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求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的成因,为研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进行归纳综述。结果从原因看,首因是停滞的互动模式,其次为不健康的“给予者”和“接受者”的心态,其他原因分别是满足父母期望的倾向柯为,心理及行为上的过度依赖。从年龄看,25-35岁的人群是最大受害者,结论心理控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及时的干预。

  • 标签: 父母 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 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理中感染预防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口腔门诊感染预防情况,设定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整体优质护理模式下口腔门诊感染预防情况,设定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口腔门诊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门诊护理中实施整体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控制感染,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门诊护理 感染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现状、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我院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5234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微生物检验标本中的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布情况、原因、类型回顾分析。结果2013-2015年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20.49%、20.20、16.79%;不合格标本类型中上呼吸道标本占27.11%,尿液占9.16%,分泌物占7.06%,血液占5.74%,脓液5.30%;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采集、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无菌操作意识差以及标本基本信息不全等。结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阶段是一个较复杂、参与人数较多、难以控制因素多的环节,加强沟通,有效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等,确保检验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不合格 分析前 质量控制对策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结果。方法将82例接受生化检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生化检验,观察组实行质量控制生化检验。结果在检验结果失误率上,观察组9.76%,与对照组29.27%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质量控制能提高生化检验准确性。

  • 标签: 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通过经验的总结以及文献资料查询方式,归纳艾滋病的预防方法、控制方法以及健康教育策略。结果艾滋病的预防可从注射器的使用、性行为、个人用品、输血以及切断传播途径五个方面来完成。在控制上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及常规治疗两种方法达到疾病控制作用。健康教育需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广泛性以及质量。结论艾滋病需强调预防宣传,提升全民防控有效性。

  • 标签: 艾滋病 预防策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社区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从社区选择20例肺结核经治疗后痰液检验为阴性的患者(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列为实验组,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社区肺结核经治疗后痰液检验为阴性的患者20例列为对照组。实验组针对其之前发病情况进行具体研究,并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阴性概率(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一般阳性概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肺结核患者中做好发病情况分析与预防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达到疾病控制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肺结核 发病情况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评价强化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登记258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意愿分为干预组(132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仅予以规范的药物治疗及定期门诊随访,干预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与行为干预以及服药干预等强化干预措施。干预6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的防治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疾病知晓率及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3.3%、86.4%和9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1%、35.7%和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强化干预是切实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强化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并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方法特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护理不良事件18起进行分析、总结、反馈,利用PDCA循环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并且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预案,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效果,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结论通过使用PDCA风险管理,制定出护理的风险管理,从而达到加强护理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工作,不断的将护理质量提升。

  • 标签: 神经内科 不良事件 管理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12月选取所在科室90例肺结核患者,在选取的90例患者中,根据患者是否属于现代结核病预防策略覆盖范围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结果经过对90例患者的统计,在所有的患者中,肺结核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之间,发病率为90%,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弱阳性为39例,强阳性6例,复发率为12.24%,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果弱阳性为7例,强阳性30例,发复发率为29.27%。结论对相关区域进行现代结核病预防策略,能够显著降低肺结核发病率,对我国的肺结核治疗以及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情况 预防控制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及控制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疾控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248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24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传染病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传染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传染病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用于传染病预防及控制中可提高体检者传染病防范知识掌握程度,对预防及控制传染病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传染病 健康教育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评价组合式棱凸镜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眼发生、发展的真实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7-18岁之间戴近视眼镜的中小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574人)、对照组(551人)。实验组学生在近距离用眼是配戴增加组合式棱凸镜,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眼屈光度变化值。结果一年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人群近视发展减缓0.50D屈光度;实验组效果是高中生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小学生;实验组低屈光度段增加比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高屈光度段增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增加配戴组合式棱凸镜的学生近视眼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没有使用组合式棱凸镜的对照组,且组合式棱凸镜没有对眼睛构成伤害,组合式棱凸镜预防近视眼是安全、有效的,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近视眼 组合式棱凸镜 控制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降低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16年制定护理相关管理措施,并严格落实,督促检查,收集2016年与2015年院感数据。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7.81%下降至19.24%,明显降低。结论护理管理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 标签: 血液科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实验诊断的所有检验项目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实验结果必须及时、准确、可靠,质量控制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开医嘱,患者准备,采标本,送标本,到写报告,发报告要经过很多环节,所以要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必须实行质量保证,即对标本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而正确的标本留取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

  • 标签: 标本留取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单纯随机抽样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单位督导管理的60例肺结核患者,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督导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结核病防治管理方法,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患者PPD强阳性检查结果和肺结核感染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在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可有效控制结核病减少感染,值得在肺结核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预防 控制 临床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样促使了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医院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故本文主要是针对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检验质量 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采取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感染知识的培训,不断提升其控制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同时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纳入护理管理之中,并将其作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其中一项。结果护理人员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及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主动性的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工作。结论护理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工作几乎贯穿了整个过程,通过制定好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护理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也有积极的作用,使护理人员规范行为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手术室的细节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随机抽样方式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一组40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干预组患者使用手术的细节管理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与感染情况。结果经干预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干预组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管理 控制 医院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并且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会受到社会支持的很大影响,人们的内外心理控制感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若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具有外部控制倾向人格特征的人心理会出现较为复杂的症状,主观幸福感指数低,而具有内部控制倾向人格特征的人,会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本文从研究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的意义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探讨了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控制感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生活习惯对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生活习惯与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得到控制的有53例,整体控制率达到53.00%;年龄越大血压控制率越高,男性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低于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经常饮酒、摄盐量偏重、体重未控制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血压控制效果,应加强健康生活知识教育,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血压控制率。

  • 标签: 高血压 生活习惯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控制性降压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口服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依那普利治疗,两组都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8.3%,两组的有效率对比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控制性降压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 标签: 依那普利 控制性降压 急性左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