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具体阐述了微机防误闭锁装置及操作票系统的原理,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与建议,为合理运用该系统装置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微机 防误闭锁 操作票 五防
  • 简介:目的:探讨闭锁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对经治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病人,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42~72岁,经过MRI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结论:闭锁综合征病因大多为脑血管病,头颅MRI有助确诊,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 标签: 闭锁综合征 脑梗死 四肢瘫痪
  • 简介:总结1989年3月以来对胆道闭锁(BA)所进行的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共收治BA患儿88例,其中男55例,女33例,最大年龄120天,最小30天,均经手术证实诊断。行肝活检8例,Kasai术Ⅰ式18例,Ⅱ式2例和Suruga术式60例。除3例外,术后均有胆汁排出。治疗结果:1周内死亡3例。80例获随访,32例存活,最长6年半,最短3个月,其中无黄疽生存21例。着重对早期诊断、手术方式、再手术、影响预后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小儿 胆道闭锁 手术
  • 简介:高二学生季小飞是一个独生子,父母都在外企工作。小飞本来是一个学习比较优秀,性格也比较开朗的学生。后来由于沉迷上网聊天,不仅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而且对集体活动也失去了兴趣,越来越不愿意和同学交往。父母下班回家,小飞也感到和父

  • 标签: “网络心理闭锁症” 对策 高中生 自我意识 形成原因 集体活动
  • 简介:  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是引起新生儿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基本病理变化为肝内、肝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肝纤维化,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陶土样大便和肝脾肿大三联症,且进展迅速.若能在生后2~3个月内确诊,30%~80%的患儿可通过肝门-肠吻合术(Kasai手术)重建胆汁引流,但70%~80%的患儿术后仍发生进行性胆管破坏和肝纤维化,最终出现肝硬化、门静脉脉高压、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需要肝移植[1].……

  • 标签: 胆道闭锁/病因学
  • 简介:摘要随着电网不断扩大,重要负荷不断增加,供电可靠性显得尤为突出。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备自投装置的应用已成为保证变电站供电可靠的主要手段,因此备自投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供电可靠性。

  • 标签: 备自投 闭锁备自投方案 可靠性 联切
  • 简介:闭锁性和开放性的概念及其关系:“闭锁性”是指处于青春期和青少年带有文饰性、内蕴性和曲折性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即青少年力图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隐蔽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很难吐露真情。这种闭锁性的心理现象同时又包含了与其相对立的“开放性”心理现象;“开放性”指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那种活泼开朗、无拘无束的性格,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并与其坦诚相告的心理现象。闭锁性与开放性是存在于青春期少年中的心理现象,是矛盾的统一体。例如:青少年在这一

  • 标签: 闭锁性 青少年学生 学生德育工作 曲折性 心理现象 心理挫折
  • 简介:<正>先天性三尖瓣闭锁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们在尸检中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病例蔡×,男,第二胎足月顺产分娩。出生后即出现全身青紫,呼吸急促,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心率140次/分。经抢救无效,于出生后24小时死亡。尸检心包膜光滑,脏壁层间无粘连,内含少量液体。心脏重32.5克,外观呈“肾

  • 标签: 先天性三尖瓣闭锁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房 出生后 尸检 动脉导管未闭
  • 简介:自身输血是指收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术中失血,然后再回输本人的方法。腹腔内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如出血凶猛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腹腔内出血也可以处理后回输,以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从2001年12月开始,本院采用一次性胸腔闭锁引流瓶做自身血回收装置,对腹腔内出血患者进行自身血回收再输入,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自身血回收 引流瓶 一次性 闭锁 胸腔 腹腔内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辅助行肝门解剖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2例,29~87d11例,5.5个月1例.2例为肝总管闭锁(Ⅱ型),肝门部有直径1.2~2.5cm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10例为肝门部胆管闭锁(Ⅲ型).于脐部纵切口置入10mmTrocar,然后分别于右上腹、右中腹和左上腹置入3个5mmTrocar.术中胆道造影,确诊为胆道闭锁,暴露肝门;切除胆囊,游离切除肝门纤维块,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保留肝支30~35cm,然后将肠管送回腹腔,将空肠肝支经结肠后拉至肝门下;用5-0可吸收缝线将空肠与肝门端侧连续吻合.结果:本组12例患儿中1例因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另11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5h(3.1~4.6h),出血量约10ml,没有需在术中和术后输血者,全组患儿无手术后肠粘连梗阻和腹腔感染.结论:经腹腔镜行肝门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安全可靠,具有暴露肝门清晰、肝门纤维块分离和切除准确、对患儿打击小等优点.

