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情绪失调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出现多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共同潜在因素,并与一系列负面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结果有关。对ASD患者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ER)能力进行客观测量并合理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ASD患者往往表现出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ER技能差,较少使用各种适应性ER策略(如认知重评、接纳),更频繁地使用非适应性策略(如抑制、重复行为)。ASD核心症状与ER损伤及其与功能结局、精神病理学之间的关系复杂,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ASD患者ER神经机制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类型的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发展。近些年研究表明,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基于正念的ER障碍干预方法对于改善ASD的ER技能方面是可行和有效的。文章强调了ER障碍在ASD中的作用及将ER纳入ASD患者的常规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调节 心理健康 干预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环路异常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关系密切,目前对神经环路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就近年来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的神经环路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首先,结构连接研究显示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环路是重复行为的基础,其子通路和子通路中的动态分子调控异常是重复行为的原因;杏仁核内环路缺陷,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兴奋-抑制水平失衡及差异激活与社交行为障碍相关。其次,功能连接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孤独症谱系障碍大脑功能连接模式存在差异性,特别指出幼儿存在不同表型的神经环路异常功能连接模式:社交环路的功能连接减少和感觉运动环路的功能连接增加。这些为未来揭开特定神经环路是如何参与孤独症特定行为产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环路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宫颈胃型腺性病变是一种以表达胃型黏液为特点,形态学上类似于幽门腺上皮的谱系病变,包括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和癌。该文从病理形态学、分子遗传学、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对该谱系病变分析总结,以期对该谱系病变有更深度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具有严重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儿童发育障碍。近年来,ASD的流行迅速增加,并且其被划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ASD疾病的原因仍然未知。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环境因素,如产妇在产期压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据报道,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和免疫代谢与ASD的爆发有关。 ASD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或感觉异常等。这两大主征是诊断ASD的的必备条件。 ASD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并考虑早期干预和终生治疗。

  • 标签: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及量表测量为主,寻找相对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s是基因表达转录后的调节因子,是包括神经发育在内的各种细胞发育过程中突出的表观遗传调节剂。它们大量存在于大脑中,其功能障碍与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在内的神经精神疾病有关。现就microRNA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表达、靶基因及参与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microRNA 表达 靶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气相色谱仪作为一种分析物质组成的仪器已经被广泛使用,其特点是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使用中经常出现问题。本文从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器系统、图谱分析系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色谱仪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气相色谱 色谱柱 故障分析 检测器
  • 简介:摘 要 :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终生性的障碍 ,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过程是持续和艰难的 , 家长作为监护人在其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自闭症家长的知识储备缺乏 , 自我调节能力薄弱 , 社会支持的欠缺和经济压力的增加 , 使家长多方面压力日趋巨大 , 本文对改善家长心理困境提出建议。

  • 标签: 自闭症谱系障碍 困境 建议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具有严重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儿童发育障碍。近年来,ASD的流行迅速增加,并且其被划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ASD疾病的原因仍然未知。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环境因素,如产妇在产期压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据报道,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和免疫代谢与ASD的爆发有关。 ASD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或感觉异常等。这两大主征是诊断ASD的的必备条件。 ASD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并考虑早期干预和终生治疗。

  • 标签: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谱系教学方式在皮肤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选择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00名本科生,2016级硕士研究生124名和博士研究生5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皮肤病学谱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下统称学生)在皮肤病学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传统教学方式和谱系教学方式下皮肤病学的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对于实施谱系教学方式的建议。结果62.0%(170/274)的学生认为皮肤病学的病种繁多而授课时所讲解的病种少,进入临床面对多变的皮疹时诊断困难。69.3%(190/274)的学生不了解皮肤病谱系现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认为通过谱系教学方式对皮肤病学知识点的记忆效率较高[(4.89±1.84)比(6.75±1.75),P<0.01]、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较好[(5.19±1.99)比(6.96±1.76),P<0.01]、对临床诊疗的帮助较大[(5.21±1.99)比(6.89±1.88),P<0.01]。同时,76.3%(209/274)的学生认为谱系教学方式有助于记忆知识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掌握更多病种。结论采用谱系教学方式能够提高皮肤病学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皮肤病学 疾病谱系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可能终身影响患者社会交往和学习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主要应用相关量表进行诊断,主观性较强,稳定性较差。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探索了ASD患者在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异常改变,试图为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该文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关于磁共振成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研究中的进展。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感觉异常表现。方法使用自制儿童感觉异常调查问卷收集研究资料,以照顾者填写的方式,对26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3岁以下为幼儿组,n=110;3~6岁为学龄前组,n=159)的感觉症状进行调查,与175例正常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进行比较。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ASD组感觉异常症状总发生率为95.17%,高于TD组的78.86%(χ2=28.224,P<0.001);ASD组多感觉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84.77%),与TD组(63.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8,P<0.001);ASD幼儿组感觉症状发生率为98.18%,与TD幼儿组的9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0,P=0.073);ASD幼儿组多感觉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85.19%),与TD幼儿组(6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3,P=0.006)。在感觉症状的4个项目(听觉过度反应、听觉感觉寻求、触觉过度反应和触觉感觉寻求)严重程度调查中,前3项ASD组的中重度比例分别为66.67%、72.08%和61.54%,高于TD组的46.81%、56.36%和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9.652,P=0.002,χ2=7.822,P=0.005,χ2=4.631,P=0.031);而在感觉症状的4个项目严重程度调查中,ASD幼儿组与TD幼儿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感觉症状4个项目的功能损害调查中,ASD组的感觉症状导致的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8.55%,65.99%,63.25%和48.87%)均高于TD组(45.74%,28.18%,26.92%和27.12%)(χ2=12.814,P<0.001;χ2=40.456,P<0.001;χ2=11.429,P=0.001;χ2=7.930,P=0.005),ASD幼儿组在听觉感觉寻求、触觉过度反应两项中,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65%和55.56%)均高于TD幼儿组(分别为31.58%和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内的ASD幼儿组和ASD学龄前组在感觉症状发生率和多感觉域症状发生率比较,两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感觉异常症状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具有普遍性;其感觉症状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觉域;在幼儿期,ASD幼儿的感觉症状并不容易与典型发育幼儿区分,应全面关注ASD儿童的感觉症状的发生、数量、程度和功能损害等详细情况。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觉异常 儿童
  • 简介:摘 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及重复刻板性行为、兴趣活动单一狭窄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 ,共同限制和损害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功能。近年来 ASD的干预措施越来越多 ,应用行为分析 (ABA)是目前唯一经美国卫生局认可的治疗 ASD的方法 ,其有效性已经被证实 ,现已广泛应用于 ASD儿童的治疗。本文将主要从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作用及与其它干预方法的效果比较进行综述。

