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6例病人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血管造影,术中植入自膨式支架,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6个,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且无明显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意外 支架
  • 简介:总结3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护理。支架植入治疗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和心理护理;支架植入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医护默契配合;支架植入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血压心率,加强出血、血栓形成、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观察和护理。36例患者中,5例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出现短暂反应迟钝,1例出现皮下血肿,数天后血肿吸收。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颈内动脉狭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围手术期行头颈部CT或MRI、超声检查进并进行抗凝治疗、全脑血管造影;152例患者均使用脑保护装置及预扩张;观察治疗前后脑组织灌注及临床症状改变并进行随访。结果15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即刻造影,血管残余狭窄≤20%;术中一过性血压降低、心率下降115例,占75.65%;随访期3个月-24个月,平均9个月,症状消失或减轻136例,89.47%,再狭窄6例,占3.95%;3例术后肌力由Ⅳ级减为Ⅱ级,经治疗肌力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卒中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围手术期进行有效治疗,选择合适血管内支架及手术方式,能够快速解除狭窄,恢复生理性脑血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作为颈内动脉狭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介入放射学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基底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后16个月"入院。2009年8月10日16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h后症状基本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不适。2009年8月12日22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言语含糊、复视、行走不稳伴左侧肢体无力,无抽搐大小便失禁,无声音嘶哑,无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急诊CT示:脑干梗死,

  • 标签: 左侧椎动脉 支架成形 植入术后 开口狭窄 再狭窄 2009年
  • 简介:摘要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心态接受手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颈内动脉狭窄血压变化规律,以及其与脑卒中之间关系。方法2009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老年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62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24h动态血压血压节律,以及观察组不同血压节律与脑卒中关系。结果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24h脉压差、白天脉压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脉压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杓型节律比例(78.3%,48/62)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1/58;P〈0.05);观察组非杓型节律脑卒中发生率(57.4%,27/48)明显高于杓型节律(23.1%,3/14;P〈0.05)。结论老年颈内动脉狭窄昼夜血压非杓型节律比例升高,而对应脑卒中发生率也增高。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老年人 血压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低血压相关性,并总结术后低血压高危患者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23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低血压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术后低血压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低血压高危患者护理措施。结果:236例患者中有16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占比为68.64%,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低血压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236例患者中有140例患者发生一过性低血压,占比为59.32%,有22例患者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占比为9.32%。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一过性低血压、持续性低血压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患者在不同时间段低血压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低血压发生率存在很大关联,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越低,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风险越小。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水平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临床分析。方法80例45~60岁颈动脉狭窄选择支架植入术患者根据治疗前高血压等级分为正常血压组(20例),I级高血压组(20例),II级高血压组(20例),III级高血压组(20例)。各组患者均为单侧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植入手术均顺利。统计术后各组一周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患者,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前血压对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影响。结果80例研究对象中,共78例完成试验。其中发生术后持续性低血压者共18例,正常血压组8例,I级高血压组4例,II及高血压组3例,III及高血压组3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压是术后发生持续性低血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压水平越高,术后越容易发生持续性低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狭窄 持续性低血压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1、2位1。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独立危险因素2。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病变新技术和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解除颈内动脉狭窄,达到改善脑血管供血目的3。2016年5月,本院1名患者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半小时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后成功行动脉溶栓,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36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术前准备,术后重视患者体位与活动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加强颅内高灌注症状、低血压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以保证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其中2例出现高血压,2例颅内高压,8例现低心率及低血压表现,1例出现脑梗,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3-10天出院。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护理 血管痉挛 脑缺血发作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主因头晕伴全身乏力10余天,于2010年8月3日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改变无关,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及持物不稳。16个月前因“双侧额顶叶急性梗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闭塞,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行87例次CAS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中51例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3例出现栓子脱落导致动脉动脉栓塞,1例出现部分性癫痫发作,1例留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1.1%,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4%;术后对87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随访,1例出现有症状性再狭窄,6例出现无症状性再狭窄,1例出现再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为8.1%,卒中再发率为1.1%。结论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方法,但应重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脑卒中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在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脑卒中病死率占各种疾病死亡率前3位。近85%脑卒中病例为缺血性脑卒中,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60%~80%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以往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理形态学研究,多侧重于脑梗死面积、缺血神经元保护及缺血半暗带区修复等方面,很少关注造成供血区域脑梗死供血血管本身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技术发展。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颅内供血动脉组织形态特点。以及其发生病理变化后结构特点。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病理学 血管内治疗技术 脑梗死面积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造成死亡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43.7%~80.5%,20%~3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1,所以,颈动脉狭窄必须得到及时而有效治疗。有研究证实,在有效性、安全性、成本上而言,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无明显差异,而对于高龄患者而言,CAS适用程度和近期获益有明显优势2。CAS术微创、安全、疗效直观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放射介入中心收治85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效果明显,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颈动脉狭窄再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60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随访,行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增加健康管理团队随访、宣教、指导支架植入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及检测。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评估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12个月内,行为干预组(6.7%,3.3%)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20.0%)(均P<0.05)。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171.20±18.43)分,干预后12个月(179.90±14.34)分;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160.77 ±13.43)分;干预后12个月(164.27±14.85)分]、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188.47±16.25)分,干预后12个月(203.17±13.84)分;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170.67 ±15.82)分;干预后12个月(183.80±18.1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复发率并降低颈动脉狭窄再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行为干预可以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关。

  • 标签: 行为干预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 再狭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使用血管内 支架来对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动脉狭窄进行治疗。方法:运用 2个球囊扩张支架和 1个自膨式支架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颈内动脉狭窄,针对 串珠样狭窄病变 从颈内动脉起始部到颅内海绵窦段,放入 3个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术 ,病人症状完全缓解 。结果:临床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并没有出现脑缺血症状发生。结果:一次性植入 3个支架,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术 。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肌纤维发育不良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支架植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常常引起后循环缺血,笔者结合具体病例谈了一些看法和体会。本研究对6例严重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PTAS术,在狭窄部位先用球囊行预扩张,再植入支架;对于狭窄程度严重、最近有症状发作或局部有溃疡形成、偏心性斑块基底动脉狭窄首先采用较小球囊进行扩张,使管腔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临床研究效果较好。

  • 标签: 支架植入 椎基底 动脉狭窄 后循环缺血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