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茎突异常与颈部血管疾病的关系是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例如茎突异常与颈动脉夹层、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痉挛、颈动脉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均有关。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报道,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对茎突综合征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茎突 颈内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时采用颈部彩超诊断,观察该种诊断方法价值。方法:将我科2018年4月--2020年4月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8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患者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者,二组为我院同期颈部血管彩超体检者,对两组患者采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颈部彩超在该种病症中的诊断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斑块和粥样动脉硬化诊断率对比中,一组分别是85.18%、93.82%,二组分别是19.75%、27.16%,(x2=41.602,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斑块诊断对比中,一组软斑、粗糙、混合斑分别是20、37、15,二组分别是9、11、2,(x2=41.57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时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效果优良,该方法可以推广。

  • 标签: 颈部动脉血管病变 颈部血管彩超 斑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 50 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是患有脑梗塞的患者,对照组患者是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对两组研究对象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然后比较两组对象的颈动脉狭窄病变检出状况。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病变检出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对象,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颈动脉狭窄病变 颈部血管超声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走行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颈动脉狭窄入院行CEA的45例患者,CEA术前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按照入院手术探查前是否采用彩超定位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进行分组,将标记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者设为观察组,将未标记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17例,观察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中失血量(80.3±11.1)ml高于观察组(57.0±10.8)ml,切口长度(69.3±10.9)mm高于观察组(48.8±7.0)mm,血管暴露所需时间(26.1±5.6)min高于观察组(18.0±5.1)min,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8.9%高于观察组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体表走行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及超声医生推广应用。

  • 标签: 颈部血管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超声检查 标记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血管吻合装置(MVAD)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万方、CNKI等数据库,搜集自1962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发表的关于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中血管吻合方式的中、英文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应用R统计软件(R-4.0.0)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和15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中,MVAD与手工缝合在吻合后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71,1.69),P>0.05];应用MVAD行静脉端端吻合后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RR=0.26,95%CI(0.11,0.62),P<0.05];MVAD与手工缝合相比行静脉(或动脉)吻合的时间明显缩短[WMD=10.78,95%CI(10.55,11.01),P<0.05;WMD=15.26,95% CI(14.65,15.87),P<0.05]。结论应用MVAD行静脉端端吻合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应用MVAD能明显缩短静脉(或动脉)吻合时间。

