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1人工耳蜗手术与许多外科术式一样,手术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采用的技巧和方式不尽相同。但人工耳蜗术式有一些基本原则。主要有:①尽可能地将电极无创地插入到鼓阶中:②将装置安放在头的外侧,并避免日后的创伤:③确保装置和电极阵列位置牢固,防止移位。目的是在不损伤周围组织、装置及电极阵列.不引起感染、外观可以接受的条件下实现这些目标。

  • 标签: 人工耳蜗手术 术后调试 技术报告 人工耳蜗植入 外科术式 手术医生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在中耳手术中的应用,以拓展手术范围,改善手术疗效.方法(1)用自体软骨进行鼓膜修补;(2)在乳突根治术后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3)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结果(1)软骨组的鼓膜愈合率为93.4%,颞肌筋膜组为80%.两组的听力结果无显著性差异.(2)应用软骨重建外耳道后壁的43耳中有40耳一期愈合(93%),干耳时间平均为4.19+1.00周.对照组干耳时间平均为5.54+1.83周.二者有显著性差异.(3)41耳粘连性中耳炎术后平均骨气导差为27.9+10.7dB.共有18耳(43.9%)术后骨气导差<20dB.有26耳术后提高>15dB.术后24耳(56%)的鼓室接近正常.结论(1)软骨是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好材料.(2)应用软骨同时修补鼓膜并重建外耳道后壁,不仅能够缩短干耳时间,改善听力,而且免除了二次手术,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3)应用软骨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疗效有所提高,但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 标签: 软骨 鼓膜穿孔 鼓室成型术 粘连性中耳炎
  • 简介: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 标签: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 内淋巴囊
  • 简介:近年来鼻内镜手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如何做到鼻内镜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能保持鼻腔鼻窦的正常功能,既保留中鼻甲又能防止术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保持术后中鼻道及鼻窦窦口的通畅引流,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中鼻甲的生理功能及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作一综述。

  • 标签: 内窥镜检查(Endoscope) 鼻甲(Turbinates)
  • 简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和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激光及嗓音医学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7-01-087(国)】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微创外科学习班"【项目编号:2010-07-01-080(国)】拟定于2010年7月16-2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市)举行,届时将授予国家级I类学分共16分。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嗓音医学 微创外科 学习班 医学继续教育 国家级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了解其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2例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完善冷热(水)试验(calorictest)、速度阶梯试验(Velocitysteptest)、摇头试验(head-shakingnystag-mus,HNS)及颈肌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检查(cervical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s,cVEMP),同时对30例健康志愿者完善以上前庭功能检查,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中,22例(68.75%)患者至少在一个水平半规管功能试验中出现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冷热(水)试验,其次是速度阶梯试验和摇头试验。试验组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颈肌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异常率(21.9%)明显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良性复发性眩晕患者,冷热试验、摇头试验、速度阶梯试验及cVEMP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全面评估患者的前庭功能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良性复发性眩晕 眩晕 前庭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评估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migrain,VM)患者的前庭功能,探寻该疾病的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37例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的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冷热试验(calorictest)、摇头试验(head-shakingnystagmus,HNS)、速度阶梯试验及颈肌性前庭诱发电位(cervical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s,cVEMP)检查,对两组冷热试验、摇头试验及速度阶梯试验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对100dB的短音刺激情况下cVEMP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结果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水平半规管功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VM患者中,有11例(29.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4例(37.8%)出现摇头试验异常,7例(18.9%)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3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2例(6.7%)出现冷热试验异常,1例(3.3%)出现摇头试验异常,无患者出现速度阶梯试验异常。总体而言,28例(76%)VM患者至少在一个水平半规管功能试验中出现异常,异常率最高的是摇头试验,其次是冷热试验和速度阶梯试验。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cVEMP异常率(21.6%)要显著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6%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被发现存在前庭功能异常,在冷热试验的基础上加用摇头试验和旋转试验,可以提高VM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显示的cVEMP结果,反映了球囊功能的异常及VM患者在球囊-颈反射通路上有所损害。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庭功能异常。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前庭功能
  • 简介:聋儿的语言获得是在'干预'的进行的,由于聋儿的特殊性,其语言获得是在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是有计划学习第一语言的过程.聋儿语言的获得既有语言习惯的特征,又有语言学习的特征,有了这样的一个基本认识,才能更好地去考虑聋儿语言获得的途径问题.本文从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功能入手,对聋儿的语言学习,即聋儿听力语育康复的实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建议.

