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维 韩跃华 王玉婷 熊志娟 杜勤 谢勇 陆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12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杭州 3100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12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杭州 31000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南昌 330006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卡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闪烁采样瓶(固体闪烁法)、液体闪烁式(以下简称液闪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7日至10月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39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先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气体收集结束后>1~<7 d于胃镜下取黏膜组织行金标准检测,即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和快速尿素酶检查(RUT),活检与RUT均提示H.pylori阳性则判定金标准检测结果为H.pylori阳性,均提示H.pylori阴性则判定金标准检测结果为H.pylori阴性,活检与RUT结果不一致则不纳入后续分析。以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照,分析卡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闪烁采样瓶、液闪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诊断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其诊断效果。记录检测过程中有无出现检测相关不良事件以评估试验的安全性。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9例受试者中,12例未完成试验,最终227例受试者完成检测,试验完成率为95.0%(227/239),其中第008号受试者缺少液闪式呼气检测结果,仅纳入卡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和闪烁采样瓶结果分析。金标准检测结果显示,227例患者中,87例呈H.pylori阳性,118例呈阴性,22例活检与RUT结果不一致故不纳入后续分析;除去008号受试者,金标准检测结果中86例呈H.pylori阳性,118例呈阴性。以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照,卡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闪烁采样瓶、液闪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诊断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100.0%、96.6%、100.0%、94.4%,95.4%、97.5%、96.6%、96.5%、96.6%,96.5%、99.2%、98.0%、98.8%、97.5%。试验过程中仅发生1例不良事件(进食后右上腹疼痛),结合患者病情判定为慢性胆囊炎发作,与试验药物可能无关。结论卡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闪烁采样瓶、液闪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3个产品性能可靠,诊断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卡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 闪烁采样瓶(固体闪烁法) 液体闪烁式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与小儿反复腹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3-2021.3月期间收治的20例反复腹痛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且无任何健康问题的20例儿童为本轮研究中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碳14呼气试验,对比两组Hp感染情况,同时观察Hp感染阳性患儿经三联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经碳14呼气试验检测后发现,观察组Hp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出现反复腹痛的Hp感染阳性患儿进行三联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Hp根除率达到了90%以上。结论 小儿群体中出现的反复性腹痛与Hp感染具有较为密切的临床关系,及时对患儿病症进行治疗处理有助于防治Hp感染。

  • 标签: 碳14 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小儿腹痛 反复性腹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碳14尿素呼气试验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01-2021.01年)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患者(n=66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碳14尿素呼气试验,分为两组,试验组(n=330例):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n=330例):选择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慢性胃炎、胃癌、胃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率、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慢性胃炎96.97%、胃癌39.39%、特异性胃、十二指肠溃疡96.36%高于对照组慢性胃炎90.91%、胃癌30.30%、特异性胃、十二指肠溃疡90.91%,有差异,P<0.05。试验组满意度99.60%高于对照组84.85%,有差异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碳14尿素呼气试验有效提高疾病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值得临床推荐与应用。

  • 标签: 碳14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分析产科因素所致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分娩方式、原发病因、诱因及预防。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术 胎盘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出院患者的意义。方法:对14例胃癌术后出院患者,给与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入户健康指导。结果:14例胃癌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良好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癌 健康教育
  • 作者: 周众 冯雪 杨雷 房新志 徐康宁 李万暾 杨怡楠 时云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 83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检验科,乌鲁木齐83000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病理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法和胃镜病理活检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差异,同时统计新疆地区Hp感染率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行IHC和14C-UBT法检测Hp感染患者共5 747例;筛选其中“同时”(两种检测间隔<1周,取材包含胃窦)行IHC检测及14C-UBT检测的病例共3 944例,精确比较胃镜病理组织IHC染色及14C-UBT差异;联合两种方法统计5 747例患者Hp感染总体阳性率,统计学分析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同时行14C-UBT及IHC检测病例中14C-UBT检测灵敏度为94.9%,IHC检测灵敏度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两种检测方法统计,5 747例患者Hp感染总阳性率48.6%。不同性别、年龄组、民族及地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性别、年龄完全匹配的汉/维病例(555对)阳性率分别为41.4%及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4C-UBT法灵敏度显著高于IHC法,但也存在漏诊,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Hp感染检出率。新疆Hp总感染率高于既往报道,民族差异是最主要因素,防控重点为维吾尔族群众尤其是年轻人。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混合动力车型,因为有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传统的发动机系统,一套是高压电驱系统。由于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必需在较高的工作温度才能发挥出最佳性能(通常水温为90度左右),因此发动机的散热系统属于高温散热系统。而对于高压电驱系统,因此能量源是高压电能,因此工作时整个系统的发热量较小,高温会缩短电子元件的寿命,因此高压电驱系统散热系统属于冷态散热系统。

  • 标签: 散热系统 水泵驱动故障 水温过高报警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最常见的RNA表观遗传修饰,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是催化m6A修饰的主要甲基化酶之一,参与调节RNA剪接、翻译及降解等生物学进程。最新研究表明METTL14不仅通过多种分子机制调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而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及抗肿瘤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深入了解METTL14在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为基于m6A修饰的肿瘤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标志物及药物治疗靶点。

  • 标签: 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信号通路 生物标记物
  • 简介:摘要:人类对于胚胎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特别是对人类胚胎的产生、发育等方面。但受制于道德伦理要求和胚胎的脆弱性,在对人类胚胎进行研究时,人们一直遵循着14天的时间限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胚胎受精后可在母体外生存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使得14天规则的地位受到动摇。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这一规则的产生、发展进行阐述,从而论证“14天规则”存在的必要性。

