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预防与控制骨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5年 1月 1日- 2018年 12月 31日骨科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设为病例组,按照 1∶1配对方式选取同期未发生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别为急诊手术、入住 ICU、围术期使用呼吸机、手术持续时间、吸烟史、基础疾病、低蛋白血症、术后卧床时间、全身麻醉、 NNIS分级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多因素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 (OR=7. 854, P=0. 039)、术后卧床时间≥ 14d(OR=12. 123, P=0. 004)和 NNIS分级≥ 2(OR=6. 893, P=0. 010)为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低蛋白血症、 NNIS分级≥ 2、术后卧床时间≥ 14d的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

  • 标签: 骨科手术 老年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骨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感染,对感染因素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随机抽选40例感染者编入感染组,随机抽选100例未感染者编入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治疗资料,获得感染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对比中,骨科患者出现感染和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有关系,(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骨科产生感染因素多样化,需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

  • 标签: 感染 相关因素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 , 并对其治疗方案进行相关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接收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 46 例患者,分析其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并且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 结果:通过分析可知, 切口部位感染率最高, 其次为下呼吸道, 导管相关感染占比最小; 术后 46 例患者检测出病原菌 51 株,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黄色葡萄球菌, 其次为大肠埃希菌, 阴沟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和其他 。 结论:骨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是切口感染, 需要做好预防控制措施, 监测各个环节的身体状况, 降低医院感染情况。

  • 标签: 骨科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31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9)与未感染组(n=28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颅脑外伤314例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29例(9.2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和受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年龄>60岁比例(15.91%)高于未感染组(4.40%),合并糖尿病比例(26.23%)高于未感染组(8.50%),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8分比例(15.75%)高于未感染组(4.81%),手术时间>10 d比例(14.09%)高于未感染组(4.85%),侵袭性操作比例(19.49%)高于未感染组(3.06%),脑脊液漏比例(19.15%)高于未感染组(5.00%),脑室外引流比例(25.00%)高于未感染组(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9、11.706、10.789、5.954、7.984、23.720、15.728、29.726,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时间>3 h、住院时间>10 d、侵袭性操作、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为影响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长、住院日程、侵袭性操作、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为其危险因素

  • 标签: 颅脑外伤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外科手术 logistic模型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肝癌患者在手术之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明确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使用常规护理治疗;另外观察组15例,加用优质护理治疗。探究差异护理模式对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生活品质的意义。结果:本文发现加用优质护理比采用常规护理更能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P<0.05),且对于促进患者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重大(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术后采用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肺部出现感染的概率,对促进患者预后及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有意义。

  • 标签: 肝癌 术后并发症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方法:研究过程中,以我院收治的 18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档案对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 BMI)、伤口部位、创伤分数( TS)、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根据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其中,实验组内患者在术后发生了切口感染,而对照组患者则没有发生切口感染。此外,研究过程中还对手术室环境卫生、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季节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具体来说,本研究所涉及到的 18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中共有 23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切口感染问题(实验组),另外 157例患者没有出现术后切口感染问题(对照组),实际感染率为 12.78%。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 TS和术前的抗生素使用情况都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差异显著( P< 0.05)。此外,手术室环境卫生、术前准备工作、无菌操作情况和手术季节等因素也会造成切口感染,结论同样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来说,医护人员要在明确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以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帮助其尽快康复。

  • 标签: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危险因素,以探求控制和减少患者盆腔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 2017-2019 年间收治的 56 例妇科肿瘤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 瘤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的 56 名患者为正常组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法和二次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使用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找出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相关性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慢性病、 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方 面的差异十分显著,且上述因素均符合logistic 方程。结论:年龄、原发慢性病、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是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危险因素,针 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盆腔感染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妇科肿瘤,盆腔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骨科术后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所收治的 95 例骨科 术后感染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结果 95 例骨科 术后感染 患者病原体共检测出 114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63 株,占比 55.3% ; 病原菌分布 较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出率为 52.4%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革兰阴性多重 耐药菌对青霉素 G 、苯唑 西林等药物都出现较高的耐药性,其中聚团肠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都比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了解骨科术后感染 的病菌类型,掌握不同耐药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以提前预防骨科术后感染 的发生,采用更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为预防骨科术后感染 和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有力依据。

  • 标签: 骨科 术后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肝癌患者1 124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其分为术后感染组(n=96)和非感染组(n=1 02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CE术后发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96例(8.5%)肝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水平(OR=0.332,95.0%CI 0.208~0.532)是TACE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肝癌破裂出血史(OR=2.560,95.0%CI 1.503~4.362)和既往肝脓肿史(OR=5.637,95.0%CI 3.133~10.143)是TACE术后感染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患者术前如白蛋白水平低、合并肝癌破裂出血史和既往肝脓肿史等高危因素,必须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TACE的术后感染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介入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继发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I类切口出现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间收治的I类切口骨科手术患者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779例,随访观察其术后早期感染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27个指标[患者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城市或农村、BMI、吸烟史、过敏史、手术史、术前合并症、致伤原因;手术相关因素: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方式、术中有创操作(桡动脉测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晶体输入量、术中胶体输入量、术中体温、ASA分级;术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分析]进行单因素筛选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骨科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75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97.4%。随访时间(6.7±0.9)d,其中男420例,女339例,平均年龄(41±22)岁。随访期间共24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其中浅感染22例,深感染2例,感染率为3.16%,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55.6%)。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低血清白蛋白(P<0.05)为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骨科无菌切口早期感染概率。血清白蛋白≤35 g/L时,感染率高达23.43%。结论骨科患者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是I类手术切早期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有利于预防切口早期感染

