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声学语音学技术比较分析常见类型的运动音障在较短时间内(2N)康复治疗前后的效果。方法选择脑血管病后运动音障患者30例,其中痉挛型12例,弛缓型8例,共济失调型9例,混合型1例,接受2周共10次的音障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在深呼吸下持续发/a/音的平均最长发声时间、平均发声频率及平均发声强度,采用Kay电脑语音工作站CSL-4500型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类型运动音障患者的效果。结果不同类型音障在发声参数上不同,其中痉挛型与弛缓型平均发声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痉挛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驰缓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所有音障患者的发声强度都有显著提高(P〈0.01),发声时间和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音障患者发声强度变化显著(P〈0.05),弛缓型音障患者最长发声时间变化显著(P〈0.05),失调型音障患者发声强度及发声时间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的呼吸与发声训练在短期内对运动音障患者发声强度的提高有明确效果;不同类型运动音障患者治疗前后的声音参数变化差异明显,需要有针对的调整治疗策略;不同类型运动音障在声音参数上有显著差异,为运动音障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标签: 运动性构音障碍 发声时间 频率 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128例脑卒中痉挛型音障患者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56例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痉挛型音障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语言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功能、语言清晰度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功能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语言清晰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102(79.69%)低于试验组117(91.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音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语言训练 针刺治疗 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音障儿童与正常儿童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9月l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功能音障患儿6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年龄分布及智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的韵母、声母及各项分测试中的正确识别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功能音障儿童韵母和声母识别能力除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及卷舌音与非卷舌音外,均与其音障程度呈负相关;伴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功能音障儿童的识别能力明显低于单纯功能音障儿童(P〈0.05)。结论功能音障儿童的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功能音障的发病原因可能是音位识别能力落后,应加强音清晰度训练。

  • 标签: 功能性构音障碍 儿童 音位对比式言语识别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脑瘫痪(简称脑瘫)儿童下颌运动障碍情况。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的不同类型脑瘫患儿43例为观察组,其中混合型及不随意运动型18例,痉挛型25例。同期选择佳木斯市某幼儿园就读正常儿童40例为对照组。采用《下颌运动功能测评调查表》观察、测评和记录儿童的下颌运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痉挛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下颌前伸运动、下颌左右连续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与痉挛型组相比,除下颌前伸运动测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下颌运动测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痉挛型组得分均高于混合型及不随意型组。结论下颌运动障碍是脑瘫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音器官运动障碍,不同类型的患儿其下颌运动障碍的形式及严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脑性瘫痪 下颌运动障碍 构音器官运动障碍 儿童
  • 简介:尽管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但它常常被当作精神疾病的二级症状,认为对其主要精神疾病的治疗才是缓解睡眠苦恼的最可行办法。事实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而言,采用针对睡眠紊乱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将论述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睡眠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问题。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的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患者110例,然后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骨科手术之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能力得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关节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 效果
  • 简介:习语式“(你)又来了”具有贬抑,是语法化和语用化的产物,其制约要素不是构成成分“你”“又”“来”,而是整体式义和现场语境:前者决定了整个式的贬抑倾向,后者决定了这一式的不同语用义.式压制观、语境对应理论对该习语式也有一定的解释力.

  • 标签: (你)又来了 贬抑性 整体构式义 现场性语境
  • 简介:太原市北中环涧河路立交分南、北两幅,上跨铁路处分别为(54+57)m、(67+67)m连续刚桥,其中箱形T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以墩底同步转体方式施工,转体重量超万吨。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钢销轴、上转盘、撑脚、钢板滑道、千斤顶反力座等构成。在下承台施工时预埋转体结构的牵引力座、反力座、滑道支架等的钢筋和钢构件,分3次浇筑下转盘混凝土,吊装并精确定位上球铰;采用定型钢模板、塔吊施工主墩;双幅T平行铁路线同步预制,通过竖向预应力完成T墩台锚固、墩梁锚固;对T进行不平衡力矩测试,经配重、试转后,双幅T均采用2台QDCL200型穿心式连续提升千斤顶同步转体,转体到位后进行后浇段和球铰封固作业。

  • 标签: 连续刚构桥 T构 预制 转体结构 钢球铰 转体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小儿脑瘫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运动功能训练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加用针灸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改善运动功能,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分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行为护理 脑梗死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排卵功能障碍不孕患者30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6%。结论促排卵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在药物疗效差或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

  • 标签: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针刺治疗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门诊针灸科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80例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针刺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2.50%,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疾病治疗时,使用针刺治疗方案相对与常规治疗方案来说,效果更加明显,治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单侧眼球运动障碍并复视 针刺 效果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进食障碍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进食障碍预防理论,提出进食障碍的体育运动预防与治疗方案。进食障碍的预防理论模型涉及到体育运动的主要有非特异性易感压力模型、社会认知模型和批判社会观点模型三种,通过健康认知教育改变患者错误的健康观念、认知特点、情感特点和人格特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和营养来解决患者应对技能、社会支持、积极身体意象、营养摄入与消耗等问题,为制定体育运动防治进食障碍原则、运动及营养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体育运动 进食障碍 预防理论模型 教育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进行评估。方法对186例中枢瘫痪患者,应用运动疗法,根据Brunnsh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及Holden步行功能量表中评定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等分级情况,进行肌力训练,控制痉挛及异常模式,改善步态等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步行能力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可步行人数从32例(17.20%)增加到171例(91.94%),其疗效显著。结论将运动疗法有效应用于中枢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结合认知心理知识,将康复行为建立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疾率等优势。

  • 标签: 运动疗法 中枢性瘫痪 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主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猝死的原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建院至2015年9月间接收的30例运动猝死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和猝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1例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占到了总数的70%,有2例因为饱食后暴晒并且进行剧烈的运动导致猝死,有5例因剧烈运动后冷水冲澡而导致猝死,另有2例,因高原缺氧导致猝死。结论在进行剧烈运动前,要检查身体的各项指征是否能进行强烈的运动,尤其是心脏方面的检查,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头晕,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就医查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在运动后,要缓慢使身体放松下来,达到平静的状态。

  • 标签: 运动性 猝死 原因 干预措施
  • 简介:致使动结式在汉英语言中属于一种共有的语法现象,而且其论元表达都呈现出从典型到非典型的等级序列。借助于式语法的思想,可以将汉英致使动结式的句法结构编码成表层的致使式(式)与底层的动结构式(动词)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为融合关系和压制关系,式和动词编码的角色一致时产生融合关系,式和动词编码的角色发生冲突时产生压制关系。

  • 标签: 动结式 构式语法 论元表达 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