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为(4.2±2.1)d,明显低于对照组(7.8±3.7)d,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例后遗症,发生率为26.4%,观察组出现例后遗症,发生率为2.7%,由于P<0.0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食物中毒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食物中毒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一,通常食物中毒中多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并有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0年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共5770件,其中超过38.5%的为微生物食源性疾病事件,而多种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超过31.1%的为副溶血性弧菌。参照我国属地管理原则可提示,疾病中心需高度重视食物中毒检验工作,其为各项检验工作准备、实施等方面工作的主要机构,并承担着主要责任。故本文对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相关工作作探讨,以期为疾控中心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疾控中心 细菌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有效急救治疗措施,并总结疾病的相关特点及治疗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接诊的5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急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急救治疗措施及疾病特点、治疗特点。结果急性食物中毒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临床应做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急性食物中毒 急救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案和临床经验。方法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10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改良急救治疗方案)、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急救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00%,略高于对照组(96.00%),但组间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改良急救治疗方案的效果更佳,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食物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选取食物中毒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8日至2016年3月10日,对100例食物中毒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表1研究显示,在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中,以革兰阳性菌较为常见,构成比为30.00%,其次为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20.00%,而不动杆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小,在中毒患者中,采集样本为1200份,其中餐具涂抹物样本有350份、剩余食物样本300份、肛拭子以及呕吐物样本550份,肛拭子以及呕吐物样本检出率较高、为58.18%,餐具涂抹物样本检出率较低、为5.71%。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以真菌、革兰阴性菌以及革兰阳性菌为主,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不动杆菌较少,为了预防食物中毒情况,基层疾控中心应做好检验和采样工作,能显著减少食物中毒情况。

  • 标签: 基层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食物中毒患者3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实施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均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统计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3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且在短时间内康复出院,随访并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39例患者中,21例患者2d出院,14例患者3d出院,4例患者4d出院。结论对于食物中毒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急救效果的提升,可以更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食物中毒 急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细菌性食物中毒属于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居民健康,政府及卫生部门均提高了对食物中毒等卫生事件的重视,也提高了食物中毒的检验标准。为此,基层疾控中心必须基于当前食物中毒检验需求,规范相关工作。故本次研究分别从建立预案、检验准备、现场调查、样品采集以及检验方法几个方面,分析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要点,以供参考。

  • 标签: 基层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株遗传特征。方法选择时间段为2011—2017年我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食物中毒株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遗传表现,采用MLST检测技术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结构类型,利用ABCDE分析检测试剂盒完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分离。进行药敏试验,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以及药敏特性。结果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株敏感度、耐药性、抗生药物使用特点,了解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物中毒中发生频率较高,其它葡萄球菌株所占的比重较小。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株遗传特征进行溯源分析,对找准药敏性高的药物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遗传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一年收治的96例(6批次)群体食物中毒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急救及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候诊时间、在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更快,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经统计均P<0.05。结论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可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及在院时间,还可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群体食物中毒 救护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分析,探讨其病原性特征,评价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60例被确诊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相关的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厨师或食物售卖者手拭子以及食物操作间涂抹样。结果全部60例食物中毒事件中,占比最大的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共16例,占比26.7%;占比第二位的致病菌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共8例,占比13.3%;占比第三位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7例,占比11.7%;其余依次为蜡样芽孢杆菌6例,占比10.0%;变形杆菌5例,占比8.3%;沙门菌4例,占比6.7%;志贺菌3例,占比5.0%;另有11例为其他致病原菌,占比18.3%。其中发生于春季的有12例,占比20.0%;发生在夏季的有20例,占比33.3%;发生在秋季的有24例,占比40.0%;发生在冬季的有4例,占比6.7%。结论在导致患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所有致病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性大肠杆菌是比例最高的两种病菌;从发生时间上来看,夏秋两季发生细菌性食物的概率较大,在生活中应当提高警惕。此外,通过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实施微生物检验,能够迅速找出致病菌类型,找到致病污染源,对于有效控制病情,科学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物中毒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找寻预防的方法。方法对2015年所发生的一起沙门氏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次的所采集的六份标本当中,三份有沙门氏菌从中分离出。通过对沙门氏菌的抗原表来检测就,结果显示为肠炎沙门氏菌。剩余三份的标本未有肠道性致病菌存在。结论根据此次实验的鉴定结果以及患者的具体表现,兼遵循WS/T13-1996沙门氏菌中毒的诊断标可以认定此次的食物中毒为肠炎沙门氏菌所导致的细菌性中毒