  • 标签: 前瞻性研究 骨科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进行抗干扰治疗的给药时间及药物持续时间,并分析防治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76例,并随机分为A、B、C三个组别,其中A组162例患者手术前给药,术后24h停止用药;B组127例术前22~24h给药,术后3d停止用药;C组87例术后给药,常规全程使用抗生素至切口拆线≥7d。结果:A组术后感染4例;B组术后感染7例,C组术后感染10例,其中有1例伴随有二重真菌感染。讨论:从感染数据上来看,我院骨科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基本合理,手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性抗感染效果较好,值得推广;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术后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使用时间长,不但给患者带来不便,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增加感染机会和抗生素耐药,效果不是很好。

  • 标签: 骨科术后 抗感染 给药时间 持续时间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收治的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 208 例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具体各项指标和手术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对术后感染患者实施病原学监测,分析引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结果: 208 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有 24 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 12% ,为 24 例患者进行病原菌监测,一共培养出 58 株病原菌,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其中格兰阴性菌的感染率最高。常见的影响医院感染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是否实施胆总管探查、胆囊是否破裂等。 结论: 采取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引发术后医院感染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过长、开腹手术治疗、急诊手术、实施胆总管探查以及发生胆囊破裂,患者自身因素对医院感染造成的影响较低,根据研究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术后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控制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214例,调查其术后感染率,分析术后感染病原菌,并采用SPSS 23.0软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14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6例,感染率为21.49%,且盆腔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4.78%(16/46)、32.60%(15/46)。糖尿病、近1个月内行宫颈手术、宫颈癌合并子宫腺肌病、引流管放置时间>7 d、住院天数>15 d、抗菌素药物使用时间>7 d是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危险因素(P<0.05);住院天数>15 d、近1个月内行宫颈手术、糖尿病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感染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77.65±51.25)mg/L]高于非感染组[(26.77±18.60)mg/L],P<0.05;感染术后3 d内血钾、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50±0.34)mmol/L、(31.77±3.03)g/L,低于非感染组的(3.70±0.38)mmol/L、(35.03±3.96)g/L(P<0.05)。结论腹腔镜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率较高,引发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住院天数>15 d、近1个月内行宫颈手术、糖尿病是导致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且感染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高,血钾、血清白蛋白低,应尽早对症治疗以预防感染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427例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患儿的局部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感染。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儿术后出现感染危险因素。结果427例患儿中,50例诊断为术后感染,377例无感染。50例术后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头痛11例、呕吐15例、局部皮肤红肿7例、发热12例、步态不稳2例、肠梗阻3例;脑脊液或深拭子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31例(62.0%)、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20.0%)、革兰阴性杆菌5例(10.0%)、其他菌群4例(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早产、月龄、脑积水严重程度及手术时间是影响患儿术后出现感染的临床因素(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OR=3.687,95% CI:1.937~7.017,P<0.001)、月龄≤6个月(OR=0.385,95% CI:0.155~0.953,P=0.039)、重度脑积水(OR=0.494,95% CI:0.259~0.943,P=0.033)及手术时间>1 h(OR=0.345,95% CI:0.180~0.659,P=0.001)是患儿术后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早产史、月龄小、脑积水程度重及手术时间长的脑积水患儿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易发生感染

  • 标签: 脑积水 婴儿 脑室-腹膜分流术 因素分析,统计学 感染 手术后期间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基层医院骨科管理,对在骨科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的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对我院从 2018年一月份至 2019年十二月份的全部骨科手术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手术出现感染因素,发现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骨科手术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基层医院骨科手术进行管理监督,对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有效的避免感染的发生。结果:通过对骨科手术病例进行调查分析,转变医疗观念,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手术室环境的管理,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减少了手术中的感染情况的发生。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基层医院骨科手术进行管理监督,防止产生手术中的暴力操作,减少患者痛苦性,加强对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有效的控制了基层医院骨科手术感染等相关因素的发生。结论:要想减少在基层医院骨科手术过程中的感染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对手术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制定操作中的标准化规则,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加强对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有效的避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基层医院骨科 手术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 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 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全身麻醉骨科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风险,共研究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800例,骨科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有32例,感染比率达到4%,发生感染的位置以手术切口为主;经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培养共分离出致病病原菌共45株,有革兰氏阴性菌与格兰氏阳性菌各26株和19株;致病菌的耐药性较强。所以全身麻醉骨科手术患者的感染多发生在切口处,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在手术治疗中应该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规范抗生素等药物使用规范,为全身麻醉骨科手术降低感染风险提供临床意见。

  • 标签: 全身麻醉 骨科 术后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植入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以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方法:将在我院骨科接受骨科植入术的10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以及感染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调查的1000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出现手术切口的感染,共检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造成患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如高龄、糖尿病、术中大出血等等。结论:造成骨植入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需要根据药敏试验来确定治疗药物。

  • 标签: 骨科植入术 手术切口感染 病原学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将有效的护理对策提出。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 2019年 1月~ 12月神经外科所收治住院并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的 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对照组为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并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  400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为 4.75%,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中,术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大、术前多合并症等,手术次数多、开颅手术例数比例多等为术中因素,引流管放置时间长、昏迷时间长等为术后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众多,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病几率,促进治疗有效率的提升。

  • 标签: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 术后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