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物权法》许可重复抵押,而《刑法》有关贷款诈骗罪的规定却禁止重复抵押,法律适用时两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笔者通过分析“新法优于旧法”的基本原则、民法和刑法的价值取向及其诞生历史、刑法自身的调整属性,提出了物权法优先刑法适用、对贷款诈骗罪进行修正的观点。

  • 标签: 贷款诈骗罪 《物权法》 贷款诈骗案 重复抵押 《刑法》 法律适用
  • 简介: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是指行政诉讼所确定的,制定和实施行政诉讼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实现的任务,立法者所确定的目的,是以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为基础的。立法目的是一部法律的灵魂和宗旨,是统一、整合法律各个条文的基础。

  • 标签: 《行政诉讼法》 修订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 解读 年修 立法目的
  • 简介:随着《关于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试行)》的实施,先行修正和买家前置制度在我国得到初步确立,但是也给我国反垄断执法带来诸多挑战。基于完善反垄断执法视角的考量,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难以寻找适格买家或剥离的零碎资产存活率不高等合并救济案件中,应当通过完善先行修正和买家前置制度,减少或消除企业合并可能带来的反竞争效果,进而维护提高效率的潜在集中,鼓励增进经济福利的企业合并。

  • 标签: 先行修正 买家前置 资产剥离 合并救济 反垄断执法
  • 简介:《刑法修正案(九)》对我国刑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订,其所呈现的刑法立法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犯罪范围的扩张和刑罚结构的调整这两个方面。《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20个罪名,并对若干旧罪进行了内容扩充。犯罪范围的扩张方面反映了我国司法权与行政权的消长。随着法治的发展,行政权受到限制,而司法权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刑法中的犯罪范围随之扩张。与此同时,为减少死刑创造条件,我国的生刑也逐渐加重。例如《刑法修正案(九)》对情节特别严重的贪污罪、受贿罪设置了终身监禁。通过刑罚结构的调整,使我国刑罚分布更为合理。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犯罪范围 刑罚结构
  • 简介:【摘要】刑法修正案(八)确立了对犯罪的老年人从宽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既可以充分反映刑法的科学内涵,更有利于体现刑法的理性和人道,彰显司法文明和法律伦理主义体现了刑法的人道性、谦抑性,是对传统立法惯例的理性回归和超越,也是对世界立法趋势和潮流的呼应,科学性勿需置疑,本人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背景对老人犯罪从宽处罚原则的必要性和从宽处罚的具体含义提出了相关见解。【关键词】老年犯罪从宽处罚宽严相济不适用死刑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0岁,女性74岁,人均寿命72岁。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及其占人口总数的相对比例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一个“老龄型”国家。①无论是从刑事责任与年龄的关系、社会对老年人犯罪的宽容态度来看,还是从刑法的机能、刑罚目的方面来看,对老年人犯罪予以从宽处罚的做法势在必行。2011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第七十二条增加了75周岁的老人作为应当适用缓刑的对象……

  • 标签: 修正案分析 刑法修正案 原则刑法
  • 简介:扒窃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修改,即"……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因顿号的使用而容易产生歧义。对此应理解为"扒窃"行为是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相并列的一种单独构成盗窃罪的条件,而不是仅将"携带凶器扒窃"的行为入罪化。扒窃行为区别于一般盗窃行为的特征:一是发生在公共场所;二是窃取的是"随身携带"的财物。这两个特征使扒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超出了普通盗窃行为,而有了单独入罪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 标签: 扒窃 携带凶器扒窃 盗窃随身携带
  • 简介:现代宪法学中一些最具争议的问题来源于第一届国会特定的决定,这一决定列举了一些——但一定不是所有的——基本权利作为我们基本的法律分析框架。笔者相信,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宪法》的这些条文,尤其是第九修正案和第十修正案。[1]

  • 标签: 权利法案 实定法 法律理论 社会契约理论 解释法律 反联邦党
  • 简介:自1997年刑法修订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从妨害司法罪中单列出来后,十几年来,对该罪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刑法修正案(九)》将单位主体入刑,适应了单位犯罪能力的范围,保障被害方合法权益有效救济的同时也推动了刑法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共融,使本罪立法日趋合理.但是,增设“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将面临着合理解释的困境,与当前的轻刑化趋势有相悼之处且其刑罚目的合理性也值得质疑.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单位主体 情节特别严重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作了相关补充规定。本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危险驾驶犯罪行为划分为超员类、超速类、危险化学品运输类三种新型危险驾驶案件,并着重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类危险驾驶案件的侦办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危险驾驶 危险化学物品运输 道路交通
  • 简介:故我国《刑事诉讼法》将一般案件提请审查批准逮捕前的拘留最长时限规定为七日,对犯罪嫌疑人提请审查批准逮捕前的拘留时间可以超过三十日,提请审查批准逮捕前的拘留时间才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 标签: 修正建议 公安机关办理 刑事案件程序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将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枉法裁决行为的入罪,既是预防与惩治枉法仲裁行为的现实需要,又弥补了现行刑法规定之不足。这一新增犯罪的罪名,可考虑定为“枉法仲裁罪”。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正确理解枉法仲裁罪的行为方式、主体范围,枉法仲裁罪与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界限,以及枉法仲裁罪与受贿罪、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的关系。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仲裁活动 仲裁人员 枉法裁决 受贿罪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将社区矫正正式写入其中,这是我国在刑罚轻缓化发展方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修正后的刑法在社区矫正执行的范围、内容及主体等具体方面,仍存在亟须完善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及合理解决,将有助于推进社区矫正的司法实践。另外,我国应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适时地制定《社区矫正法》,以推进行刑社会化的全面发展。

