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儿麻醉中采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临床分析,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实验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喉罩进行麻醉,患儿用药(3.9±0.6分)后药物镇痛起效低于对照组;实验组VAS评分在5min时为(7.2±2.1)、90min时为(2.2±1.5)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麻醉后,实验组没有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低于对照组(3例出现呕吐、恶心等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9%)。结论在婴儿手术中采用喉罩麻醉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婴儿麻醉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食管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对40例择期行食道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20例,全凭静脉复合麻醉。b组(复合组)20例,静脉全身麻醉合并硬膜外阻滞。结果b组全麻用药明显少于a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情况、术后肺部并发症留院时间均优于a组。结论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食道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比较优越的麻醉方法。

  • 标签: 食道癌手术 静脉麻醉 硬膜外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每当提起麻醉专业和麻醉医生。在普通百姓的概念里就是打一针那么简单,因此麻醉医生的社会地位也被无情地压低,难道临床麻醉真的这么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吗?其实大家并不了解麻醉.更不理解麻醉医生,下面我将逐步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与大家共勉。美国的一次辩论会上,许多人都要求麻醉科医生减薪,一位麻醉医生说:“其实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我收的费用和拿的薪水,不过是打完针后看着病人,不要让他(她)因为麻醉或手术出血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醒过来。如果你们认为麻醉医生钱拿多了,我们可以打完针就走,不收取一分钱。”

  • 标签: 临床麻醉 医生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胃镜检查时,使用麻醉与不使用麻醉的对比。将胃镜的准确率和患者的舒适度不断提高。方式,调查一些胃镜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别是第一组,在胃镜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结束后,进行麻药的摄入,使患者在入睡后进行检查;第二组,在胃镜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结束后,不进行麻药的摄入,直接进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得出对比结论。结果,我们发现,使用麻醉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不用麻醉的患者。总结,在做胃镜前,使用麻醉进行胃镜检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能够提升临床的人性化。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还要参考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对待。

  • 标签: 胃镜检查 麻醉 非麻醉 临床疗效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全身麻醉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救治的全麻患儿中选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七氟醚进行诱导的观察组(31例)与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31例),对两组患儿包括苏醒以及诱导的时间、呼吸功能、心率等指标情况进行对比,判断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全麻中的运用效果。结果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观察组患者其平均诱导以及苏醒时间都显著低于采用氯胺酮的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在心率、动脉压、等方面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见轻微程度的呼吸抑制,但血流动力参数(SpO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七氟醚进行患儿全麻诱导具有较快的诱导速度、苏醒时间短,对循环呼吸、心率、动脉压等方面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运用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手术时麻醉用药的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6月,急腹症手术患者16例用药比较,对不同患者的病情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身体情况给于适当的用药调整及针对性用药。结果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各种类型急腹症患者的病情,是临床手术麻醉成功的依据。

  • 标签: 急腹症 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ACU内的10 341例全麻患者资料。根据在PACU期间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和性别后,纳入低体温组336例,非低体温组3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PACU内发生低体温339例,发生率3.3%。低体温组年龄(54.1±17.1)岁,男156例,女180例;非低体温组年龄(53.1±16.0)岁,男156例,女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ACU期间非低体温组比较,低体温组患者体质指数(BMI)[(22.8±3.5)kg/m2比(24.7±4.2)kg/m2]、基线体温[(36.3±0.5)℃比(36.5±0.5)℃]较低,麻醉时间[(4.4±1.6)h比(3.2±1.5)h]、手术时间[(3.1±1.4)h比(2.1±1.3)h]较长,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较多(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大(L)(OR=5.361,95%CI:2.863~10.037,P<0.001)、俯卧位手术(OR=3.653,95%CI:2.104~6.342,P<0.001)、麻醉时间长(h)(OR=1.421,95%CI:1.227~1.646,P<0.001)、全身麻醉+神经阻滞(OR=1.708,95%CI:1.026~2.843,P=0.039)是PACU期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BMI(OR=0.849,95%CI:0.801~0.900,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PACU期间全麻患者低体温仍较常见,需给予足够的重视,识别高危患者,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后恢复室 低体温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中使用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选择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90例患者,将其分为三组,每组患者30例,1组患者进行麻醉时注药速度为10s,2组患者进行麻醉时注药速度为15s,3组患者麻醉时注药速度为20s,对比三组患者MAP变化情况以及镇痛T6平面出现时间,还有运动阻滞评分以及镇痛最高平面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运动阻滞情况,以及最高平面的差异不明显,而1组患者镇痛平面T6出现的时间以及最高平面出现的时间均比3组短,同时镇痛平面出现时间也明显短于2组,差异P<0.05。三组患者最低血压值相近,而1组比3组出现时间短(P<0.05)。结论对于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注药速度控制在10-20s之间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同时延长运动阻滞等情况的持续时间。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不同注药速度 麻醉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由于大部分眼科手术在局部麻醉(球后阻滞或者表面麻醉)下完成,麻醉操作由手术医师兼顾,从而导致眼科麻醉经验不够,影响了眼科麻醉的质量与效率。笔者认为,做好眼科麻醉需要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充分利用声门上通气技术和清醒镇静技术,完善B超引导的眼部区域阻滞技术,加强与眼科手术医师的合作交流,从而满足眼科手术患者对舒适化的麻醉要求及适应日间手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麻醉 眼科学 清醒镇静 球后阻滞
  • 简介:摘要随着当今不断转变的医学模式,对县级麻醉医师的专业也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阐述了不同时段县级麻醉医师对围手术期的责任要求,分别为术前观看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麻醉方案,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则,严格遵守医疗保护性制度,保障患者在手术后可以自然舒适的苏醒及心理抚慰。具体分析如下。

  • 标签: 围手术期 麻醉医师 责任探讨
  • 作者: 杨冲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为研究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另63例为对照组给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术后认识功能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同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POCD发生率与麻醉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麻醉后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但与吸入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缩短了术后复苏时间,减轻了疼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利于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