  • 标签: 孤独症 谱系障碍 应用行为分析干预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刻板行为、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的发育行为障碍疾病,目前认为遗传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离子通道是一种生物膜上的成孔蛋白,允许特定类型离子通过,帮助建立细胞质膜间的电压差,是产生神经电生理的基础。离子通道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包括ASD。现就离子通道与ASD相关较高的几类基因进行综述,以期在病因形成中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离子通道 基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从情报学视角科学梳理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研究脉络,为ASD研究决策提供基础的研究框架。方法以科研文献中的MeSH主题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以文本及其关系为基础的ASD语义网络,并采用词频统计、共词聚类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等方法,对2018‌年12‌月31‌日之前的ASD研究内容及其结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从35 854篇ASD相关文献中提取到1 752‌个高频主题词,以此构建共词网络并聚类得到6‌个研究主题。结论以ASD科学研究为核心形成了6‌个分支研究及严密的体系,同时其与多学科之间联系密切。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医学主题词表 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Graves病(Graves′ disease, GD)和Graves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患者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测序,鉴定GD和TAO特异性TCR家族,为临床早期精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收集9例GD和6例TAO患者。对GD和TAO患者于诊断时采集外周血。收集20例与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提取RNA进行TCR免疫组库测序,并进行后续高通量数据挖掘分析。结果GD和TAO患者TCR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挖掘TCR高通量测序数据,可分别构建GD和TAO两种疾病的特征性TCR数据库,分别包含157和116个VJ家族。这些VJ家族中存在两种疾病共有的家族,也存在两种疾病各自特有的家族。结论GD和TAO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拥有不同的优势T细胞克隆,从而介导不同的免疫应答。因此,GD和TAO患者的特征性TCR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 标签: Graves病 Graves眼病 T细胞受体免疫组库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自闭症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话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大多存在情绪反应不足、过度、方法难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情绪。对此家长以及专业人士需要用补偿基本、重启感知动作的方式,制定更有效的沟通训练和功能性训练,让儿童形成秩序感,提供视觉化、结构化环境。用更委婉、更有弹性的训练改善同伴、师生、亲自之间的关系,调节儿童情绪,提高干预效果。

  • 标签: 自闭症谱系障碍 学习情绪困扰 处置方法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诊断标准提出了6大核心临床特征,包括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症状性睡眠发作或急性间脑综合征伴典型的间脑MRI病灶、症状性大脑综合征伴典型大脑MRI病变,其中影像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其6大核心临床特征所对应影像学改变的探讨以及常见疾病鉴别诊断的分析,使影像科和神经科医师更好地认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同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其诊断标准。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影像学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皮疹5个月,双眼视力丧失3 d"的7岁患儿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经磁共振成像、肌电图、血清肌酶谱、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自身抗体等检测,临床诊断为幼年型皮肌炎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免疫性疾病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临床罕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分析1~3岁婴幼儿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脑形态异常,初步探讨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ASD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对首次诊断为ASD幼儿及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婴幼儿行MRI高分辨率三维T1WI (3D T1WI)扫描。基于matlab2012b平台的统计参数图(SPM12)软件的工具包CAT12行3D T1WI图像VBM分析,计算各脑区的体积。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全脑和各脑区体积差异。结果符合条件ASD组17例,均为男性,月龄12~34个月,平均(28.9±9.5)个月。对照组12例,均为男性,月龄13~35个月,平均(28.6±10.5)个月。与对照组比较,ASD组脑灰质体积、脑皮层厚度较大,脑脊液体积较小(P<0.05);ASD幼儿左中央后回,右顶下回和左额下回灰质体积较对照组增大(P <0.001,核团>100个体素)。结论婴幼儿ASD脑形态异常有一定特征,MRI有望成为早期诊断ASD的手段。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磁共振成像 体素形态学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