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兔不完全性截瘫后损伤脊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压迫法造成不完全截瘫模型,伤后6h、7d、15d、取损伤脊髓组织3mm,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用彩色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VEGF表达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达为最高峰值伤后6小时。第二阶段表达峰值为伤后15d。结论VEGF可为脊髓损伤的时间提供诊断依据:伤后6h为脊髓损伤的最高峰期主要是脊髓出血,炎细胞浸润,脊髓水肿时期,VEGF可为脊髓损伤提供治疗依据:15d时,VEGF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生殖与迁移,主要是保护作用.促进脊髓损伤的愈合,加快修复部位主要是灰质部位.治疗上可大量使用活血化淤药。

  • 标签: 兔不完全截瘫 VEGF阳性表达动态变化 脊髓神经损伤时间的诊断治疗依据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阳性表达与肝细胞肝癌(HCC)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将71例肝癌患者根据VEGF表达分成VEGF阳性表达组(VP)34例及VEGF阴性表达组(VN)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分级、肿瘤包膜、静脉癌栓、1年复发率及大于1年小于3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病例在肿瘤细胞分级及大于1年小于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组静脉癌栓率及1年复发率明显高于VN组(P〈0.05),VP组有完整肿瘤包膜率明显低于VN组(P〈0.05)。结论VEGF表达与肝癌复发相关性可能是通过产生微转移灶的作用形成肝癌的早期复发灶.而与肝癌的晚期复发则无明显相美性.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肝细胞肝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海地区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分析。方法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青海地区胃癌患者VEGF的含量变化以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效者血清VEGF水平较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者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含量可作为胃癌患者疗效预测的参考指标。

  • 标签: VEGF ELASA 晚期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后大鼠肺组织中VEGF和AQP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0、30和100mW/cm^2的微波辐射96只二级Wistar雄性大鼠,于辐射后6h、1d、3d、7d和14d取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技术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在辐射后大鼠血-气屏障(blood—airbarrier)改变中的作用。结果(1)大鼠肺组织中VEGF表达变化:假辐射组VEGF见于血管内皮细胞浆,呈弱阳性表达。30、100mW/cm^2组微波辐射后6h~7d,VEGF于血管内皮细胞浆呈阳性表达,6h即见增加,1d达高峰,3、7d也呈阳性表达,14d恢复至正常。图象分析结果显示,6h~7d与假辐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上述改变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2)大鼠肺组织中AQP5表达改变:AQP5在假辐射组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膜呈阳性分布,上述三组在辐射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膜AQP5的表达均减弱,其中100mW/cm^2组减弱最明显,1d呈弱阳性,3d见恢复,7d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10-100mW/cm^2的微波辐射可使VEGF表达增加,AQP5表达减少,并且有时效性和量效性关系,二者可能参与了微波辐射致血.气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微波 大鼠 VEGF AQP5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表达动态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需行开胸手术的肿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种的不通过随机分组,分1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为甲乙组,剩余的6例肺癌患者为丙组,甲组采用吸入全麻+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乙组静脉注入抓胺酮1~2mg.kg-1.h-1加连续硬膜外维持麻醉,丙组麻醉通乙组,并分麻醉前、切皮前后2h、术后1d、3d及5d为时间段进行对其外周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的检测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麻醉前,实施麻醉后3组患者的IL-6和TNF-α、SIL-2R无明显变化(P>0.05),切皮后2h,3组IL-6无明显变化,丙组SIL-2R无明显变化,甲乙组则明显降低(P<0.05),且仅有甲组TNF-α明显下降(P<0.05),后续统计得出,术后第1d血清中,TNF-α无明显变化,IL-6仅乙组明显升高(P<0.05),SIL-2R明显上升达峰值(P<0.01),术后第5d得出,相比于术前水平,仅丙组SIL-2R更高(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开胸手术的治疗中,围手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主要因素是手术创伤,基于麻醉方法的不同,对应的对细胞因子影响的作用时间也不同。