  • 标签: 胆道闭锁 腹腔镜 儿童
  • 简介:2003年5月9日,男婴,体重3200g,足月,平产,坐高50cm,能吸吮,已哺乳,外观头、颈、躯干、四肢无异常.出生36小时后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无排便、排气,发吭,呼吸急促,收住入院.入院后,当时护士给予肛门插管排气处理一次,无排气,肛管无排便.随后抱入X光室胸透,发现右肺有大片阴影,膈下有游离气体,随即婴儿无呼吸、心跳,死亡.经解剖发现,心、肺、肝无异常,打开腹腔后,腹腔内有大量的胎粪溢出,经纱布擦洗处理,首先肉眼看到回肠末端有0.3×0.3cm的裂孔,此处有胎粪流入腹腔.经我们从胃沿小肠依次寻找观察,胃、空肠位置、外形、结构无异常,但查到回肠处回肠增粗,形成盲端.经仔细查找,回肠与盲肠不连接,有残缺的断端,只有肠系膜相连,无回盲瓣形成,结肠比小肠细短,无结肠带,只有很少的结肠袋,结肠内无粪便,而且不是"["字形分布图1,2.

  • 标签: 先天性回肠发育盲端 回盲瓣闭锁 结肠发育不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了解小肠闭锁肠壁平滑肌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先天性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肠壁S-100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并以6例相同年龄,死于与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尸检小肠标本为对照组,观察小肠闭锁两端肠壁平滑肌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蛋白和α-SMA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环肌层明显肥厚;随着远离闭锁盲端,肌层内S-100和α-SMA阳性染色数量或强度逐渐增多或增强,环肌层肥厚程度逐渐减轻。闭锁近端14cm处、远端4cm处病变总体上趋于正常。3例闭锁近端2cm处肠壁环肌层散在分布片灶状、限局性平滑肌空泡样变性,呈α-SMA染色阴性,空泡样变处环肌层变薄。结论小肠闭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肠壁平滑肌存在明显的病理性改变,平滑肌空泡样变可能是肠平滑肌进一步严重损害的早期表现,这些变化是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道动力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手术时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4cm以上,而远端肠管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肠闭锁/先天性 肌动蛋白类/分析
  • 简介:女,4天,3.5kg,因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前道瘦行肛门重建术。术前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查示法鲁氏四联症,心室水平存在双向分流,射血分数(EF)70%,血红蛋白(Hb)165g/L。术前30min肌注冬眠灵1mg/kg、冬莨菪碱5μg/kg。入室后患儿哭闹,口唇紫绀,HR122次/分。安抚患儿安静,连接监护仪,

  • 标签: 先天性肛门闭锁 法鲁氏四联症 小儿 麻醉处理 病例报告
  • 简介:乍看起来,十九世纪的宽轮大篷车与现代汽车似乎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是,最初应用于大篷车上的一些转向及悬挂原理,我们仍可以在现代轿车及卡车上找到。例如,鲁道夫·阿克曼在19世纪10年代设计的转向传动杆系,其原理是在车辆转弯时,让外侧前轮比内侧前轮转得更大一些,而这一设计原理依然是现代转向的基础。

  • 标签: 汽车技术 转向系统 悬挂系统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