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河北省定州市有一处精美典雅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王庄园,是清代定州富豪王私家宅第。整座庄园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建筑群大多为前出檐廊的硬山布瓦顶结构,布局严谨,

  • 标签: 庄园 民居建筑群 考述 定州市 河北省 清代
  • 简介:非洲贸易(Africatradebeads)是16到19世纪,欧洲殖民扩张时期的贸易商品之一,它兼有货币的功能,被大量贩往西非交换宝石、奴隶等。近年来在西方兴起的收集古代装饰品的风潮中,贸易又从非洲被贩回西方市场,这些珠子习惯上被称为“非洲贸易”,它是欧洲殖民扩张、技术发明、贸易关系的侧影。包括有“千朵花”、“雪佛兰”、“鹅莓”玻璃、缠丝玛瑙、捷克凡士林珠子等。

  • 标签: 贸易珠 玻璃工艺 欧洲殖民扩张
  • 简介:1989年10月。北京大地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这是一部有史以来最广泛,最丰富地汇集了有关中国书法及书法家资料的辞典。在149l页上,李辞条一拦写着:“李小传(1930—1978):号中善,四川华阳人。工书,师法谢无量。通经史,有哲学著作《浮沉篇》。善诗。惜埋名一世,穷愁而逝。好启迪后贤,蜀中书坛仍有遗响。”同页,配刊李先生《论书札》作品一幅。“《论书札》简介。现代李书。纸本,行书,语一则,凡六行,

  • 标签: 李灏 书法艺术 中国 生平 艺术风格 思想品德
  • 简介:鳞施和襦是中国古代玉殓葬的两种重要形式。鳞施是专用殓葬玉,东周流行;襦在东周既为生服,亦作殓服,至汉代仍可见。鳞施仅用于男性高等级贵族,襦的使用则无性别限制。鳞施和襦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是春秋战国厚葬风俗的产物,是东周特有的玉殓葬方式,体现当时人们以、玉为贵的崇玉思想。

  • 标签: 珠襦 鳞施 东周 玉殓葬
  • 简介:出土西夏文献《番汉合时掌中》中有"急随钵子"一词,学术界曾有多种不同推测。结合西夏文辞书《文海宝韵》的相关解释,并从夏汉对勘资料出发,通过梳理对音材料,文章证实"急随"乃传世文献材料中所载煮茶或温酒器皿"急须"。"随""须"二字混读反映了唐宋西北方音中部分止摄字与遇摄字存在着混读的情况。

  • 标签: 西夏 掌中珠 急随钵子 夏汉对音 西北方音
  • 简介:公元214年,刘备攻打成都的刘璋时,曾向它的部下许下诺言:如果攻下成都,刘璋库藏的金银财宝他一样也不要,任凭将士们去拿取。围攻成都几十日后,被困在城内的刘璋投降了。刘备的军队进城后,全部拥到刘璋的府库去抢掠,金银财宝,几乎搜刮一空。

  • 标签: 直百五珠铸行 中国 三国时期 古钱币
  • 简介:<正>甘尔花石棺墓群,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郎图苏木所在地.因此处曾存放过“甘尔”经,又称“甘尔花”.清朝时,这里是巴尔虎蒙古镶黄旗的驻牧地.甘尔花北距扎赉诺尔约50公里,其西约7公里为呼伦湖,乌尔逊河在其西北注入呼伦湖,该墓群就处在乌尔逊河右岸台地的向阳坡上.其西南约1公里处有一古城.1975年春夏之际,黑龙江省文物普

  • 标签: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清理简报 呼伦湖 乌尔逊 石棺墓 巴尔虎蒙古
  • 简介:<正>1988年9月初,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特古日格嘎查牧民阿其图在乌日山后发现一座被毁古墓,旗博物馆闻讯后迅速派人前往调查,在巴彦尔灯苏木人民政府和文化站的协助下,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墓葬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南约23公里巴彦尔灯苏木特古日格嘎查之南,

  • 标签: 赤峰市巴林右旗 博物馆 苏木 大板镇 辽墓 文化站
  • 简介:为有效揭示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出土玉器的加工痕迹,了解古代机械加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选择西周佣国墓地出土的一枚穿孔绿松石,在带有景深扩展技术和三维图像重建功能VHX-500K型数码显微镜下进行微痕分析。发现其表面的打磨痕迹和孔壁上钻孔形成的多圈平行螺旋纹皆十分清晰。结合现代绿松石打磨的模拟实验和前人的工作,认为该枚绿松石表面打磨的工具应为一种机械转动磨盘,其具备粗磨和细磨两个功能。有关磨料的颗粒甚粗,其尺寸远大于现代细磨盘的磨料颗粒度。至于上的穿孔为对钻贯通,推测为空心管钻配合解玉砂高速旋转而成。这是国内首次将数码显微镜的景深扩展和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微痕分析,其研究成果可为古玉的科学鉴定,从加工工艺角度提供重要的信息。