  • 标签: 肿瘤 麻醉方法 外周血清 动态变化
  • 简介:目的: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VEGF与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47例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测定1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453.57±196.2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7.62±104.14)pg/mL,差异十分显著(P<0.叭);VEGF水平与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和远道转移密切相关;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道转移的患者VEGF水平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生长、发展及转移趋势,对肺癌的临床综合治疗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癌 血清 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gastriccarcinomas,EBVaGC)和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etativegastriccarcinomas,EBVnGC)VEGF表达,同时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BVaG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例EBVaGCs、45例与之相匹配的EBVnGCs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相关基因(核抗原EBNA1和EBNA2编码基因,潜伏膜蛋白LMP1编码基因,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的表达。结果①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72.41%(42/58),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87.93%(51/58)(P=0.022);EBVaG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4.61%(11/13),明显高于EBVnGC组织68.9%(31/4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②13例EBVaGCsEBNA1mRNA均为阳性,而EBNA2和LMP1mRNA均为阴性;早期基因中有6例BARF1表达阳性,2例BHRF1表达阳性。结论①EBVaGC及EBVnGC中高表达VEGF,但是EBVaGC中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程度不如EBVnGC②EBVaGC组织中LMP1和EBNA2表达阴性,与c-myc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性,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可通过转化细胞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集的PCOS组织(PCOS组),同时选取正常卵巢组织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VEGFVEGF表达。结果PCOS组织中EG-VEGF在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间质细胞胞浆中高表达VEGF在颗粒细胞及卵泡细胞胞浆中高表达;PCOS组EG-VEGFVEGF表达分别为(0.183±0.011)和(0.179±0.0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EG-VEGF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5),对照组EG-VEGF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EG-VEGFVEGF在PCOS组织中高表达,与PCOS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检测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动态变化.方法21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n=15)和对照组(n=6),实验组分别在喂养高脂饮食后6周、12周、18周处死动物,分离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IL-18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相比,IL-18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IL-18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论IL-18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且主要位于斑块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有一定关系.

  • 标签: IL-18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 恶性胸腔积液即癌性胸腔积液,是胸膜原发肿瘤或肿瘤累及胸膜所产生的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肺癌是引发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恶性胸腔积液增长速度较快,控制难度大,患者经常产生胸闷气短、呼吸抑制、肺部感染、肺不张等表现,不仅生活质量大受影响,生命也会面对较大的威胁,生存期甚至仅有 3 个月。目前,化疗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这种治疗方案仅能减少胸腔积液的产生,总体效果并不如意。好在近些年来人们对肿瘤生长转移与心血管形成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人们因此开始将研究热点专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及其靶向药物。本文试对 VEGF 在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表达
  • 简介:定量研究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中VEGF基因表达及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48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Gy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l和28d活杀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VEGF基因表达及其意义.结果单创组于伤后2d,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VEGF呈强阳性;5d时毛细血管数明显增多,其内皮细胞浆内VEGF阳性;而于10d后,VEGF逐渐减少.伤照组则于伤后5d呈弱阳性,10d时阳性,15d后呈弱阳性.定量结果表明:单创组VEGF于伤后2-10d平均光密度(MOD)逐渐减少(P<0.05或P<0.01),积分光密度(IOD)逐渐增加(P<0.05或P<0.01).15d后其MOD和IOD均明显减少.伤照组VEGF的MOD和IOD(P<0.01)于伤后10d达高峰.照射组与单创组比,伤后5-10d,其MOD和IOD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伤后15d,其IOD较单创组为多(P<0.05).结论内源性VEGF基因表达参与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减少,强度减弱,时间滞后.

  • 标签: 伤口愈合 血管再生 VEGF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研究发现该病已成为当今中老年以上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新生血管形成、血管膜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DR引起管腔狭窄和血液改变,以及促进DR后期发生视网膜缺氧、缺血和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作为与DR联系最为紧密的细胞因子,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VEGF表达受到胰岛素水平、甘糖酯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影响DR中VEGF表达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为DR的相关药物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VEGF
  • 简介: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评估VEGF-C表达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4例原发结肠癌及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各7例VEGF-C表达,分析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VEGF-C阳性表达率为43.2%(19/44),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表达均阴性.结肠癌VEGF-C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3)、淋巴结转移(P=0.002)、Dukes分期(P=0.001)相关.VEGF-C(+)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VEGF-C(-)病人(P=0.0225).远处转移(P=0.0004)、淋巴结转移(P=0.021)、VEGF-C(P=0.0469)可以作为结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VEGF-C表达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于判断结肠癌侵袭性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物质(SP)在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只,实验组15只。门脉高压模型制备对照组仅暴露并游离门静脉主干及左肾上腺静脉。造模2w后分别检测两组的门静脉压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肠黏膜组织VEGF、P物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2w实验组大鼠腹壁血管、肠系膜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实验组大鼠有1只可见腹腔内有少量腹水生成,余大鼠及对照组未见明显腹水生成。实验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结肠部位VEGF、P物质的表达及小肠部位P物质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肠部位VEGF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肠黏膜病变(PHE)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VEGF、SP可能参与了PHE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门脉高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物质 小肠 结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VEGF、bFGF在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血管新生在C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CMS患者(CMS组)及20例长期居住西宁地区健康人(对照组)骨髓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和MVD的变化(用CD34单抗标记的血管计数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MS组VEGF、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及7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00%、30.00%)(p值均<0.01);CMS组MVD为33.23±6.1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4.94±6.18)(p<0.01)。CMS组VEGF阳性表达率、bFGF阳性表达率、MVD及Hb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CMS骨髓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升高,MVD增加,提示VEGF与bFGF协同促进血管生成和红细胞增殖,参与CMS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慢性高原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th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31例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VEGF分别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表达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VEGF阳性患者乳腺癌风险是阴性者的4.84倍(95%CI为1.39-16.8)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VEGF呈高表达,提示VEGF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VEGF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