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古代麻江铜鼓的成分、工艺和矿料来源及麻江铜鼓遵义铜鼓的发展源流关系,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等方法,对所取4面含砷麻江铜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为Cu-Sn-As-Pb四元合金。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可知,古代麻江铜鼓中含砷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含量较高。将该4面麻江铜鼓与含砷遵义铜鼓进行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对比及地缘、矿产进行相关研究可知,含砷的两种类型铜鼓存在着一定的源流关系,并且含砷的两种类型铜鼓的矿料可能来源于云南文山地区与广西百色地区一带。

  • 标签: 冶金史 麻江型铜鼓 遵义型铜鼓 Cu-Sn-As-Pb四元合金
  • 简介:<正>铜鼓舞是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苗族瑶族中的一种集体舞蹈。铜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后代屡有关于铜鼓的记载。过去,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统治者以占有铜鼓作为权力的象征。不但在战争中用,也在祭祀时用。但在广大人民中间,铜鼓则作为乐器,“岁首,以铜

  • 标签: 少数民族 贵州苗族 舞蹈 战国时期 象征 战争
  • 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铜鼓陈列室展出一个特大的铜鼓,其面径达165厘米。让一个中等身材的人躺在鼓面上伸展四肢,也不会露出鼓边之外。全世界现存铜鼓一千多个,没有哪一个可以同它的硕大相比,这个铜鼓无愧为“铜鼓之王”。在现存的铜鼓中,比“铜鼓之王”稍小,但鼓面直径超过110厘米以上的还有20多个。这类大铜鼓都出在广西的北流、容县、博白、陆川、桂平、平南、浦北和广东的高州、信宜达一较小范围之内,别的地方是没有这种大块头铜鼓出土的。“铜鼓之三”原存北流县。它不但体态庞然,花纹也很精细。截面中心是有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国弦纹分成五道晕圈,各晕圈内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单线旅出的云纹和菱形套餐的雷纹。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观测仪器 冶铸工艺 制作年代 起重设备 春秋时代
  • 简介:本书为铜鼓专家蒋廷瑜所著。迄今收录最全面的铜鼓文献汇编与铜鼓考察实录。前编《广西铜鼓文献汇编》辑录了与广西相关的铜鼓资料,后编《铜鼓闻见记》是作者从事铜鼓研究三十余年。走访国内外多地摩挲考察,亲见亲闻、所思所想的记录。

  • 标签: 铜鼓研究 汇编 文献 广西 国内外 辑录
  • 简介:<正>文物考古工作者蒋廷瑜同志编著的《铜鼓史话》一书,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笔调清新、引人入胜的铜鼓通俗读物,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科学价值。铜鼓来源于铜釜。它原是一般的打击乐器,后来演化为南方某些民族的权力重器和财富象征,用以传信集众、统一号令、祈年禳灾、陈设赏赐、装载财货和作陪葬品。它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方某些民族的历史。铜鼓作为一种文化分布很广,除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外、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等国也有发现。因此对它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铜鼓研究实际是铜鼓文化研

  • 标签: 铜鼓研究 文物考古工作 铜鼓文化 文化分布 史话 民族学
  • 简介: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同胞视铜鼓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据史料记载,水族为越僚属,有“诸僚铸铜为鼓,悬鼓于庭,置酒以招同类”之描述。水族既是广泛使用铜鼓的民族,也是铜鼓文化的创造者。

  • 标签: 三都水族自治县 铜鼓文化 史料记载 创造者
  • 简介:铜鼓舞”,以敲铜鼓作伴奏而得名。广南壮族、彝族铜鼓舞原始古朴,舞蹈语汇丰富,舞蹈动律独特,简单的动作包括无穷的变化,并且舞蹈寓意深刻,包含岁时历法,四时节令,生产技能和道德规范等多方面的朴实知识,具有民族民俗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 标签: 铜鼓舞 广南 舞蹈语汇 寓意深刻 道德规范 生产技能
  • 简介:铜鼓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藏,由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铜鼓造型精美,无底腹空,腰曲胸鼓。鼓面作重点装饰,中心常配有太阳纹,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青蛙、骑士、龟、乌等精美的圆雕装饰物。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装饰图案。铜鼓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古老骆越人熟悉的生活场景,显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

