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急性肾损伤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在普通住院患者中AKI的患病率为3%~5%;而重症监护病房中更是高达30%~50%,引起长期或短期死亡率增加,并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1,2]。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主要依赖于优化血流动力学和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特殊的预防措施、治疗策略或者药物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效[3]。ICU中重症患者AKI诊断的延迟,对于死亡率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增加[4,5],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毒性药物 重症监护 血流动力学 生物标记物 预防措施
  • 简介:硬化蛋白作为-血管轴之间的重要信使,在血管钙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其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证明,硬化蛋白是一种骨细胞特异性糖蛋白,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抑制剂;通过抑制Wnt/β-连环蛋白信号传导激活所需的特定的共同受体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血清硬化蛋白水平可能反映了代谢,并且可能用作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低转换性疾病和肾性营养不良的标志物。然而,硬化蛋白与血管钙化的相互作用和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预后尚不清楚。尽管如此,抗硬化蛋白抗体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了解硬化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同时对其与慢性肾脏病及血管钙化的关系做一综述,并提出抗硬化蛋白抗体治疗在CKD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骨硬化蛋白 血管钙化 慢性肾脏病 WNT 抗硬化蛋白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分无骨转移症状前列腺癌患者免于扫描的截点是否适用于我国,并探寻适用于国人的截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并行扫描检查的无骨转移症状前列腺癌患者257例,对年龄、碱性磷酸酶、PSA值、Gleason评分、扫描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转移阳性67例(26.1%);骨转移阳性组PSA值、Gleason评分与骨转移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Gleason评分越高,骨转移发生率增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PSA、Gleason评分为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PSA〈10ng/ml和Gleason评分≤6分的35例中无骨转移阳性病例(阴性预测值100%),而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分的81例中3例骨转移阳性(阴性预测值96.3%)。结论PSA值、Gleason评分是骨转移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SA〈20ng/ml和Gleason评分〈8可免于扫描的截点并不适用于我国,而以PSA〈10ng/ml和Gleason评分≤6作为截点可能更适用于我国。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骨转移 骨扫描
  • 简介:Fanconi综合征(fanconi’ssyndrome,FS)是由于先天或后天性因素导致近曲小管转运功能障碍,造成糖、磷酸盐、钙、尿酸、氨基酸、碳酸氢盐等从肾脏丢失,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磷酸盐尿、尿酸盐尿、碳酸氢盐尿及肾小管酸中毒,由此引起低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性骨病(骨质疏松、畸形)的一组综合征。本症的病因分为二大类,第一类是遗传性或特发性,第二类是非遗传性。

  • 标签: Fanconi综合征1 磷酸盐尿 尿酸盐尿 肾性糖尿 低磷血症 肾小管酸中毒
  • 简介:唾液酸蛋白(bonesialoprotein,BSP)是一种酸性磷酸化糖蛋白,属于组织的非胶原蛋白,参与骨细胞外基质和骨质代谢,血清BSP浓度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吸收现象。自1994年首次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BSP表达后,BSP就引起癌症研究者注意,随后在其他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中也确定有BSP的表达,而从BSP的组织局限性特征来分析,它在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骨转移有关。本文简要综述BSP表达调控及其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骨转移 骨唾液酸蛋白 乳腺癌细胞 磷酸化糖蛋白 骨细胞外基质 破骨细胞活性
  • 简介:肾性骨病是由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钙磷代谢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成分与结构的改变和血管及软组织钙化,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学术界称之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异常(CKD-MBD),定义为由于CKD导致的矿物质及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上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表现:(1)钙、磷、甲状旁腺素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2)转化、矿化、量、线性或强度异常.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矿物质 降钙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钙磷代谢异常