  • 标签: 微血管吻合装置 头颈部 游离组织瓣 手工缝合 荟萃分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在激光治疗面颈部血管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 月 ~2019年 1 2月我院收治的行 激光治疗的 92 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优质 组,每组各 46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优质 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 在护理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优质组患者儿总有效率为 97.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优质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3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1.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有效提高面颈部血管瘤患儿的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 标签: 激光 颈面部血管瘤 小儿 全程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颈部血管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初期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24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受检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颈动脉中膜厚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超声 检查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联合颈部血管彩超( CU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 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A组)、 4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B组)为研究对象,均施以 TCD、 CUS检测。结果: A组内中膜增厚率、颅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 92.50%、 62.50%,显著高于 B组的 30.00%、 10.00%( P< 0.05)。 TCD与 CUS共同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性( 92.50%)、特异性( 95.00%)、准确性( 93.75%)均明显高于单独 TCD( 70.00%、 65.00%、 67.50%)、 CUS( 72.50%、 67.50%、 70.00%)检测( P< 0.05)。结论: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 TCD、 CUS联合检测的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值得实践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格列齐特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颈部血管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T2DM合并早期CAS患者174例,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87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Ang 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联合组予以格列齐特+Ang 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颈动脉相关指标[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cIMT低于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血清CysC、YKL-40、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齐特联合Ang Ⅱ受体拮抗剂治疗T2DM合并早期CAS患者,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小c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格列齐特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型糖尿病 颈部血管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杭州市大江东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后,再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A检查。记录辐射剂量,通过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缺血病变节段及其狭窄情况,全脑CT灌注成像分析所有患者的局部脑血流显像(rCBF)、组织灌注量(r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且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头颈部CTA对血管狭窄分析,狭窄血管段主要分布在M1~M3段(3例闭塞,11例梗阻≥50%,19例30%≤狭窄<50%)、A1~A3段(4例梗阻≥50%,7例30%≤狭窄<50%)和基底动脉(2例闭塞,6例梗阻≥50%,11例30%≤狭窄<50%)。全脑CT灌注成像通过自身不同区域比较,对照区域rCBF高于缺血半暗带区且高于梗死区域,其rCBF分别为(50.31±11.21)100 g/min、(34.45±22.17)100 g/min和(6.87±3.52)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1、19.14,均P<0.05);对照区域rCBV高于缺血半暗带区且高于梗死区域,其rCBV分别为(3.35±1.01)mL/100g、(2.87±0.55)mL/100g和(6.87±0.51)mL/10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9.19,均P<0.05);对照区域MTT低于缺血半暗带区且低于梗死区域,其MTT分别为(4.52±1.21)s、(7.88±1.01)s和(11.81±1.1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0、13.54,均P<0.05)。两种方法进行一致性比较,kappa值大于0.75,表现为高度一致性。结论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能差异不大,都能够精确诊断出疾病,其中全脑CT灌注成像能够通过判读缺血半暗区的位置,而头颈部CTA可以根据病变血管的阶段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均可以对个体化治疗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障碍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继发颈部动脉夹层合并血栓对脑血供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经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超声诊断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颈部动脉的住院患者49例,依据患者是否伴有颈部动脉血栓将其分为无血栓组26例和血栓组23例。收集患者的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超声及临床资料,将椎动脉及颈内动脉按血流频谱形态分为正常频谱、高阻力频谱、低速低阻频谱和窃血频谱4类。分析2组间超声心动图及颈部动脉血流频谱参数,并对2组的外科手术时间、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及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栓组与无血栓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栓组颈部动脉血流频谱异常率为46.15%(12/26),高于无血栓组的86.96%(20/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1,P=0.006)。各频谱类型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除高阻力频谱外,其他3种频谱类型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外科手术时间、死亡率及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5,χ2=4.506、5.014,P均<0.05),2组患者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继发颈部动脉夹层合并血栓时,患者的颈部动脉血供明显受影响,且死亡风险也增加,血管超声能够评估颈部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为患者脑血供状况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颈动脉 血栓 超声检查, 多普勒,彩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颈部衰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了很多针对性的治疗。该文就颈部衰老的解剖、分级情况及现有的微创治疗方案3个方面进行综述。颈部的衰老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的皮肤松弛、下颌脂肪的突出程度、颈阔肌条索的严重程度、颈部水平横纹的程度。常见的4种分级方式可作为临床评判的参考指标。目前的微创治疗主要有:以补充容量为主的注射填充类;以改善皮肤质地为主的中胚层疗法;以放松肌肉为主的A型肉毒毒素;以促进皮肤新成代谢的光电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综合治疗及自体活细胞新型治疗。现有的单一治疗效果有限,综合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整体效果。相信随着对这一部位的持续关注,未来会出现更多更好的颈部抗衰治疗。

  • 标签: 颈部衰老 颈部解剖 分级 微创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胆囊颈部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9年彩超诊断为胆囊颈部结石的201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普外科接受保胆取石手术时得以证实。结果201例胆囊颈部结石中有96例出现胆囊体积增大并积液,占47%;176例出现胆囊壁增厚,占87%;47例出现胆泥团,占23%;35例出现胆囊缩小,占17%;145例出现胆绞痛发作史,占72%。结论在胆囊颈部结石的诊断中,当超声检查出现以下几点应高度提示胆囊颈部结石的可能性:(1)胆囊体积增大合并积液;(2)胆囊壁明显增厚,胆汁暗区呈云雾状改变;(3)胆囊腔内有多个胆泥团;(4)胆囊缩小,胆囊内仅见极少许胆汁;(5)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病史。要重点观察胆囊颈部情况,以提高胆囊颈部结石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 标签: 胆囊颈部结石 梗阻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为头颈部肿瘤提供了新的方法,主要包括肿瘤疫苗、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激活和免疫检查点调节剂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派姆单抗和纳武单抗被批准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肿瘤的二线治疗,其他免疫治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待进一步评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