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与ADC在直肠腺癌分化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比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直肠腺癌患者的影像和病理资料。测量肿瘤的IVIM参数(D、D*、f)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各参数的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各参数与直肠癌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ADC和D显著性降低(P分别为0.032和0.000),f显著性增高(P=0.025)。D鉴别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直肠癌的AUC最高,以2.465×10-3 mm2/s为阈值鉴别低分化直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9.6%。D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呈中度相关,ADC、f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呈弱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1、0.249和0.246 (P均<0.05)。结论IVIM参数与ADC对鉴别不同分化程度的直肠腺癌均有较大的价值,D的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 简介:摘要简述人体囊型包虫病的发病机制,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多bDWI成像在人体囊型包虫病上的应用诊断及前景,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此病上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囊型包虫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 标签: 人体囊型包虫病,DWI多b值,ADC值,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肿瘤受检者中,选取40例接受DW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DWI高信号肿瘤进行分析,并测定ADC。结果胶质瘤ADC为(0.90±0.15)×10-3mm2/s、转移瘤ADC为(0.74±0.20)×10-3mm2/s、脑膜瘤ADC为(0.87±0.14)×10-3mm2/s、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ADC为(0.92±0.15)×10-3mm2/s,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胶质瘤患者ADC为(1.07±0.07)×10-3mm2/s,明显高于3~4级胶质瘤(0.73±0.23)×10-3mm2/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WI高信号颅脑肿瘤患者ADC测量,帮助医师提供肿瘤组织成分信息,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ADC可判断和鉴别高级和低级胶质瘤。

  • 标签: 颅脑肿瘤 DWI高信号 ADC值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DC与食管癌T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食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扫描,根据食管癌MRI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组,测量食管癌原发灶的平均ADC,对其与MRI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平均ADC与T分期呈负相关(r=-0.645,P<0.01),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ADC呈逐渐减小趋势。低分化组平均ADC小于中-高分化组,中-高组平均ADC为(1.8514±0.40295)×10-3 mm2/s,低分化组患者平均ADC为(1.7125±0.37767)×10-3 mm2/s,不同分化程度两组间平均AD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83)。结论ADC对食管癌T分期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术前或是综合治疗之前为临床对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预测提供量化指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食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磁共振成像
  • 作者: 张静 李绍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2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徐州 221004;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徐州 221100,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徐州 221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 T MR表观扩散系数最小(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inimum,ADCmin)、相对ADC最小(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minimum,rADCmin)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并与ADC平均值(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作比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资料,测量病灶实质的ADCmean、ADCmin及对侧肾实质的ADC,并计算rADCmin。依据Fuhrman核分级法,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和高级别组(Ⅲ、Ⅳ级);比较Ⅰ~Ⅳ级间及高、低级别组间ADCmean、ADCmin、及rADCmin的差异;分析病灶ADC与Fuhrma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三种ADC对高、低级别CCRCC的诊断效能。结果四个病理分级之间ADCmean、ADCmin及rADC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组ADCmean分别为(1.578±0.188)×10-3 mm2/s ,(1.956±0.206)×10-3 mm2/s,ADCmin分别为(1.291±0.134)×10-3 mm2/s ,(1.682±0.223)×10-3 mm2/s,rADCmin为0.591±0.065 ,0.777±0.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mean、ADCmin、及rADCmin与Fuhrman分级之间均呈高度负相关(r=-0.755、r=-0.826、r=-0.880,P<0.01);在鉴别高、低级别CCRCC方面,rADCmin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63,以0.6673为界,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88.6%。