  • 标签: 语言功能 聋儿 语言获得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疗效观察。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疗效的相关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260例脑卒中患者预后运动功能改善的合并检验分析Z=5.53(P<0.00001),OR值=9.12,95%可信区间为5.89~12.35,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合并检验分析Z=7.02(P<0.00001),OR值=9.83,95%可信区间为7.09~12.58。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 标签: 鼠神经生长因子 康复训练 脑卒中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骨参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并用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辩证,观察双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开放治疗组40例,共120例病人,给予骨参舒耳片和对照药,用药前后,测血,尿,肝和肾功,做纯音测听.结果骨参舒耳片治疗耳聋总有效率为42.9%,耳鸣总有效率为90.7%,与对照组18.7%和40.5%相比差异显著.且对耳堵闷感,头晕,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用药后对血,尿,便,心,肝,肾功能亦无影响.结论骨参舒耳片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效果好.

  • 标签: 骨参舒耳片 治疗 感音神经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鸣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外科治疗、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及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79例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根据术中探查所见,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等方法进行修复;随诊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8例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79例岩部胆脂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发现面神经受累部位以迷路段最为多见。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面神经减压48例(60.76%);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6.33%);面神经改道吻合3例(3.80%);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3例(3.80%);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10例(12.66%)。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处理。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预后:面神经减压:29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3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4例,Ⅵ级2例;术后Ⅰ级2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1例。端端吻合:4例;术前Ⅰ级1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1例,Ⅲ级3例。改道吻合:3例;术前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Ⅲ级2例,Ⅳ级1例。耳大神经移植:2例;术前均为Ⅴ级;术后:Ⅳ级1例,Ⅴ级1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7例;术前Ⅴ级4例,Ⅵ级3例;术后: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2例。3例术中未处理面神经病例,面神经功能无变化。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需仔细保护面神经,发现面神经损伤后应及时修复,依据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岩部胆脂瘤 耳外科手术 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和寻找保留甲状旁腺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1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没有出现永久性声嘶、声音低顿和术后手足抽搐病例。结论甲状腺术中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和仔细寻找保留甲状旁腺的有临床意义。

  • 标签: 甲状腺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探讨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功能状态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为揭示外伤性面瘫的神经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面神经轴切损伤模型小鼠,分别于损伤后3天、2周分离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node,MLN)、术侧颈部引流淋巴结(cervicaldraininglymphnode,CDLN)细胞,进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上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手术后3天,面神经损伤组颈部引流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相应手术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57);而神经损伤组、手术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与正常小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817、0.2724)。面神经轴切损伤后2周,神经损伤组CD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神经损伤组MLN的T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出现上调,与相应对照组及术后3天时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82、0.0133)。结论面神经轴切损伤3天、2周时,颈部引流淋巴结存在T细胞活化并上调;在2周时。肠系膜淋巴结也出现低水平的T细胞活化。提示面神经损伤急性期。伴随着一个局部免疫应答向全身免疫应答转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机体协调控制免疫应答的规模与方向。

  • 标签: 面神经 T细胞 CD69 损伤 神经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科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安全深度。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吸痰管插入气管内直到遇到阻力后上提0.5—1cm,观察组采用改良深部吸痰方式,即吸痰管头端插至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长度后再插入l~2cm。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及气道峰压的变化情况.以及以及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情况。结果与对照纰比较,观察组患者指测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降值在吸痰前lmin和吸痰后10min明显升高(6.6土2.1)%比(5.3土1.4)%,(206.3±26.9)ml比(190.2±21.8)ml,(15.8±4.9)cmH,O比(12.7士3.6)cmH20j,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28,2.50;P均<0.05);心率、血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痂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深部吸痰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机械通气 安全 有效 吸痰深度
  • 简介:1引言听神经瘤为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亦称前庭神经鞘膜瘤。如果桥小脑角肿瘤最大直径为1-15mm,则为小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最常见的症状为听力下降,约占95%,但其中7-20%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本文报告2例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小听神经瘤,以期为突发性聋的鉴别诊断提供借鉴。

  • 标签: 突发听力下降 听神经瘤 首发症状 神经鞘膜瘤 桥小脑角肿瘤 突发性聋
  • 简介:目的:建立Ⅰ型庖疹病毒感染致小鼠面神经麻痹的动物模型,并探讨单纯庖疹病毒1型(herpessimplexvirustype1,HSV-1)在小鼠面神经麻痹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及作用部位。方法:选择53只16-18g、4周龄雌性Balb/c小鼠,用26G针头在49只实验组小鼠右耳廓背面近耳根部皮肤连续搔刮后,将25μLHSV-1病毒液滴在创面上。同样方法搔刮左耳廓,滴25μLPBS作为对照。另4只动物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对照。PCR法检测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段的实验动物相关部位的HSV-1DNA表达。结果:49只接种动物中,37只(75.51%)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其中,右侧14只(14/37,37.84%),左侧3只(8.11%),双%20只(54.05%)。

  • 标签: BALB/C小鼠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面神经麻痹 实验性研究 HSV-1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