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入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刺激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提高其运动能力,可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康复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NMES)联合肌生物反馈治疗(BFB)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3-2022.3期间随机抽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额外增加NEMS联合BF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评估治疗后盆底功能[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NEMS联合BFB治疗产后SUI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对恢复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临床上可广泛推广。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电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刺激对顺产后子宫复旧进程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与本院接受顺产后子宫复旧的84例初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神经肌肉刺激,n=42)和对照组(常规盆底肌锻炼,n=42)。对比两组顺产妇子宫复旧情况、产后出血量及机体恢复情况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宫底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恶露量更多、子宫体积更小,且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更少,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差异可比,P<0.05。结论:传统盆底锻炼子宫复旧法需产妇恢复体能后坚持训练,产妇不仅难以坚持还存在产妇产褥期恶露加重的问题,而神经肌肉刺激通过磁脉冲能穿透组织刺激子宫收缩,此外电流刺激子宫平滑肌还可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和频率,从而加快产后子宫复旧减少产妇出血量。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顺产后子宫复旧 干预进程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右正中神经刺激对颅脑损伤昏迷促醒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对比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最后,在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 颅脑损伤 昏迷 促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选取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可降低NIHSS评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同时实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持续3个月,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以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神经肌肉电刺激 早期康复训练
  • 作者: 阿西姑·米吉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08
  • 机构: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844000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析实施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我院中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做样本,分组后对照组实施单一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患者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SSA)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产生积极效果,整体治疗方案值得肯定。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并发症,盆底神经肌肉刺激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法按摩护理,探究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产后腹直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平均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手法按摩护理,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从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上围、脐围、脐下围改变情况两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明确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产后腹直肌恢复的优势。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腰围均较前有所减小,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从整体疗效来看,腹直肌分离程度较前减小,观察组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可以快速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程度和临床相关症状,有效减小患者腹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 手法按摩 产后 腹直肌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刺激神经肌肉+中医手法+Rood技术介入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起,至2023年9月,将此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刺激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中医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具有比对照组更加显著的治疗有效率(90%>80%),P<0.05。结论:低频刺激神经肌肉+中医手法+Rood技术介入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有效率高,可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手法 Rood技术 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应用神经肌肉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0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两组各45例。单一组采取神经肌肉刺激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采取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关节活动度、VAS与FMA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8%,高于单一组的80.00%(P<0.05)。联合组患者的外展、内旋以及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FMA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结合康复训练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方法,旨在全面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肩部稳定性和生活质量,这一综合性治疗方案的综合效益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康复机会。

  • 标签: 肩关节半脱位 康复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电刺激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对促进泌乳、支持母乳喂养的疗效。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在我院产后门诊就诊的产后缺乳 的产妇,①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②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或乳房丰满,乳腺成块,挤压后乳汁疼痛难出,质稀。观察组采用采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乳腺系统-催乳功能模板,进行低频刺激,治疗时间为每次20分钟,每天1次,刺激治疗后,配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25分钟,常规指导母乳喂养,多食汤水,加强营养,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记录产妇治疗后24h、48、72小时泌乳情况评定治疗效果,与传统的乳房按摩手法治疗比较,用x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者泌乳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疗程短、起效快,提高疗效,减少了人工推拿的时间,减轻人工成本的负担,无需服用药物,减轻患者和家属的顾虑,促进母乳喂养。

  • 标签: 产后缺乳 低频电刺激配合推拿 母乳喂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功能性刺激(FES)技术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改善患者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中的潜在作用。通过分析偏瘫的定义、FES的技术原理及其对神经肌肉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研究提出了一套综合治疗策略。这包括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性化刺激治疗计划、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加强家庭和社区支持,以及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旨在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偏瘫 治疗策略 康复训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治疗三叉神经痛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经颅刺激以及球囊压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选研究对象68例,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组,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分在一组(23例)、采用经颅刺激治疗的患者分在二组(23例)、采用球囊压迫术的患者分在三组(22例),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统计,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一组高于二组、三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一组低于二组、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二组少于一组、三组;数据差异明显(P< 0.05)。结论 经临床对比,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有效率较高,同时术后疼痛感较轻;经颅刺激治疗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较少;球囊压迫术治疗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相较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较少。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经颅电刺激 球囊压迫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经颅磁刺激(TMS)治疗在临床的效果。方法:150例患者均接受TMS治疗。观察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治疗后7d、14d、30d和90d,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TMS治疗在神经内科医治方面疗效显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生活能力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经颅磁刺激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法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干预前后腹围(脐围、脐上围、脐下围)、腹直肌分离距离、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关于一些相关的指标方面,主要是在脐围等这些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等都是比较高的(P<0.05)。结论:在刺激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通过采取手法按摩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手法按摩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施以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及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至我院接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75例,常规康复训练)与联合组(75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功能情况及漏尿情况。结果:联合组盆底肌功能情况及漏尿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减少漏尿症状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电刺激治疗 生物反馈 盆底肌功能 漏尿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研究推拿手法结合刺激治疗女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3年1月至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盆矫正带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推拿手法结合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耻骨联合间隙值变化情况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耻骨联合间隙值与VA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耻骨联合间隙值与VAS评分较对照前相比,其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能够准确、清晰的观察到人体耻骨联合周围的结构,并为临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治疗效果评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耻骨联合分离症 推拿整复 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