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0例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者,通过随机分组,两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红蛋白、白蛋白、ALT、肌酐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以及总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儿通过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利奈唑胺 新生儿 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革兰氏阳性(G+)菌和阴性(G-)菌诱导脓毒症大鼠器官功能障碍的差异。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2只,体重340~380 g,15~18周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2)、G-菌组(n=20)和G+菌组(n=20)。G+菌组和G-菌组分别腹腔注射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悬液法建立G+菌、G-菌脓毒症模型。记录注射灭活细菌后36 h内生存情况。于注射灭活细菌后6、12、24、36 h测定MAP、血小板计数(Plt)、氧合指数(OI)、血清TNF-α、cTnT、TBIL、Cr、NSE和乳酸(Lac)浓度。于注射灭活细菌后12、36 h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和旷场实验,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于注射灭活细菌注射后36 h进行心、肺、肾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C组相比,G-菌组和G+菌组穿越格数减少,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生存率降低(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6 h时G+菌组血清TNF-α浓度升高,G-菌组OI降低,血清cTnT、Cr、TNF-α和Lac浓度升高(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12 h时G+菌组血清cTnT、Cr、NSE、TNF-α和Lac浓度及G-菌组血清cTnT、Cr、TNF-α和Lac浓度升高,2组OI、MAP和Plt降低(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24、36 h时G+菌组和G-菌组血清cTnT、TBIL、Cr、NSE、TNF-α和Lac浓度升高,OI、MAP和Plt降低(P<0.05)。与G+菌组相比,G-菌组注射灭活细菌后12 h时血清TNF-α和cTnT浓度、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24 h时血清TNF-α、Lac浓度升高,血清cTnT浓度、OI、MAP和Plt降低(P<0.05);注射灭活细菌后36 h时血清Cr、NSE、TNF-α、Lac浓度升高,OI、MAP和Plt降低,僵直时间百分比、神经元凋亡率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P<0.05)。结论大鼠G-菌脓毒症多出现早期呼吸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G+菌脓毒症更易导致早期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G-脓毒症表现为更为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和高病死率。

  • 标签: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密切相关。Hp感染是导致胃癌的主要诱因之一。研究表明,60%的胃癌患者与Hp感染有关,加强Hp阳性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提高根治成功率和控制感染传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健康教育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 标签: 健康教育 幽门螺杆菌 阳性患者 顺从行为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开展阿莫西林四联疗法、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干预,治疗4周就两组患者疗效与血清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突出,能够促进炎性状况的改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四联疗法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双色球随机法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44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0.56%,观察组是94.44%,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服用黄芪建中汤,可以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以推广运用于临床中。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黄芪建中汤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对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19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且从未进行Hp根除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为对照组(73例)给予14 d铋剂四联方案(艾普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B组(73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2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73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所有治疗结束后复查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胃镜,比较3组在Hp根除、溃疡愈合及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分割χ2检验。结果3组根除率分别为90.8%(59/65)、91.2%(62/68)和91.0%(6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97);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8%(61/65)、94.1%(64/68)和95.5%(64/67),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15/70)、7.1%(5/70)和7.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P=0.010),且B组、C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χ2=5.83,P=0.016;C组与A组比较:χ2=5.99,P=0.014)。结论14 d及后半疗程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疗法在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并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且对胃溃疡愈合无促进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铋剂四联疗法 根除率 双歧杆菌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幽门螺杆菌根除。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转阴时间、总有效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促使幽门螺杆菌转阴和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眉山地区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患者认知调查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调查法随机选取眉山地区Hp阳性患者102例,分析Hp阳性患者Hp感染认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而采取可行的综合护理干预途径,分析患者护理前及护理1个月后Hp感染认知水平、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1个月后Hp感染认知评分、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 先对Hp阳性患者Hp感染认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制定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有效提升其认知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改善Hp阳性患者情况。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眉山地区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反复阳性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反复阳性患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复阳率,并对护理过程中的因素风险实施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 反复阳性 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风险筛查中心进行碳14呼气试验检查,结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各100例。对照组在体检阳性结果出来后由碳14呼气试验诊室医务人员口头给予常规宣教包括幽门螺杆菌病因及防治知识和治疗后复查时间,同时在体检报告里面再次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和体检报告健康指导基础上再给予问卷调查幽门螺杆菌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根据知晓情况发放制定好的服药方案,由专门的医务人员电话指导规律服药,科室健康管理组合护理组利用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内容,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服用药物治疗、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改变饮食习惯和戒断烟酒的依从性,2组同样服药治疗过后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对体检中心的体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治疗、规范用药、、进一步胃镜检查、复查呼气试验等方面的依从性、和对体检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在重庆市肿瘤医院健康体检与肿瘤风险筛查中心进行碳14呼气试验检查,结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各100例。对照组在体检阳性结果出来后由碳14呼气试验诊室医务人员口头给予常规宣教包括幽门螺杆菌病因及防治知识和治疗后复查时间,同时在体检报告里面再次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健康宣教和体检报告健康指导基础上再给予问卷调查幽门螺杆菌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根据知晓情况发放制定好的服药方案,由专门的医务人员电话指导规律服药,科室健康管理组合护理组利用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生活习惯等内容,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服用药物治疗、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改变饮食习惯和戒断烟酒的依从性,2组同样服药治疗过后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对体检中心的体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治疗、规范用药、、进一步胃镜检查、复查呼气试验等方面的依从性、和对体检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对病发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联合加用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根除率的影响价值。方法:在2020.02~2022.01研究样本采集时间段内,对66例HP阳性患者予以样本采集,动态随机化分组,对比护理方案,分析临床应用效果,对照组/33(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33(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比患者(1)护理依从性评分;(2)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根除率。结果:护理方案实施后,经对护理依从性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根除率进行评测,数据均有优化趋势,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护理数据表现意义更佳(P

