踝关节功能易受到年龄、骨折类型、受伤到治疗时间、手术方式等影响,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是影响踝关节术后功能的重要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与手术方式是影响踝关节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在对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踝关节撞击症患者实施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踝关节撞击症并需实施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在术后需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后需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过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踝关节撞击症患者实施踝关节镜下的手术治疗后,对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均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踝关节镜下手术 踝关节撞击症 治疗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方法和中短期疗效。方法:对自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7例(共27足)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1例,女16例;年龄19~49岁,平均31.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个月至13年,平均22.8个月。其中初次手术24例,2次手术3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将腓骨短肌腱转位方法给予改良后界面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记录踝关节活动度、距骨倾斜角及相关并发症,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距骨倾斜角、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正常行走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Karlsso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40个月(平均27.3个月)随访。随访中1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浅表感染,延迟愈合;2例患者出现患足外侧皮肤麻木,经口服药物治疗均于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复发。至末次随访时,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5.4±2.7)°改善为术后(4.6±0.8)°,患者AOFAS踝关节评分由术前(55.8±8.0)分改善为(85.4±4.7)分,VAS评分由术前(5.3±1.0)分降低为(1.3±0.6)分,Karlsson评分由术前(46.1±9.6)分改善为(81.4±8.8)分,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的踝关节活动度与术后3.6个月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术后1年及以后随访的踝关节活动度与健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腓骨短肌腱转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短期疗效满意,术后踝关节活动受限经过康复锻炼可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踝关节韧带损伤 腓骨短肌 肌腱转位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融合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4月收治的65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保守治疗、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关节肿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肿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用于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的关节肿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踝关节融合术 创伤性踝关节炎 关节肿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影响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35例踝骨穿透综合征患者,进行关节镜和显微手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下切除和关节镜下小切口骨质切开术。结果35例患者均行前路肝门踝关节置换术。根据冲击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关节镜治疗。没有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随访3?12个月,对疗效满意,复查X线和MRI检查未见影响症状复发,对组织再生无影响1。结论踝关节镜检查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进行诊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安全性。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进行分析,所选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得到了随访观察,平均随访时间为(10.6±2.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8±0.8)周;治愈情况84例优秀,10例良好,4例一般,2例较差,优良率为94.0%;40例进行胫腓关节固定的患者中,有4例出现螺钉断裂显像,发生率为10.0%。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恢复健康,未见有畸形情况出现。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而且临床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烧针治疗急性踝扭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017年门诊、住院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烧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烧针 急性踝关节扭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镜技术在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踝关节镜技术进行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症状消失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分析踝关节镜技术在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结果48例患者经过治疗21例治愈,24例有效,3例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平均手术时间为(57.26±8.54)min,平均出血量为(55.42±9.76)ml,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3.04±0.68)d,患者治疗前的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为(58.72±5.36)分,治疗后的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5.23±9.88)分,治疗前后的Mcguire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技术在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镜技术 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 临床症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应用踝关节镜技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踝关节镜诊断和治疗的23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结果显示,23例患者踝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患者Mcguire踝关节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诊治中应用踝关节镜技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创伤性踝关节炎 踝关节镜技术前后联合入路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B组38例,行常规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A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A组术后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B两组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P〉0.05);A组术后12个月的AOFA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微创性踝关节炎具有创伤度小,并发症相对较少,早期融合率高,融合时间短等优点。但是对于选择何种方式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仍需治疗医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 标签: 微创 踝关节融合术 创伤性踝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慢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疼痛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11月在重庆市某医院就诊的36例慢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另外招募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医用短焦距非制冷远红外热成像仪检测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后侧位、内侧位和外侧位等测温点温度。比较对照组受试对象左、右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度及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各侧位测温点温差。结果对照组受试对象左、右踝关节前侧位、后侧位、内侧位及外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0.75,0.51,0.43;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4.73;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患、健踝关节后侧位、内侧位测温点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1.57;P〉0.05)。研究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的远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研究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前侧位、外侧位测温点温差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1,4.13;P〈0.05);2组受试对象踝关节后侧位、内侧位测温点温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1.63;P〉0.05)。结论远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慢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各部位的温度分布及变化情况,通过此项技术可对慢性踝关节炎患者的踝关节疼痛部位进行精准定位,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远红外热成像技术 慢性踝关节炎 疼痛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传统的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踝关节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对行手术治疗后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膝关节的恢复速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术后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踝关节骨折脱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多数是因为间接暴力诱发的踝部扭伤后发生。该类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踝部疼痛、肿胀以及踝关节畸形;且基于内踝和外踝,通常会明显的压痛症状。从患者健康角度考虑,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本次在对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进行研究,以期为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优化治疗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 标签: 踝关节骨折脱位 治疗方法 优化治疗 参考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踝关节常见损伤病变诊断中应用MRI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份-2016年11月份期间在我院诊疗的踝关节常见损伤患者98例,主要评价MRI对韧带、软骨、肌腱损伤以及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的病变诊断能力。结果①MRI对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92.3%),对跟腓韧带损伤诊断敏感性也很高(85.7%)。②MRI对距骨软骨损伤的诊断总的敏感性不高(63.0%)。③MRI对肌腱损伤的诊断正确率最高(100%)。④MRI对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的诊断总的敏感性较高(69.2%)。结论在踝关节常见损伤病变患者诊断中应用MRI进行诊断,有着明显优势,可推广。

  • 标签: 踝关节 常见损伤 MRI检查 韧带 肌腱 软骨 撕脱骨折
  • 简介: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由3块骨骼和11条韧带组成。急性踝关节损伤在临床常见,其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全身最常见的韧带损伤,而踝关节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居关节内骨折之首。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资料显示,踝关节骨折占足踝部骨折的55.7%。正确认识和处理踝关节骨折对此类损伤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急性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骨折 临床 全身骨折 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预后 。方法:选取 2012 年 2 月 -2016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患者 37 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踝关节创伤但是没有发生关节炎的患者 36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有效的比较。 结果: 踝关节创伤后关节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面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内踝骨折、骨折脱位、工作性质以及年龄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与接受治疗之前的效果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踝关节创伤患者的年龄、后踝骨折、内踝骨折、骨折脱位以及工作性质等都是患者发生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

  • 标签: 踝关节创伤 关节炎 危险因素 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