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要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金域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实验诊断室2019年1-6月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要点,随访14例确诊患者治疗后疾病转归。结果14例患者中,血红蛋白最低为47 g/L,最高105 g/L,平均73 g/L;患者年龄范围54~85岁,平均67岁。根据欧洲血液学会议分型标准确诊为小浆细胞型(Ⅰ型)4例,幼浆细胞型(Ⅱ型)6例,原浆细胞型(Ⅲ型)2例,网状细胞型(Ⅳ型)2例。确诊对症治疗后,14例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相关检验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均下降或明显下降,符合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贫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起病慢、首发症状不明显、无典型体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检出异常浆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白血病,浆细胞 骨髓检查 红细胞 贫血 诊断,鉴别 体征和症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去分化脂肪肉瘤(DDL)、黏液样脂肪肉瘤(ML)患者共14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DM2基因扩增和S-100、CDK4、MDM2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综合分析不同类型脂肪肉瘤的特点。结果14例患者年龄(55.6±16.7)岁,男性10例,女性4例。ALT/WDL为2例,DDL为6例,ML为6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所有患者S-100均有表达,包括散在阳性、部分阳性及广泛阳性;CDK4、MDM2在ALT/WDL和DDL中均有表达,在ML中弱表达(4例);所有患者Vimentin均表达。2例ALT/WDL和6例DDL均检测到MDM2基因扩增。结论脂肪肉瘤发病率高,具有明显的形态多样性,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判断肿瘤预后和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脂肪肉瘤 四肢 诊断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 2A14铝合金板材的概况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一定的实验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分析在热处理过程中各因素对 2A14铝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等的影响,对今后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2A14铝合金板材 热处理 淬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弯刀综合征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4例弯刀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18.23±28.55)个月,范围在23 d至9岁。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10例,中位心8例,右肺发育不良7例,有侧支循环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0例。用SPSS 16.0软件的寿命表(Life Table)做出本组患儿术后生存曲线,评估其近、中期生存状况。结果9例异常肺静脉(scimitar vein,SV)从下腔静脉切下,端-侧吻合于左心房;SV分成2支2例,1例采用2支SV连同部分下腔静脉壁切下,另1例2支SV从下腔静脉从根部切下侧-侧吻合形成单根SV,均吻合于左心房;SV离左心房距离过大3例,2例将SV吻合在右心房右侧壁,再重建心房间隔,1例SV与自体心包卷管道连接再吻合于左心房。其他心血管畸形同期手术矫治。8例有侧支循环,3例心导管检查时被封堵,5例手术时切断缝合。本组14例手术死亡2例(14.29%),另有1例于术后1年2个月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本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3%和73%。术后出院时有1例移植的SV开口狭窄,血流速度为1.9 m/s;有3例随访期间发现移植SV狭窄,血流速度超过1.6 m/s。结论弯刀综合征可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中位心、右肺发育不良等。一般将SV与左心房吻合;SV离左心房距离大或多条SV时,可采用个性化办法将SV吻合于左心房。侧支循环心导管检查时可封堵,或术中切断缝合。

  • 标签: 弯刀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国≤14岁HIV感染儿童全阶段生存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库及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内的HIV感染儿童,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究HIV感染儿童生存情况,采取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HIV感染儿童8 029例,中位生存时间179.75个月,确诊阳性后1、2、5、1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99.13%、97.95%、90.11%、78.6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的死亡风险是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的12.81倍(95%CI:11.40~14.27);男童的死亡风险是女童的1.20倍(95%CI:1.10~1.32);确诊阳性年龄在3~5岁HIV感染的儿童死亡风险是确诊阳性年龄在<2岁儿童的0.67倍(95%CI:0.60~0.76)。