  • 标签: 14天规则 人类胚胎研究 道德地位
  • 简介:摘要:针对棒线型材厂六棒车间首次生产Φ14mm螺三切分工艺的孔型、导卫、料型确定及调试过程与顺行改造进行总结。

  • 标签: Φ14螺三切分 孔型 导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AMK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AMKL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发病年龄19月龄(0.1~109月龄);唐氏综合征相关AMKL 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AMKL 13例。多以发热、贫血或出血症状就诊,少数以关节疼痛为首发表现。部分患儿可伴有肝大、脾大或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14例患儿初诊中位白细胞计数10.67×109/L[(6.56~83.62)×109/L],中位血红蛋白浓度84 g/L(55~121 g/L),中位血小板计数37×109/L[(8~1 443)×109/L],中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0.09(0.00~0.79)。骨髓涂片观察示原始巨核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少数细胞有空泡形成,中位骨髓原始巨核细胞比例0.636(0.332~0.976);胞核类圆形或不规则,可见多个核仁或隐匿的核仁。PAS染色部分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POX、AS-DNCE及α-NBE均阴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示,巨核细胞相关抗原CD41a、CD61阳性各12例,CD42b阳性10例。3例患儿完成化疗,其中1例唐氏综合征相关和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患儿均无事件生存,另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患儿骨髓复发后死亡。结论儿童AMKL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征复杂,预后差。部分患儿可通过单纯化疗达到无病生存。

  • 标签: 白血病,原始巨核细胞,急性 儿童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患儿跨省异地就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建立的FUTang Updating medical REcords(FUTURE)数据库,提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院且现住址位于山东省的省外就医0~14岁患儿资料,并选择山东省某儿童医院同时期收治的住院患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异地和本地就医患儿例数、主要流向、就诊科室、病种类别以及费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山东省异地就医患儿13 071例,就医流向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主;纳入山东省某儿童医院同时期收治的患儿资料87 742例。异地就医患儿中女性占比和学龄期患儿占比高于本地就医者,住院费用高于本地就医者;省外异地就医患儿主要就诊疾病为肿瘤、免疫性疾病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病,而省内就医患儿以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山东省0~14岁跨省异地就医患儿中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占比较高,省内医院应重视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 标签: 儿童,住院 跨省异地就医 病种 分级诊疗 专科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肿性肾盂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连续收治的14例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3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59岁(范围:52~73岁)。病变位于左肾者10例,右肾者4例。出现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时间3 d(范围:2~5 d)。所有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14例患者均有发热,均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例和肺炎克雷伯菌3例。CT检查主要表现为患侧肾实质内分叶状或气泡状积气5例、斑点状或条纹状积气者9例、积液3例,肾周组织内积液1例。所有患者均于ICU接受抗休克、抗感染治疗,3例患者单纯行经皮穿刺引流术,3例患者行急诊患侧肾切除术,8例患者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病情稳定后再二期行患侧肾切除术。结果3例死亡,11例存活。中位ICU停留时间6 d(范围:3~11 d)。3例死亡患者中,2例接受经皮穿刺引流术,1例接受急诊肾切除术。11例治愈患者中,1例接受经皮穿刺引流术,10例接受肾切除术(8例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11例存活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随访,2例失访,其余9例血肌酐为(118.4±29.4)μmol/L(范围:89~176 μmol/L)。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初诊为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在病情迅速进展、出现脓毒性休克时应考虑气肿性肾盂肾炎的可能。CT检查显示肾脏及肾周感染性病变伴肾实质内积气可明确诊断。在积极抗感染、规范化抗脓毒性休克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先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病情稳定后二期行患侧肾切除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肾盂肾炎 休克,脓毒性 糖尿病 引流术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MF14万用表为携带式多量程万用表,可直接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中频交流、电压和电流,直流电阻。是电气测量常用的仪表。

  • 标签: 原理 方法 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戈谢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8月至2021年10月诊断的14例儿童戈谢病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进行总结。结果14例戈谢病患儿中男9例,女5例,诊断年龄0.7~15.8岁;其中Ⅰ型10例、Ⅱ型2例、Ⅲ型2例。患儿临床表现以脾大(14例)、血小板减少(14例)、肝肿大(8例)和贫血(8例)多见,其中有6例患儿存在生长迟缓,5例患儿身高在同龄儿处于中下水平。Ⅰ型患儿中7例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有影像学骨骼异常,仅有1例有骨痛,Ⅱ和Ⅲ型可同时伴有抽搐、眼球震颤、听力下降。12例患儿骨髓形态学可查见戈谢细胞。除1例Ⅰ型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含L483P纯合变异外,其余13例均为杂合变异,常见致病变异为L483P(33%,10/30),其余依次为V414L、D448H、R159W。2例有严重神经系统表现戈谢病患儿的变异等位基因为L483P、L422R和F252I、L483P。检出了1个新生变异c.22A>G。结论儿童戈谢病以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为常见临床表现,骨骼影像学改变早于骨病的发生。除上述临床表现外,Ⅱ型和Ⅲ型同时还有生长迟缓及神经系统表现。L483P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可同时出现于3种亚型,L422R、F252I基因变异型与神经病变表型相关。

  • 标签: 戈谢病 儿童 基因型 临床表型
  • 简介:摘要:为探讨隧道工程变形监测要点,文章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隧道工程为例,从建立地面及地下高程系统、布设监测点位,到获取监测数据,有效实现了对隧道变化情况的监测,监测结果可靠,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这对于促进隧道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希望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帮助。

  • 标签: 轨道交通 隧道工程 变形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