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脏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脏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或术后大量胸腹水、术中或术后大出血、术后营养方式、术前前后不具备积极的应对机制等都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系。结论对相关资料进行明确,在术前后进行预防和管理,使感染率降低,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肝脏移植肺部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到2008年1月305例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囊袋感染3例,发生率是0.98%,均为老年女性,2例感染发生在起搏器术后2年。结论老年、女性、起搏器囊袋过浅、部位不合理、重复囊袋操作是本组患者囊袋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预防对策
  • 简介:神经外科颅脑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hematoma)足神经外科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8%~6.9%之间。颅内血肿会使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力逐步增高,迫使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而被挤进颅内生理孔道,形成危及生命的脑疝。颅内血肿发生后的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锥体束征等,甚至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发生在颅后窝的血肿可以引起呼吸心跳骤停。

  • 标签: 术后血肿 颅脑 危险因素 进行性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 呼吸循环障碍
  • 简介: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分泌物培养示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奇异变形杆菌多药耐药,根据药敏结果,临床药师建议选择美罗培南抗生素骨水泥结合全身使用依替米星治疗骨科感染,针对出现的菌群失调及腹泻采用微生态制剂及抗真菌药物对症治疗。最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出院。

  • 标签: 药学监护 感染 抗生素骨水泥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感染来源和危险因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致病菌,可来源于医护人员、医院环境和病人。引起清洁伤口感染大部分是外源性污染,可来自于工作人员和环境,细菌大多数是病人自身携带的;清洁伤口以外的感染,多来源于胃肠道、呼吸道等部位。危险因素分为与宿主有关的和与手术有关的两个方面。

  • 标签: 手术室 感染来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医院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为真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2010医院真菌感染例次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267例,>65岁者占71.9%,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老年、较重基础病、免疫力低下患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情况,了解真菌感染的病原菌,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 标签: 真菌 危险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CRBSI提供参考依据。结果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重视深静脉置管的操作规程、护理指南、无菌技术、导管的维护和管理,完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CRBSI将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 标签: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院内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如何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减少患者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寻找口腔科院内的感染危险因素,并通过规范医疗设备的消毒措施,规范医院内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医院内的护理措施,规范医务人员对于各项设备的操作来控制这些感染危险因素,从而来达到减少患者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感染及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概率,其中患者的感染率低于9.70%(卫生部标准)。结论医院内部的各项措施只有规范化了,从医人员对于医院感染引起的问题重视了,才能够使患者在口腔院内的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降下来,才能提升医院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科院 感染危险因素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找到可控的方法,能够及时预防和治疗急性卒中后感染。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的调查,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得出相关危险因素关于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然后据单因素分析方法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拟定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调整相互间的影响因素,发现了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卒中后感染率为18.4%,主要发生部位呼吸系统占到12.2%及泌尿系统占到9.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年龄≥79岁、卒中后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卧床、基线Barthel指数(BI)<49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4分、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7分等7项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在允许值内,有意义(P<0.05)。结论导致急性卒中后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也很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危险因素、特别是可控因素,这个样可以及早的发现患者并预防其发生和恶化。

  • 标签: 急性卒中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患者血清中CRP含量。结果合并感染患者血清CRP含量高于未感染患者,CRP升高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与抗生素应用方法有关。结论动态监测CRP含量,对判断骨科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临床疗效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骨科 感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64例骨科创伤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3.94%。多部位(≥2处)骨折患者DVT发生率远远高于单部位骨折患者,差异显著(χ2=8.309,P=0.004)。DVT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DVT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比非DVT患者长。结论骨科创伤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DVT形成与患者的年龄、病史、骨折部位、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等有关系。临床医生应注意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降低DVT的发生。

  • 标签: 骨科创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殖器念珠菌感染危险及保护因素方法选取男女各20名生殖器念珠菌感染的患者结果40患者与配偶、性伴患病、广谱抗菌素的应用及包皮过长有关,同时选用宽松、适中的棉质内裤对生殖器念珠菌病有保护作用结论配偶/性伴患病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同时积极的做好治疗与护理。

  • 标签: 念珠菌,生殖器感染 危险与保护因素
  • 简介:摘要门诊换药室具有患者多,病情各异的特点。如管理不当,易造成病源微生物传播和医院感染发生,作者对换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指出空气污染、环境与物品污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以及缺乏自我保护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换药室 医院感染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到2011年5月31日的骨科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数字评价量表评价疼痛程度,采用Lovett肌力评价标准评价肌力。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疼痛程度、不同肌力的骨科患者压疮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93,95%CI1.65-2.26),肌力级别较低(OR=1.89,95%CI1.48-2.46)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经济状况较好(OR=0.56,95%CI0.49-0.76)、疼痛程度较轻(OR=0.46,95%CI0.36-0.76)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经济状况较差是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骨科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应给肌力级别低、疼痛较重的患者勤翻身、勤移动,注意营养均衡。

  • 标签: 骨科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骨科,各个医院几乎都设有这个科室,它所收治的患者主要是外伤病人或者是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过去,甚至是医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都十分的常见,应此弄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因素以及时消除这些因素来达到良好的预防感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骨科手术 感染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