  • 标签: 社区矫正 刑法修正案 刑事执行 立法
  • 简介:近年来我国刑法修正中,存在着犯罪化的趋势。立法机关修正刑法时,均通过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部分高等院校、法学研究机构等单位意见,以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全国多方调研,反复研究,最后形成修正案。这表明,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的研究和立法活动中的运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促使立法活动中民意得以更加充分的体现。

  • 标签: 哈贝马斯 沟通行动理论 对话情境 刑法修正
  • 简介: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2006年6月29甘通过了第六个刑法修正案。该修正案对现行刑法作了20个方面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是立法机关对我国刑事领域基本法所作的六个修正案中条款最多的一个。该修正案做出的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刑法有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罪犯罪主体加以调整,并提高法定最高刑,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罪犯罪主体由“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扩大到凡是有严重违法行为,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人员;

  • 标签: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刑法修正案 安全生产事故 企业事业单位 犯罪主体 法定最高刑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增加了重大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罪、安全事故报告失职罪、虚假破产罪、上市公司高管背信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金融机构背信罪、违规运用公众资金罪、强迫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罪、仲裁枉法裁决罪9个新罪名,修改了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等13个旧罪名。从刑法解释论的角度对这些新增及修改的罪名及其犯罪构成要件等进行解读,对完善我国刑法学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刑法 犯罪 法定刑
  • 简介:我国受贿罪“数额或情节”的定罪量刑模式引发了数额与情节相融路径的争议,在《贪贿解释》将其改造为“数额”标准和“数额+情节”标准之后虽然得以平息,但是,在情节设置和规范适用上仍存在缺陷:预防刑情节设置有突破责任刑限制的风险、不同刑档加重情节的同一化设置以及多情节适用规范的阙如,影响了情节细分刑罚功能的实现。按照并合主义刑罚根据论的逻辑,受贿罪刑罚升格的情节应为责任刑情节,而非预防刑情节。基于此,完善和修正《贪贿解释》的上述缺陷,需要重构情节体系并规范情节适用,区分责任刑情节与预防刑情节,将责任刑情节作为升格法定刑的依据。

  • 标签: 受贿罪 加重情节 责任刑 预防刑
  • 简介:死刑制度的修改是调整刑罚结构乃至刑法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刑法修正案(九)》对于死刑制度的修改具有总则与分则同时修改;被废除的死刑罪名大多是备而不用或备而少用;同时废除暴力犯罪与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并且以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为主;废除死刑与限制死刑并存等特点。但仍存在死缓制度的修改不彻底;与联合国公约的规定存有差距;仍有废除死刑罪名的可能性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立法应该明确死缓的法律地位,提高死缓执行死刑的标准;死刑适用标准借鉴《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最严重的罪行"的国际规定;死刑政策立法化,使其不仅能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而且能彰显法律的强制效力。

  • 标签: 死刑 刑修案(九) 死缓 死刑适用标准
  • 简介: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政策基本合理,主要表现为:犯罪圈扩大;合理的非犯罪化或从轻化;保持经济、行政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入罪标准科学化。但也存在一定局限,主要表现为:刑罚处罚趋向加重;缺乏超前和预见性;部分罪名修改缺乏一体性考虑。建议在未来金融刑法立法上。谨慎保持扩大犯罪圈的趋势;改变立法的重刑结构;注重立法的科学性原则。

  • 标签: 金融犯罪 刑事立法政策 刑法修正案
  • 简介:郭昭第将现实美、感觉美和艺术美作为审美形态分别置于人类审美活动的前审美、审美和后审美三个阶段,并对其审美性质、类型特征、创造法则和基本范式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成功修正、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美学本质论、学科论和形态论乃至审美形态学理论构想,创造性地建构了真正具有全方位视野和完整体系的审美形态学理论.

  • 标签: 郭昭第 审判形态学 传统美学本质论 学科论 形态论 审美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