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神经阻滞锁骨上法细针操作的特点,以更好地为上肢损伤修复手术服务,减轻病人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方法近10年来,我科对202例上肢损伤患者行神经阻滞锁骨上法细针操作。结果184例效果佳,15例效果较差需加用辅助麻醉药,1例无效,操作时刺破血管2例,气胸及神经损伤无一例发生。结论采用细针操作法能减轻术中、术后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佳。能更好的配合外科医师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35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单纯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单纯神经阻滞麻醉组)和C组(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各4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1.11%,高于A、B两组的麻醉优良率(66.67%、71.1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远优于单纯麻醉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臂丛颈丛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2012年于本院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更趋于平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优异,并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 颈浅丛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7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锁骨骨折治疗的患者120例,依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1组采用行联合阻滞,2组采用肌间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锁骨骨折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表1数据显示,两组锁骨骨折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锁骨骨折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差异较大,经对比1组锁骨骨折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更理想,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臂丛阻滞 颈浅丛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麻醉效果的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锁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麻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阻滞麻醉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联合阻滞应用在锁骨骨折患者的麻醉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再应用其他镇痛药物,术后不良反应轻微,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与普及。

  • 标签: 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为我院2019.4—2020.9接收的62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以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100.0%)比对照组(87.1%)更高,麻醉后10min、麻醉后10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可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锁骨骨折 B超 颈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 作者: 马仙桃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04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0年7期
  • 机构: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人民医院  64535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入路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安全,定位准确,效果确实可靠,用药量小,并易于掌握,适用于上臂、肩部的手术,对于肥胖或不易合作的小儿尤为适用,现就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小儿 颈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共54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采取不同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手术各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各阶段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指标在各阶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可形成更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肩锁部手术应用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行肩锁部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行肩部和锁骨手术时选取的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阻滞麻醉,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阻滞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肩锁部手术患者使用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比较好。

  • 标签: 肩锁部手术 臂丛颈丛联合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以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48 例锁骨骨折患者为例,应用抛硬币法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接受改良法阻滞麻醉,观察组接受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是 95.83% ( 23/24 ),明显较对照组数据 70.83% ( 17/24 )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针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临床实施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分别予以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神经阻滞,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椎旁神经阻滞+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无创血压呈良好趋势,麻醉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行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神经阻滞的患者情况则较差,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手术而言,椎旁神经阻滞+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阻滞有许多穿刺径路,优缺点亦因穿刺径路的不同而异。与肌间沟径路和锁骨上径路方法相比,该穿刺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完全避免高位脊麻、硬膜外麻醉,椎动脉损伤、霍纳征、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由于该部位的神经已经汇集成,在腋鞘内同血管伴行,只要穿刺时异感明显,用药量适当,可使阻滞非常完善。同时,该径路穿刺也省却了采用腋路穿刺时需要备皮的麻烦。

  • 标签: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