西北地区儿童的死亡风险是东北地区儿童的0.52倍(95%CI:0.29~0.95),本地治疗儿童的死亡风险是异地治疗儿童的1.96倍(95%CI:1.48~2.61),未获得关怀服务儿童死亡风险是获得关怀服务儿童的2.07倍(95%CI:1.88~2.29)。结论我国≤14岁HIV感染儿童中位生存时间179.75个月。接受抗病毒治疗、女童、异地治疗、西北地区,获得关怀服务和确诊时年龄较大是HIV感染儿童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感染 儿童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新生儿NB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1日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诊断为NB的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方法包括调阅住院病历和收集随访资料。随访截至2020年2月29日。分析新生儿NB临床分期(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危险度分组(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危险度分组系统),以及诊断、治疗及预后。根据新生儿期是否行手术治疗,将这些患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进行分析。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NB患儿占同期本单位收治新生儿总数的0.063%(14/22 006)。14例均为足月儿,就诊日龄为15 d(8 h~23 d)。14例中,产前检查发现肿物7例,生后气促3例,腹胀2例,发热和排尿、排便困难各1例。(2)8例肿瘤原发部位为肾上腺,3例为后纵隔,2例为腹膜后,1例为骶尾部。3例就诊时已有广泛弥漫性肝转移。(3)除2例拒绝检查者外,12例住院期间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为57.2 ng/ml(35.9~158.3 ng/ml),其中4例尿香草杏仁酸/肌酐水平为2 304.940(685.748~9 595.314)。(4)14例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原发部位瘤灶。3例进行骨扫描,其中1例提示右侧骶髂关节浓聚影,2例未见异常。10例行骨髓穿刺均未见异常。(5)10例新生儿期手术(手术组),其中9例术中完整切除原发瘤灶,术后无化疗,无瘤生存期为19个月(1~45个月)。1例(例5)原发瘤灶巨大,未能完整切除,术后5个月病情进展,行二次手术,术后化疗。随访截止时,患儿已停化疗24个月,无瘤生存。(6)新生儿期未手术(非手术组)4例。例11拒绝化疗,出院后肿瘤自然缩小,带瘤生存20个月。例12住院期间家长拒绝治疗,出院后复查示原发瘤灶及转移灶消失,特异性肿瘤标记物逐渐降至正常水平,已无瘤生存25个月。例13婴儿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化疗。随访截止时已停化疗12个月,无瘤生存。例14放弃治疗死亡。(7)手术组10例中,1例病理结果为复合瘤,9例为神经母细胞瘤分化差型。10例均无MYCN基因扩增,无1p36缺失或11q23缺失。(8)10例手术组患儿中,1期9例,4S期1例(例5)。9例为极低危组,1例为低危组。非手术组4例无法进行危险度分组。结论新生儿NB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4S期NB可能自然消退,可考虑采取期待性观察。新生儿NB整体预后一般较好,但需要积累病例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婴儿,新生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诊治小儿Amyand′s疝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298例,其中Amyand′s疝14例,右侧13例,左侧1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月至3岁(平均14个月);于腹腔镜下还纳阑尾,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及阑尾切除术。结果14例均于急诊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3例合并对侧隐匿性斜疝,同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6例阑尾正常,仅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10~20 min(平均15 min),术后2~3 d(平均2.5 d)出院。8例合并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60 min),术后5~10 d(平均7 d)出院。术后病理提示单纯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坏疽性阑尾炎1例。术后均无发现切口感染、阴囊感染。14例均随访至今,无斜疝复发,无医源性隐睾,无睾丸萎缩等并发症。保留阑尾的6例患儿,均未出现急性阑尾炎发作。结论小儿Amyand′s疝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腹腔镜可作为诊断及治疗的技术手段。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疝 Amyand′s疝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婴幼儿
  • 简介:摘要为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回顾分析2020年1月27日至2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4例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6个月~9岁5个月,中位年龄3岁6个月。4例患者曾有武汉或湖北居住或旅行史,2例接触过武汉来京人员(后均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4~16 d,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咳嗽5例,腹泻1例,无症状2例。4例患者外周血常规异常,其中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3例白细胞计数降低,2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例外周血CRP轻度升高,2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升高,10例心肌酶谱升高,3例出现肝功能损伤。