  • 简介:目的了解滁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矿物质和异常(mineralandbonedisorder,MBD)现状。方法调查2014年4~6月滁州地区7家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等。分别以。肾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指导(KidneyDiseaseOutcomesQualityInitiative,KDOQI)和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KDIGO)指南为标准,观察血校正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parathyroidhormone,iPTH)达标情况,将其达标率与透析预后和实践模式研究(thedialysisoutcomesandpracticepatternsstudy,DOPPS)4比较;并比较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MHD者血校正钙、血磷、iPTH达标率。结果①入选病例1021例,平均透析时间(46.6±37.3)月。原发病前3位是慢性肾小球肾炎(512例,占50.1%)、糖尿病肾脏疾病(206例,占20.2%)、高血压肾病(144例,占14.1%)。②以KDOQI指南为标准,滁州市MHD者血校正钙、磷、iPTH达标率分别为40.5%、37.4%、21.3%,低于DOPPS4的56.7%、52.6%、29.6%(均P〈0.01)。③以KDIGO指南为标准,上述指标达标率分别为51.5%、19.8%、46.2%。④以KDOQI指南为标准,三级医院患者血磷、血iPTH达标率高于二级医院(P〈0.05),而血校正钙达标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MBD治疗状况:以KDIGO指南为标准,低钙、高磷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不当治疗分别占47.5%、47.6%、32.5%。结论滁州地区MHD者血钙、血磷及iPTH达标率低。三级医院MHD患者MBD控制情况较二级医院好,加强检测和管理有望提高相关指标的达标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肾衰竭 慢性 矿物质和骨异常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卡塞对尿毒症患者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门诊和住院中伴有痛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即A组(单纯血液透析组)、B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组)、C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卡塞组),观察并评估其治疗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痛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2周及6周后血清磷、PTH和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6周后与A组和B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西那卡塞组能有效的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中的磷和PTH,降低痛评分,缓解症状,其效果优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灌流 西那卡塞 骨痛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肾性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的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性与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的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量的发生率和矿质缺乏的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的MHD患者低量及矿质缺乏的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代谢指标(钙、磷、ALP、PTH)与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的骨密度与体质量相关(r=-0.260,P<0.05),与年龄和身高无相关性。结论MHD患者肾性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性影响代谢,VDR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肾性营养不良的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
  • 简介: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心血管疾病和临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使用磷结合剂是治疗高磷血症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临床常用磷结合剂包括传统含铝、含钙磷结合剂和新型非钙非铝磷结合剂。近年来多项证据显示,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与CKD患者不良临床预后相关。

  • 标签: 含钙磷结合剂 慢性肾脏病 临床应用 透析患者 矿物质 高磷血症
  • 简介:前列腺癌细胞主要向骨转移,肿瘤细胞与骨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局部的形成和/或溶解。肿瘤细胞诱导的成或溶骨病变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比较了两种前列腺癌细胞-成型的MDA-PCa-2b与溶型的PC-3细胞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癌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诱导 Stat3/5 溶骨型 细胞因子
  • 简介:研究者从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腹水中分离癌细胞,经筛选鉴定,建立一株具有高转移特性的细胞系-ARCaP。利用该细胞模型,对亲本ARCaP细胞系及ARCaP源性亚克隆细胞系的细胞遗传学、生长、迁移、侵袭、细胞间相互作用、药物敏感性及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利用“连续心内注射肿瘤细胞SCID小鼠动物模型”分析体内ARCaP源性亚克隆细胞系的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内转移特点。进一步探讨宿主微环境对亲本ARCaP细胞系及ARCaP源性亚克隆细胞系在肿瘤进展、上皮细胞问质转化(EMT)及向、肾上腺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ARCaP亚克隆细胞系ARCaP(E)细胞呈卵圆形,通过与宿主、肾上腺组织细胞的相互作用发生了EMT进而获得ARCaP(M)细胞系,其呈纺锤形,成纤维细胞状,表现出细胞间黏附力降低,具有高度、肾上腺转移特性。对亲本ARCaP细胞系及其亚克隆细胞系的细胞基因组分析证实了其克隆形成能力。ARCaP系列细胞系为研究前列腺癌、肾上腺转移以及研究EMT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细胞模型。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肾上腺转移 宿主微环境 肿瘤细胞 上皮细胞 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