  • 标签: []微信健康教育模式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PUD)幽门螺杆菌(Hp)反复阳性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入2019年5月-2021年5月间入院治疗的146例PUD患者,常规治疗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分为复阳组(85例)和未复阳组(61例),汇总患者的基本数据,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拟定护理对策。结果:年龄、吸烟史、治疗依从性、不良生活习惯史、自护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是PUD患者Hp复阳的危险因素,与未复阳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需采取健康教育、用药护理、消毒隔离等护理对策,以降低Hp复阳率。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复阳性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3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75)、观察组(n=175)。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克拉霉素、瑞巴派特、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两组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6%(150/1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7%(127/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P < 0.001)。治疗后,两组胃肠道微生态指标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15.14、14.30、17.37,均P < 0.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分别为72.57%(127/175)、95.43%(167/175),均高于对照组的50.29%(88/175)、79.43%(139/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20.38,均P < 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35.15、44.91、16.76、5.73,均P < 0.001)。结论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有效抑制炎性反应。

  • 标签: 胃炎 幽门螺杆菌 多种药物疗法 有益菌种 胃泌素类 促胃动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黄芪建中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的效果及药学价值。方法:2019.04~2022.03期间为样本资料采集时间段,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80例为样本资料,动态随机化分组,不同治疗方案对比,分析应用价值,对照组/40(维生素B6+克拉霉素+甲硝唑+奥美拉唑),实验组/40(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结果:实验组相较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有积极改善价值,(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疾病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治疗干预,可积极改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同时用药过程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胃溃疡 效果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价值及阳性检出率。方法:根据检验结果将所选取100例,2020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分成观察组(活动性肺结核,n=72)和对照组(非活动性肺结核,n=28),均给予其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歧杆菌培养法检验,评比组间阳性检出率。结果:从阳性检出率分析,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核分歧杆菌培养方法高于抗酸染色法(P<0.05)。结论:采取结核分枝杆菌检验方法有利于肺结核患者病情早期确诊,阳性检出率较高,有助于推进后期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痰中结核分歧杆菌检验 临床价值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儿Hp根除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Hp分为Hp感染组与Hp未感染组,留取Hp感染组治疗前及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30 d的粪便行16S rDNA测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Hp感染组与Hp未感染组肠道菌群检出情况,配对t检验比较Hp感染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检出情况,以非参数检验比较Hp感染组与Hp未感染组的菌群多样性[多样性(Shannon、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Chao 1)指数]和Hp感染组治疗前后的菌群多样性。结果治疗前Hp感染组与Hp未感染组的双歧杆菌[(5.92±1.85) lg copies/g粪便比(6.58±2.01)lg copies/g粪便]、乳杆菌[(4.89±1.35) lg copies/g粪便比(4.47±1.59)lg copies/g粪便]、类杆菌[(8.42±2.12) lg copies/g粪便比(8.01±2.20) lg copies/g粪便]、产气荚膜梭菌[(5.90±1.90) lg copies/g粪便比(5.88±2.01) lg copies/g粪便]、肠球菌[(5.41±1.27) lg copies/g粪便比(5.02±1.48) lg copies/g粪便]、肠杆菌[(5.01±1.80) lg copies/g粪便比(5.37±1.47) lg copies/g粪便]、酵母菌[(5.90±1.85) lg copies/g粪便比(5.88±2.01) lg copies/g粪便]检出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感染组与Hp未感染组的肠道菌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3.84±0.52比3.90±0.45)、Simpson指数(0.16±0.04比0.15±0.05)、Chao 1指数(178.52±40.22比185.32±42.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Hp感染组治疗后不同时间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检出数量均下降(均P<0.05);与治疗7 d及治疗14 d比较,治疗结束后30 d双歧杆菌[(4.54±1.78) lg copies/g粪便比(4.20±1.22) lg copies/g粪便比(5.21±1.55) lg copies/g粪便]、乳杆菌[(4.01±1.20) lg copies/g粪便比(3.89±1.32) lg copies/g粪便比(4.43±1.10) lg copies/g粪便]、类杆菌检出数量[(6.78±1.88) lg copies/g粪便比(6.55±1.90) lg copies/g粪便比(7.68±2.00) lg copies/g粪便]均有所升高(均P<0.05);Hp感染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检出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Hp感染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Shannon指数与Chao 1指数均降低,Simpson指数均增加(均P<0.05);与治疗7 d及治疗14 d比较,治疗结束后30 d的Shannon指数(2.85±0.45比2.57±0.48比3.20±0.50)与Chao 1指数(148.45±32.33比140.32±30.47比160.42±38.42)均增加,Simpson指数(0.25±0.06比0.27±0.08比0.19±0.05)降低(均P<0.05)。结论Hp感染对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肠道菌群无明显影响,抗Hp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及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在抗Hp治疗时应考虑大量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