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照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诊治严重腹部创伤 30例,其中 15例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作为观察组,余下 15例为传统常规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针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在治疗中将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运用,可有效提升该部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严重腹部创伤
  • 简介:[摘要 ]无偿献血是一种社会群众普遍参与的自觉行为,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血液无法人工制造而成,也不能用其它物质替代,只能通过广大健康、适龄的公民获得。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献血者精神心理因素、身体状况、血站工作人员献血服务水平及献血环境的影响,献血不良反应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也会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所以专业及时地处理献血不良反应至关重要。通过不良反应原因分析,采取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让献血者有一个愉悦的献血体验,促进无偿献血良性发展。

  • 标签: [ ]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 15例医护人员进行研究, 2018年 6月前未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 2018年 7月开始实施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冠脉介入治疗防护中,操作人员采用铅防护服、铅眼镜、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等综合性防护措施,并从距离控制方面加强防护,对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前后 X线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实施后,医护人员铅防护服、铅玻璃防护屏及床下铅橡胶帘 X线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辐射距离方面,与球管距离 3m的 X线辐射剂量明显低于 2m、 1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中应用,对 X线辐射剂量能够有效控制,且与球管距离越远,辐射量越少,射线危害越少,对操作者保护效果越好。

  • 标签: 综合性放射防护措施 介入治疗防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产房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我方医院收治的 96 例会阴侧切术产妇 。其中 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 34 例产妇为观察组,另外 会阴侧切术后未 发生切口感染的 62 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数低于 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观察组 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明显高 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措施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 月于我院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 94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给予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每组 47 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 27.65% ,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 51.06% ,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 95.7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8.08% ,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不仅能够让患者在生理,心理等各个层面得到满意,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不适发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病房由于其患者具有病情危重、免疫功能差、侵入性操作多等特点,因此存着这非常高的感染风险。根据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院内易感因素,探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院内感染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挽救危重急症的患者生命、降低院内感染机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患者 院内感染 因素研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我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从 20世纪 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一定规模,并逐渐走向规范、成熟。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具有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特点,其运行实施许可制度,有效保证了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的安全。形成了生物安全实验室法规化管理体系,所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以及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微生物实验室 安全管理 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究医院护理信息管理中护理部的问题和干预措施。方法:在综合调查我院护理部护理信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医院护理信息管理中护理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结果:总体而言,护理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些许问题,需进一步解决。结论:针对医院护理信息管理,护理部工作质量总体水平较高,但仍存在相关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引起应用的重视,以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急护理信息管理 护理部 问题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80例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患者随机划为观察组(40例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患者)和对照组(40例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相较对照组较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产房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 2019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我方医院收治的 96 例会阴侧切术产妇 。其中 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 34 例产妇为观察组,另外 会阴侧切术后未 发生切口感染的 62 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数低于 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观察组 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明显高 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病例是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急诊接诊的200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采取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 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院内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以及应对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在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期间本院心血管内科中选出 32例护理人员,将其分成两组,使用压力调查问卷分析所选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然后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减压应对措施,参照组则不给予应对措施,最后对比应对措施实施效果。 结果 实施完减压应对措施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焦虑、偏执、抑郁、人际敏感等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压力来源比较广,针对压力来源给予针对性应对措施能降低其心理压力,值得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人员 压力来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外科建立人工气道危重患者可行、有效的护理与感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2017.01~2019.12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7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为样本行回顾性分析。从气管切开前、吸痰、监护、切口等多方面进行控制。研究74例患者治疗情况、感染情况与不良事件。结果:①治疗情况:52例(70.27%)治愈,22例(29.73%)病情明显改善。②感染情况:呼吸道感染2例(2.70%)、肺部感染1例(1.35%),无皮肤感染发生。③不良事件:不完全脱管发生1例(1.35%),没有发生完全脱管,管道堵塞2例(2.70%)。结论:加强气管切开前、切口、吸痰、防感染等各个方面的控制,有助于预防不良事件以及感染发生,患者病情可100%改善。

  • 标签: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 护理与感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及产房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我方医院收治的 96例 会阴侧切术产妇。其中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4例产妇为观察组,另外会阴侧切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 6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感染数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 临床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当前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主要是利用酶联免疫发,通过设备实现自动化检测,测得结果的准确性比较高,但是实际检测过程中还会受到多 重因素影响,本次基于实践检测详细分析,就影响各因素进行控制,提升检测质量。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检测 艾滋病抗体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在我血站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标本 100例做为实验对象,比较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相关影响因素。如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血液抗凝配比、标本处理和工作人员操作等对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情况。最后比较两组不同标本在相关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质量相关问题。结果:分析数据显示,所有标本在不同的操作环境、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及标本处理方式不同的情况下,标本最后的检验结果有何差异。结果显示,标本抗凝配比及保存时间不同对标本结果影响很大。利用统计学数据软件计算发现,所有数据 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临床医学检验方面,血液细胞检验的结果及质量如何,受标本存放时间、血细胞抗凝配比影响及操作等因素影响不同,其检验结果也不同。为了更好的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血液标本,应注意控制影响血液细胞的各项因素。对临床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分析了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实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了我院在 2017.8-2018.3 月份收治到的 125 例骨科择期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依据是否实施到了前馈的控制分成了前馈控制组 62 例和非前馈控制组 63 例患者。然后比较了这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前馈控制组明显的高于了非前馈控制组,差异具有了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0.05) 。结论将前馈控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显著的提高到了护理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到了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临床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患者,基于入院接诊顺序,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单号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双号为观察组(缝隙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无缝隙优质护理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法,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糖尿病 无缝隙优质护理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观察其在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并给予评价。方法 :选取 2018 年 1月— 12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管理的阶段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的阶段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的院内感染率和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专业技能评分进行指标对比。结果:实验组发生院内感染率和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专业技能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优势,其中感染发生率仅 5.56%, 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达到(97.57±8.43)分,专业技能评分达到( 97.36±3.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有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常规护理服务更优,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 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医学 检验中血常规班 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方法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1月该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 80 例,均予血常规 检验,通过分析检验结果,观察不同检验流程对实际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  1∶5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在 WBC、 RBC、 PLT、 Hb的检验结果,均低于 1∶10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室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RBC、 WBC、 Hb、 PLT水平均高于放置 24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WBC、 RBC、 PLT、 Hb水平与放置 24小时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血液细胞检验各项环节(标本放置时长、稀释比例、存放温度等)均会对检验质量形成一定影响,应在采取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对不同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最大化确保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