13例行胸部CT检查,1例表现为肺部双肺下叶散在类圆形磨玻璃密度灶,1例表现为左肺上叶及双肺下叶胸膜下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1例表现为双肺纹理模糊,其余10例无异常;1例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14例患者中随诊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复阳,复阳后无明显症状。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部14例患者核酸均转为阴性。提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家庭聚集发病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数正常,胸部CT表现较轻微,多数患者无肺炎表现。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及转归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不同阶段CT征象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例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CT均发现病灶:以双肺胸膜下多发磨玻璃影为主,常伴实变、增粗血管影、细网格影及条索影;其中“白肺”1例,胸腔积液2例。复查CT:8例病灶逐渐吸收;1例病灶先实变缩小,边缘变平直,再次复查吸收变淡;2例原病灶吸收的同时其他位置出现新病灶,分布及密度特点与原病灶相近,其中有1例新发病灶从肺外周向中央扩散,随访发现新老病灶同时吸收。空气支气管征、纤维条索和胸膜下线常见,少数可出现叶间裂增厚或胸腔积液;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肺部影像转归形式多样,如炎性反应滞后、严重者可出现“白肺”、病程较短者可由早期直接进入消散期。CT诊断的作用在于早期病变的检出、动态演变的观察、疾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于诊断高龄妊娠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价值。方法选择自愿接受NIPT检测的14 047例高龄孕妇。回顾其NIPT以及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NIPT检测共提示21-、18-、13-三体异常104例、性染色体异常44例。经遗传咨询,在104例中87例接受了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63例,包括21-三体46例、18-三体11例、13-三体6例,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83.64%(46/55)、61.11%(11/18)、42.86%(6/14)、特异度分别为99.93%、99.95%、99.94%,灵敏度均为100%。在44例中34例接受了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11例,PPV仅为32.35%。阴性病例随访未发现非整倍体异常,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NIPT作为一种高龄孕妇的产前筛查手段,对21-三体的PPV最高,其次为18-三体,而对性染色体的PPV较低。NIPT对21-、18-、13-三体的漏诊率极低,能够显著减少高龄孕妇的侵入性产前诊断。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铊中毒患者9年后的恢复情况。方法对201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家族性铊中毒的患者进行9年后随访。结果14例急性铊中毒患者,1例在中毒后第14天死亡,13例存活的患者在9年后进行随访,一般情况均较中毒时有明显改善,全部病例新生毛发正常生长,未遗留胃肠道症状、四肢麻木疼痛及精神症状。全部患者智力、体力恢复正常,进行正常生活。1例患者出院后先后生育2子,现6岁和2岁,生长发育及智力均与同龄人无异,目前孕第3胎7个月余。2例青少年时期中毒患者现已成年,目前均大学在读,1例中毒7年后患桥本甲状腺炎,2年来服用甲巯咪唑片治疗。4例幼儿时期中毒的患者,目前为学龄期儿童,生长及智力发育均正常。在13例存活的患者中,检测3例患者的血、尿标本,均未检测出铊浓度,生化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结论急性铊中毒患者9年后随访总体预后良好,所有患者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均具有劳动能力。年轻女性生育功能正常,儿童生长及智力发育正常。

  • 标签: 铊中毒 随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儿童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9年陕西省发现并登记的现住址是本省的0~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9年陕西省共发现儿童活动性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分别为1 621例和312例,登记率与全年龄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2015年开始,儿童病原学阳性登记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9年儿童病原学阳性患者占全年龄组患者比例最高为0.93%。儿童肺结核患者发现比例较高的月份为4—7月;男女比例为1.16 ∶ 1。陕南地区儿童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下降不明显,占全人群患者比例呈升高趋势。10~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高(4.26/10万~9.38/10万)。患儿主要通过转诊追踪(1 024例,63.17%)和因症就诊(481例,29.67%)发现。结论陕西省儿童结核病疫情仍然不容乐观,尤其要注意4—7月高发期的儿童肺结核防控,将陕南地区作为重点防控地区,特别加强10~14岁儿童的结核病防控工作,还应继续加强主动筛查。