结论ADCmin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病理分级及诊断效能方面优于ADCmean,而rADCmin评估价值最高,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肾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基本征象结合ADC鉴别诊断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垂体大腺瘤和40例鞍区脑膜瘤,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在肿瘤实体部分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间,明显强化(33%/95%,χ2=33.581)、束腰征(93%/7.5%,χ2=50.831)、包绕颈内动脉(95%/57.5%,χ2=16.390)、蝶鞍扩大(93%/52.5%,χ2=16.998)、垂体不能辨认(95%/47.5%,χ2=23.135)和垂体柄不可见(90%/62.5%,χ2=7.76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ADCmax (ADCmean和ADCmin)分别为(1.126±0.266)×10-3 mm2/s和(0.855±0.176)×10-3 mm2/s [(1.052±0.271)×10-3 mm2/s和(0.817±0.177)×10-3 mm2/s,(0.971±0.288)×10-3 mm2/s和(0.777±0.182)×10-3 mm2/s),P<0.001]。在ADC中,ADCmax诊断效能最优,AUC为0.877 (95% CI,0.791~0.962),当ADCmax阈值为0.970 × 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2.5%。结论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对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垂体大腺瘤 鞍区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ROC曲线分析ADC在髓母细胞瘤(MB)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具有完善术前及术后MR检查的MB患者资料。根据术后复发位置,测量并比较复发前相应位置肿瘤的瘤周区域(术前复发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域(术前镜影区)的ADC。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术前复发区ADC[(0.62±0.04)×10~(-3)mm~2/s]明显低于术前镜影区[(0.71±0.0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P〈0.05)。取ADC阈值为0.66×10~(-3)mm~2/s术前预测肿瘤易复发区域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100%。结论ADC结合ROC曲线对术前预测MB瘤周易复发区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复发 表观扩散系数 受试者工作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MRI序列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再通后脑组织转归的预测能力。方法选择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行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再通的45例AIS患者,应用影像后处理软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内随访的MRI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的脑梗死核心区、病变逆转区及脑梗死增加区术前ADC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ADC对患者DWI上病变逆转的预测能力。结果所有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均存在术前DWI上病变逆转区和脑梗死增加区。脑梗死核心区、病变逆转区及脑梗死增加区的术前ADC依次增加,分别为0.555×10-3(0.515×10-3,0.608×10-3) mm2/s、0.637×10-3(0.600×10-3,0.728×10-3) mm2/s和0.948×10-3(0.907×10-3,0.950×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术前ADC预测患者DWI上病变逆转的准确度为87.1%(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0.868~0.875,P=0.000),最佳ADC临界为0.57×10-3 mm2/s,其预测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68.3%。结论AIS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不同转归脑组织的术前ADC有明显差异,其可用于预测AIS患者脑组织的最终影像结局。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病变逆转 脑梗死增加 表观扩散系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 作者: 任晓梦 刘晓春 代天姿 张晖 郑国娜 韩丽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张家口 075000,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对乳腺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归类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的患者病例。对病例的每个病灶进行Kaiser评分、ADC测量,Kaiser评分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商议决定,ADC的测量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定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并测量,使用logistic回归联合Kaiser评分与ADC后获得一个新的预测指标Kaise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Kaiser评分和ADC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共165个病灶,Kaiser评分的总体诊断效能(AUC=0.882)显著高于ADC(AUC=0.582,P<0.05),Kaiser+与Kaiser评分之间的AUC无显著性差异(P=0.885)。与ADC相比,Kaiser评分诊断效能不受背景实质增强影响。结论对于乳腺MRI诊断的BI-RADS 4类病变,Kaiser评分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优于ADC,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活检;Kaiser评分与ADC联合相对于单独Kaiser评分的诊断效能没有显著优势。