  • 标签: 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原因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5-2012)等相关标准对72份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就诊的61例患者中,按病例定义认定为疑似病例者10人,可能病例10人,确诊病例25人,排除16人,主要症状为发热17.8%(8/45);腹痛91.1%(41/45);腹泻100%(45/45),腹泻次数最多11次/日;恶心46.7%(21/45);呕吐60.0%(27/45),头痛15.6%(7/45);头晕15.6%(7/45)。无危重症病例,所有现患病例经补液、抗菌和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现已全部出院。结论依据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认定本次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发生在我区的食物中毒事故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提出食物中毒事故调查与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一些改进手段和措施,对以后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选自我区发生的7起食物中毒的事故,食物中毒人员总共有191例,其中女性食物中毒人数91例,男性食物中毒人数100例,本次研究临时组建了中心公卫科参与调查人员为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小组,他们详细而且仔细的分析和总结了这7起食物中毒事故的有关资料,同时,发现了这些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结果通过分析我区发生的7起食物中毒事故资料,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不分性别、年龄和场所,但是,发生的场所在餐馆饭店的例数最多,占到57.14%,学校次之,占到28.57%。结论食物中毒可导致多种疾病,事件发生后易引起社会民众的关注,若处置不当影响范围广泛,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发生食物中毒时,应采取多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控制食物中毒的程度,今后应该针对每次中毒事件多总结经验,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

  • 标签: 食物中毒事故 处置 存在的问题 改进措施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验。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本县因进食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物中毒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经病原学检验可以发现BS培养基中与沙门氏菌属特点相符的中等菌落。结论病原学检验能够直接检出肠炎沙门氏菌,能够诊断出患者是否因肠炎沙门氏菌而出现食物中毒情况。

  • 标签: 肠炎沙门氏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检验
  • 简介:四季豆,又称芸豆、菜豆、刀豆等,所含毒素物质皂甙又称皂素,是一种三萜类糖苷,能够刺激胃肠道黏膜,贮藏过久、炒煮不够熟透的四季豆容易引发食物中毒~([1-2])。黟县近10年没有发生类似食物中毒事件,2017年12月2日,黄山市黟县发生了一起企业食堂食物中毒事件,为明确该起事件的性质和原因,立即对引起该起事件的相关食品进行采样检测分析。

  • 标签: 食物中毒 四季豆 皂甙 食源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坝坝宴群体性就餐食物中毒应急检测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日我中心处置的32例农村坝坝宴群体性就餐食物中毒疫情,结合实验室检测的整个过程及质量控制,探讨如何在农村坝坝宴群体性食物中毒疫情中最短时间内找出病原菌,对疫情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农村坝坝宴 群体性就餐 食物中毒 应急检测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检测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做同源性分析。方法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了病人粪便便(或肛拭子)、可疑食物共26份样本,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789-2010》进行病原检测,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PFGE分子分型。结果从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分离出的10株沙门氏菌和可疑食物中分离出的菌株PFGE图谱一致,具有同源性。结论在病人大便(或肛拭子)和可疑食物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PFGE图谱一致具有同源性,确认是一起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显示PFGE技术对于食物中毒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的方法,并分析其原因,为快速准确的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方法选取46例2018年5月食物中毒患者,以《食物中毒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采集标本对其中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本次所采集的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6株(34.78%),其中15株的血清型别、毒力基因以及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果判定,导致中毒的最大可能性为B餐厅的晚饭。结论经过本次分析,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由副溶血性弧菌而引起的。对菌株的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给感染性疾病的溯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要想进一步对感染的来源进行确定,就需要与流行病学的规律结合起来进行准确溯源。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着重选取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市公共安全卫生突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观察组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其作用进一步加强,突发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减少,与之前的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效果十分显著,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在针对突发食物中毒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和效果十分明显,可以很大程度上有效降低突发食物中毒等相关事件的发生几率,这样的方法值得深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突发食物中毒事件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