  • 标签: 结核,肺 儿童 患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蛋白14 (NOP14)对黑素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40例黑素瘤患者的黑素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NOP14和CD31[以微血管密度(MVD)表示]的表达。将黑素瘤细胞A375和SK-MEL-1细胞分别分为4组,分别转染空载体(空载体组)、NOP14过表达载体(NOP14组)、靶向NOP14的siRNA(siNOP14组)和阴性对照siRNA(siNC组)。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NOP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ELISA检测细胞及其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构建以上各组A375、SK-MEL-1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模型,利用CCK8、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血管拟态实验检测共培养后各组HUVEC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黑素瘤组织中NOP14表达水平与MVD的关系,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其余实验指标的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OP14高表达组(20例)黑素瘤组织MVD为44 ± 13,中表达组(17例)为58 ± 16,低表达组(3例)为62 ± 11,且NOP14表达和MVD呈负相关(r = -0.525,P = 0.017)。与空载体组相比,NOP14组A375和SK-MEL-1细胞及培养基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与siNC组相比,siNOP14组A375和SK-MEL-1细胞及培养基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在A375与HUVEC共培养模型中,与空载体共组相比,NOP14组HUVEC的增殖活性(F = 131.85,P < 0.05)和迁移细胞数[22 ± 5比63 ± 8,t = 7.07,P = 0.002)、侵袭细胞数(14 ± 5比45 ± 10,t = 4.94,P = 0.008)及分支节点数(8 ± 2比14 ± 3,t = 5.06,P < 0.001)均显著下降;与siNC组相比,siNOP14组HUVEC的增殖活性(F = 79.92,P < 0.01)和迁移细胞数(152 ± 30比59 ± 4,t = 5.36,P = 0.006)、侵袭细胞数(134 ± 21比50 ± 8,t = 6.40,P < 0.001)及分支节点数(27 ± 3比15 ± 4,t = 6.10,P < 0.001)显著升高。在SK-MEL-1细胞与HUVEC共培养模型中,各组HUVE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以及管腔形成能力和与各组A375细胞共培养的HUVEC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黑素瘤组织中NOP14表达和MVD呈负相关,NOP14具有抑制黑素瘤血管新生的作用。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黑色素瘤,实验性 核蛋白质类 血管生成抑制剂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核蛋白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的发生原因、诊治手段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院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发生率0.03%(14/42 296)。全组中2例患者行开放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12例行自体组织缝合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52.1±30.8)min;3例因戳孔切口疝嵌顿并小肠梗阻需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小肠切开减压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2.2±0.87)d,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为(1.5±1.39)d,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8.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3.85)d。术后随访率85.7%(12/14),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无术后慢性疼痛者,2例使用补片修补者无异物感,无复发者。结论术前并存的疾病状态可影响戳孔切口疝的发生。自体组织缝合修补术是治疗腹腔镜术后戳孔切口疝的有效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采用。

  • 标签: 腹壁 疝,腹股沟 外科手术,微创性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高压试验中的变压器试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应的分析,并说明了高压试验中变压器试验的应对方法。

  • 标签: 变压器试验 高压试验 故障分析
  • 简介:摘要: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变压器的质量非常重要,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为了确保电源系统的持续稳定性,只能在电网中安装合格的变压器。因此,在高压测试中进行变压器测试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实现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减少发生电网事故的机会,并提高电源质量。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论述了高压试验中的压力变化、仪表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高压试验 变压器试验 问题探讨 分析探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