  • 标签: 乳腺癌 Kaiser评分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 ADC)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15年 6月 -2017年 5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 21例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为 T1WI、 T2WI、 DWI, b =800s/mm2,以腋窝淋巴结为研究对象即目标淋巴结,并做好标记,分别测量目标淋巴结的大小(短径)、 ADC,所有目标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26例乳腺癌患者共检出目标淋巴结 251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 97枚,非转移性淋巴结 154枚,在 b =800s/mm2条件下,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 ADC分别为 0.911±0.183×10-3mm2/s、 1.385±0.329×10-3mm2/s,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大小(短径)分别为 0.92±0.35cm、 0.77±0.26cm,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 标签: [ ]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乳腺癌 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3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方法昕得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直肠腺癌的ADC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直肠腺癌患者行MRI扫描,采用3种不同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选取方法测量肿块ADc。方法1:选择增强序列强化最明显的部位作为ROI,在ADC图相应区域勾勒强化区范围并测量ADC。方法2:选择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图上直肠癌病灶内信号最明亮部位,沿其边缘勾勒,测量ADC。方法3:在ADC图上选择肿块最大层面,并沿病灶边缘勾勒病灶范围,测量ADC,并对比分析ADC与其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方法1所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718,P=0.000);方法2昕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637,P=0.000);方法3昕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643,P=0.000)。结论方法1测量昕得ADC与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感兴趣区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T1信号卵巢良恶性病变的磁共振信号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于MRI显示为短T1信号的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病例共42例,分析其T1WI图像,观察影像征象并测量病变的最大径、ADC、肿瘤位置、边界、囊实性、囊壁/分隔、T1信号均匀性,比较两组指标之间差异。结果42例患者共52个T1高信号病灶。其中39个病灶为良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6个、成熟囊性畸胎瘤10个、黄体囊肿7个、黏液性囊腺瘤4个、白体1个及滤泡囊肿伴出血1个;13个病灶为恶性病变,包括浆液性囊腺癌11个、透明卵巢细胞癌1个及颗粒细胞瘤1个。良恶性病灶的最大径、ADC、囊壁/分隔、囊实性及T1信号均匀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短T1信号卵巢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通过掌握其MR特点,可提高卵巢病变术前定性的准确率。

  • 标签: 卵巢病变 磁共振成像 短T1信号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子宫肌层ADC测量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及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仪对34名健康女性(增殖期18名,分泌期16名)进行2次盆腔MR扫描,前后两次扫描间隔一个月经周期(28~32 d)。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子宫肌层ADC行双盲法测量,每一次扫描同一名医师间隔一周进行两次测量,分析正常子宫肌层ADC测量的观察者内的一致性、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及两次扫描在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可重复性。结果两次MRI扫描两名医师测得到的子宫肌层ADC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其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均>0.75。两名医师测量的子宫肌层ADC在分泌期均大于增殖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殖期和分泌期的子宫肌层ADC在前后两次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进一步进行Bland-Altman分析发现两名医师测量得到的子宫肌层ADC在增殖期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14.3%~13.6%和-11.5%~12.8%,在分泌期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7.6%~7.0%和-7.7%~7.8%,因此分泌期的可重复性相对于增殖期较好。结论正常子宫肌层ADC测量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为正常子宫肌层AD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证据,但正常子宫肌层ADC可重复性在分泌期较增殖期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子宫肌层 可重复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MR扩散加权成像与ADC的准确性。方法 计入61例同意参与研究的脑膜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均施以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观察患者检查结果,分析并比较不同级别脑膜瘤及不同亚型各ADC。结果 不同级脑膜瘤各ADC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亚型脑膜瘤ADC比较,血管瘤样脑膜瘤ADCmean最高,纤维性脑膜瘤ADCmean最低。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与ADC对可I级脑膜瘤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脑膜瘤分级 诊断 MR扩散加权成像 ADC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DC在围绝经期妇女肌少症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03月至2019年11月进行腰椎磁共振检查的20~ 30岁及40~ 60岁女性的资料,将其分为3组,即Ⅰ组20~ 30岁,Ⅱ组40~ 50岁,Ⅲ组50~ 60岁;采用Siemens Essenza 1.5 T MR扫描仪机DWI序列采集胸12椎体上缘至腰4椎体下缘水平DWI,用自动生成的ADC图于第3腰椎水平测量椎旁肌的平均ADC。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用±s表示,腰大肌和竖脊肌的对比用配对的t检验,不同组间椎旁肌的对比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61例,竖脊肌和腰大肌平均ADC分别为1.279±0.133、1.119±0.109,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5.52,P<0.01)。Ⅰ组(105例)椎旁肌的平均ADC1.220±0.091,Ⅱ组(143例)椎旁肌的平均ADC1.208±0.084,Ⅲ组(113例)椎旁肌平均ADC1.159±0.122,三组间椎旁肌平均ADC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46,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组间椎旁肌平均ADC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Ⅰ组平均值减去2SD为肌少症诊断阈值,则以椎旁肌平均ADC诊断肌少症的阈值为1.038,Ⅱ组及Ⅲ组低于1.038的共计有23例,其中22例经随访证实均为肌少症。