  • 标签: 数码显微镜 玉器 绿松石 微痕分析 三维图像重建 景深扩展
  • 简介:听到炳应老师去世的噩耗。我恍惚如痴人一般,很久很久说不出话来。陈老师患病时日已久。电话中他也坦然地告诉了我病情已经恶化。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还是因惊惧而恍惚良久。当泪水漫过我的脸颊。老师慈祥、和善的面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 标签: 老师 怀念 去世
  • 简介:<正>据《史记·杞世家》记载,帝尧曾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他们居于妫汭(妫水弯曲的地方)。舜的后代有的以水命姓,就姓妫。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妫满于(今河南淮阳),建立侯爵国,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氏。今淮阳县柳湖旁边有胡公墓,因防护城河水侵蚀以铁锢之,俗称铁墓。姓还有一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即《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氏改为单姓氏。

  • 标签: 少数民族 鲜卑族 山西大同 北魏孝文帝 南淮阳 周武王
  • 简介:2017年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家泠艺术大展》隆重开幕。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上将熊光楷,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冯远副主席、徐里书记、杨晓阳院长、熊光楷上将、家泠先生先后讲话。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主持开幕仪式。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 对外文化交流 党组书记 副主席
  • 简介:本文以师曾《读画图》为研究起点,对于近现代艺术史上这幅融合中西画风的作品,结合当时历史原境与画家思想,做出了新的解读与阐释。同时联系师曾其后发表的为传统中国画强力辩护的《文人画的价值》—文,从图文之间产生的悖论张力,可见师曾在短短数年间的画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与调整。这种突然转化的动因是什么?本文结合其十余年间的诸多画学思考与实际践行,探求师曾被艺术史研究所遮蔽或忽略的另外—层面相。师曾既热情拥抱过西学,也进行过许多调和中西的绘画试验,画学态度却又在1920年之后产生激变,也因此固化为为传统文人画激烈辩护者的历史角色。本文即由此切入,探讨这种转变背后的历史动因,以及师曾在中国绘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过程中的历史定位及其所面对的时代命题与自我困惑。

  • 标签: 陈师曾 读画图 西学 文人画的价值
  • 简介:衡恪(一八七六年——一九二三年)又名衡(客心),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或朽者,江西省修水县人。他工书、诗、画、刻印,曾得吴昌硕先生的亲授,因此他的花卉画,有许多达到神似吴昌硕的地方,但师曾并不以此满足,而想另寻途径,跳出吴昌硕的圈子,所以他广泛吸收历代传统技法。他的画受到吴昌硕称赏,那时师曾只有三十岁。他又曾留学过日本,能够融合中外绘画技法,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当时在北

  • 标签: 吴昌硕 陈师曾 绘画技法 陈衡恪 朽道人 传统技法
  • 简介:沉痛悼念国钊同志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党员、湖北省文博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著名国画家、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原副主席国钊同志.国钊同志是湖南长沙人,1912年2月25日生,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

  • 标签: 沉痛悼念 文博事业 湖北省 省博物馆 陈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今年六月下旬,高安县相城垦殖场金世文同志给我馆送来去冬平整土地时出土的几件石器和陶片。根据这一线索,我们前往实地进行了调查。下遗址位于漳浒河北岸,西距相城垦殖场场部约一公里。该遗址原为一座高二,三米的土丘,面积有五六亩地。我们到现场时,土丘已平为水田,唯有其中一小块地未栽种水稻,在此处钻探后发现仅在2米多长、1米多宽的范围内还剩有20至30厘米厚的文化堆积。据场里职工反映,原土丘从上至下都发现陶

  • 标签: 高安县 垦殖场 平整土地 西距 世文 相城
  • 简介:光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光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光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 标签: 陈光甫 货币思想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 沃顿商学院 金融
  • 简介:胡适是20世纪中国享有国际声誉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之一。1948年国共两党围绕中国的命运展开殊死决战之时,长期奉行走非政治的文化思想救国路线的胡适却在这年春天因蒋介石故作姿态的提议成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收录的文化汉奸器伯致胡适十通书信的释读,不仅可以考察这一时期胡适在面对政治抉择时的复杂心路,而且可以了解胡适对文化汉奸持宽容态度所折射的个人性格,还可以窥测出文化汉奸在抗战胜利后的命运与境地。

  • 标签: 胡适 陈器伯 文化汉奸 书信
  • 简介:<正>《鄂三城遗址调查简报》报导了两件铜戈(实为戟),其中一件援绢帛,长胡二穿,?侧有??銎,径2.2厘米,似柄从銎内穿出,顶端加矛即成为戟,直内上刻有“??”二字(文应释为“往”,乃人名,曾二见:一、于省吾先生著《商周金文录遗》578号为(日住)戟,胡部有铭文八字(重文一):‘(日住)之岁,(亻告)(造)?之戟”。二、《书道全集》卷一(日本平凡社1965版211页)著录一枚两面的楚私印,一面为“?”一面为“往”,当是一名一字。(参见裘锡圭先生说,见《考古学报》1980年3期295页)。“往”或作“(日住)”,如同“均”或作“(土旬”(《古玺文编》13.6),楚王?章(镈)又作?璋

  • 标签: 王城 绢帛 私印 调查简报 考古学 古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