  • 标签: 铜鼓 少数民族 文化艺术 装饰图案 生活场景 装饰物
  • 简介:石寨山铜鼓,是人物与动物图象写实性较强的一种。与此共存的鼓形贮贝器,是石寨山铜鼓的有机组成部分——姊妹鼓。二者为滇族财富和权力的标志,其社会意义远远超过实用价值,有着极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滇族长于歌舞,种类丰富,常把往事的回忆,生产实践,生活习俗,用流动形于外的形体表演,独特地再现其阶级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多层次、多元素的潜在内涵,构成滇国社会精

  • 标签: 石寨山 贮贝器 滇国 舞人 流动形 社会内容
  • 简介: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铜鼓文化,在岭南大地熠熠生辉,凸显出特有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其中广西是铜鼓文化保护的重地,铜鼓文化是世代相传的活态文化,本文主要以岭南一带铜鼓遗存与铜鼓文化为主题,试结合2007年至今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和当地文物、文化资源,如我们广西省及本地(钦州市灵山县)的文物资源,来粗略探讨铜鼓传承与铜鼓文化的保护。

  • 标签: 铜鼓传承 铜鼓文化 广西铜鼓 保护建议
  • 简介:少年时,你是我地理课本上的一个名词;长大了,你是竖在我心头的一面红旗。我跟着毛泽东的队伍,转战祖国的南北东西。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遵义》 郎镇岳
  • 简介:<正>铜鼓是我国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云南是我国铜鼓发现较多、分布较广的地区,文献中屡见出土铜鼓的记载,如《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了乾隆、嘉庆、道光年问和民国时期出土铜鼓的情况,其中有现藏云南省博物馆的著名的广南铜鼓。云南一些府、州、县志,以及近人袁嘉谷在《滇绎》中也记载了出土的铜鼓。然而,这些铜鼓都是时

  • 标签: 铜鼓 云南少数民族 早期 石寨山 云南青铜文化 省博物馆
  • 简介: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从1999年开始,至今举办了18届。每每聆听神秘的铜鼓声,我总是浮想联翩:鼓声来处是我家,千年铜鼓再生缘……

  • 标签: 铜鼓 父亲 艺术节 再生缘 鼓声
  • 简介:<正>铜鼓之在我国是南方和西南方兄弟民族地区的一种富有民族特点的打击乐器。铜鼓,除晚期的小铜鼓多为传世品外,其余属于早、中期的铜鼓,不论体型的大小,悉为出土之物。从铜鼓出土的地点看,大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墓葬出土的,为数不多,迄今只有在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墓、楚雄万家坝古墓、晋宁石寨山古墓、江川李家山古墓、贵州赫章古墓、遵义杨粱墓、广西贵县汉墓和西林普驮铜鼓葬有过出土。这是古人以铜鼓作随葬品或葬具随同死者一块入土的,入土的原因比较清楚,这里恕不多言。另一类是从村镇近郊的耕地或山坡地中出土的,为数很

  • 标签: 铜鼓 民族地区 出土 兄弟民族 广西 原因比较
  • 简介:铜鼓县在打好农业开发总体战,振兴老区农村商品经济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采取积极措施和扶助政策,大力发展传统的茶叶生产,取得明显效果。截止1988年12月上旬,全县共产茶3200担。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创汇40万元。

  • 标签: 铜鼓县 农村商品经济 农业开发 总体战
  • 简介:(摘要)河池,世界传世铜鼓之乡。河池沿红水河流域的地区至今保存着使用铜鼓的习俗,成为铜鼓文化绵延千古的“活化石”。国家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落户河池。利用河池铜鼓的文化价值,并针对我市的铜鼓范围保护与传承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 标签: (河池)  铜鼓文化 历史发展 面临问题 保护 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