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人格权能否在民法典中独立设编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在立法机关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人格权编(草案·室内稿)》之后,反对方提出了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理由,即人格权是民法不确定概念,只能在民法中碎片化表达;人格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类型不同,不是独立的民事权利;人格权的客体是人格,应当由民法总则特别是《宪法》规定;民法分则设置人格权编就破坏了民法的结构、逻辑和民事制度体系。这个理由不足以动摇民法人格权编草案的理论基础,民法人格权编草案符合民法典逻辑体系的圆满性和自洽性,能够成为民法典大厦中的一个坚实可靠的组成部分。

  • 标签: 人格权编 确定的法律概念 人格利益 民事权利类型 逻辑体系
  • 简介:对会计账簿查阅权问题的讨论与争议由来已久,伴随着《公司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对该问题的讨论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以此为背景,本文选取了2005年至2012年间156件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裁判文书,对会计账簿查阅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考量。会计账簿查阅权扩展至会计凭证是保护股东权益的必然结果,但该权利的赋予要充分考虑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实现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平衡。

  • 标签: 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 查阅权考量 完善建议
  • 简介:半个世纪,既可为革故鼎新留下充分的余地,也能将错误凝固为历史的惯例。——题记一个好政府应该做到两点:一,信守政权的宗旨,亦即人民的幸福;二,了解实现其宗旨之最佳途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标签: 代表制 选举法 追问 平等 革故鼎新 汉密尔顿
  • 简介:编者按:制定一部民法典,既是几代法学家的夙愿,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2002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以下简称《民法典草案》)首次提交立法机关审议,标志着民法典正式进入了立法的程序。然而,十年过去了,未见立法机关第二次审议民法草案。虽然民事立法仍在进步(2007年《物权法》、2009年《侵权责任法》),但民法典的立法进程显然被搁置了下来。2011年,中央高层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民法典缺位的法律体系终究是一种遗憾。在民法草案审议十周年之际,我们重提民法草案,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对民法典的关注,切实推进民法典的立法进程。

  • 标签: 民法典 《民法典草案》第四编 人格权编
  • 简介:为有效化解信访难题,杭州市信访局坚持克难攻坚,于2007年起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大与媒体合作的力度,借助媒体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社会表达与舆论监督功能,形成了党和政府主导的政府、媒体、公众“三位一”以拓宽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与维护群众权益为核心的信访工作机制。从几年来的实践情况看,这一工作机制对于有效化解信访难题。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树立民本政府形象,增进政府与社会信任度,营造社会和谐氛围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三位一体” 媒体合作 政府主导 工作机制 信访局 杭州市
  • 简介:本文对制定十八届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宏观背景和战略意义试做分析,深感其提出了深入改革发展新时代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目标;对十八届中全会决定强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做力图深入的解读,深感其特殊意义在于强调了必须坚持数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道路取得的探索成果和前进路向;逐项探讨十八届中全会决定在法制建设新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提出六项重大任务的综合考量和基本内容,重点探讨易被忽视、易生歧见的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方略的辩证关系,深感项目标性任务和两项保障性任务都颇具新意、极为宏大、非常艰巨;尝试分析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须要省思的若干认识问题,深感观念更新是制度创新的认识基础和思想先导,坚持共同建设、法治中国的路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可靠保障。

  • 标签: 四中全会决定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 简介:党中央十分重视我们庆祝建会五十周年的活动。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同志题了词,发了贺信、贺词,尉健行、罗干同志代表党中央出席了庆祝大会,尉健行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重要讲话,给了我们宝贵的指示、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励。中央领导同志的题词、贺信、贺词和讲话,为中国法学会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

  • 标签: 中央领导 法学会 同志 讲话 学会工作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