结论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量化的方法诊断肌少症,降低了因个体差异所导致的误差,对肌少症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肌少症 围绝经期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3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方法所得不同病理学分化程度直肠腺癌的ADC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直肠腺癌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扫描,采用3种不同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选取方法测量肿块ADC。方法Ⅰ:选择增强序列强化最明显的部位作为ROI,在ADC图相应区域勾勒强化区范围并测量ADC。方法Ⅱ:选择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图上直肠癌病灶内信号最明亮部位,沿其边缘勾勒,测量ADC。方法Ⅲ:在ADC图上选择肿块最大层面,并沿病灶边缘勾勒病灶范围,测量ADC。对比分析ADC与病理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方法Ⅰ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718,P=0.000);方法Ⅱ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637,P=0.000);方法Ⅲ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643,P=0.000)。结论:方法Ⅰ测量所得ADC与直肠癌病理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感兴趣区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铁过载和脂肪肝对ADC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纳入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多回波Dixon序列检测肝R2*及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分别评估肝铁过载和脂肪肝。根据有或无肝铁过载或脂肪肝进行分组,比较组间ADC差异。采用WHO推荐的肝纤维化替代标准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分析ADC与R2*、PDFF、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DC的影响因素。剔除肝铁过载或(和)脂肪肝患者后,再分析ADC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铁过载组及脂肪肝组的ADC均显著降低(P均<0.05)。R2*、PDFF及肝纤维化分级均与ADC呈负相关(r=-0.457、-0.298、-0.385,P均<0.05),且是ADC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307、-0.382、-0.412,t=-2.666、-3.331、-3.510;P均<0.05)。剔除肝铁过载或(和)脂肪肝患者后,ADC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明显提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73、-0.456、-0.688,P均<0.05。结论肝铁过载和脂肪肝会导致ADC降低,影响ADC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应用ADC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时,需注意肝铁过载和脂肪肝的影响。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铁过载 脂肪肝 肝纤维化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0TMR动态增强半定量分析联合ADC对乳腺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并探讨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5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15例乳腺正常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两组均实施3.0TMR动态增强半定量成像技术诊断,比较两组的乳腺检查情况、早期增强率、ADC(表光扩散系数)情况,分析3.0TMR动态增强半定量分析联合ADC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55例乳腺疾病患者经过检查之后,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有25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共有18例;被诊断为良性肿瘤患者20例,其中纤维腺瘤患者有15例。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MR成像检出良性病灶20例,恶性病灶25例,良性病变患者和恶性病变患者在注射对比剂后90s的强化率有明显差异。对于恶性患者病灶的形态以及毛刺、环形强化等方面的检查作用突出,在对比剂注射之后的强化效果更加明显。从强化率的角度来看,乳腺癌的强化率最高可以达到(133.5±46.5)%。当b=800s/mm2时,研究患者的ADC均低于参照组,发生恶性病变的患者更低于良性病变,三组对比数值呈现P<0.05的最终检验结局。结论应用3.0TMR动态增强半定量分析联合ADC对乳腺疾病,能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患者的乳腺情况,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3.0TMR动态增强半定量 乳腺疾病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1.5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评估肛瘘活动性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71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依据手术所见、病理组织成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42例)和缓解期组(29例),采用交叉表Pearson χ2检验对两组的TIC类型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的ADC。结果TIC类型:活动期组Ⅰ型(流入型)[47.6%(20/42)]、Ⅲ型(流出型)[35.7%(15/42)]均显著高于Ⅱ型(平台型)[16.7%(7/42)](χ2=9.22、3.94,均P < 0.05);缓解期组Ⅰ型(流入型)[34.5%(10/29)]、Ⅱ型(平台型)[55.2%(16/29)]均高于Ⅲ型(流出型)[10.3%(3/29)](χ2=4.86、13.23,均P < 0.05);ADC测定:活动期组[(0.932±0.074)×10-3 mm2/s]明显低于缓解期组[(1.164±0.061)×10-3 mm2/s](t=-13.87,P < 0.001)。结论磁共振动态TIC联合ADC能有效评估肛瘘活动性,可以作为肛瘘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序列加以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磁共振成像 直肠瘘 评价研究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