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早期的风险因素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746名青少年进行家庭早期风险因素的评估和内化问题的调查。采用Welch's ANOVA检验和事后两两比较分析三个不同风险因素水平在内化问题得分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经历风险因素种类≥5种与<5种青少年的内化问题得分,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个体经历家庭风险因素的个数与内化问题得分进行相关性检验。利用随机森林回归分析检验影响内化问题的变量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VI)。结果不同水平的家庭早期风险因素在焦虑抑郁因子、退缩因子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历5种以上(包括5种)风险因素青少年的焦虑抑郁[(7.7±3.5)分]、退缩因子[(8.8±4.0)分]以及躯体因子[(4.1±3.7)分]显著高于经历5种风险因素以下青少年的得分[(5.5±3.8)分,(6.7±3.4)分,(2.6±3.6)分](t=7.25,7.54,6.51,均P<0.01);个体经历风险因素的累积个数分别与焦虑抑郁、退缩因子、躯体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29,0.30,0.26,均P<0.01);父母婚姻关系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是焦虑抑郁(VI=0.84,P=0.002;VI=0.56,P=0.022)、退缩因子(VI=0.58,P=0.013;VI=0.89,P=0.001)以及躯体因子(VI=0.58,P=0.014;VI=0.65,P= 0.011)的重要变量。结论父母婚姻关系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内化问题的"特异性"因素,同时经历风险水平越高,个体出现内化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风险因素 内化问题 青少年 随机森林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新模型相较于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能否提高预测SAP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患者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5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因子是否与SAP的诊断相关,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评价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AUC。结果125例AP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36.00%,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分别为特发性(31.20%)、高脂血症性(18.40%)、酒精性(14.40%)。非SAP组与SAP组HR、呼吸(R)、BUN、ALP、ALB、TBIL、Ca、乳酸脱氢酶(LDH)、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CRP、有胸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等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4个因素进入方程,根据OR值大小判定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R、NEUT、LDH,得到预测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0.667×R(次/min)-4.097×Ca(mmol/L)+0.011×LDH(U/L)+0.105×NEUT(×109/L)。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84、0.799、0.735。结论胆源性因素仍是AP的主要病因;Ca、R、NEUT、LDH与SAP的发生独立相关;新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BISAP评分、NLR。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BISAP评分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对急诊创伤后患者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152例,根据其发生自发性低体温情况分为低温组(发生低体温,62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体温,90例)。采用修正版Glasgow评分(GCS)评估患者创伤程度;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创伤类别、现场状态、评估项目等资料,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并用Hosmer-Lemeshow对模型拟合度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同时抽取2020年60例急诊创伤患者对模型做进一步应用效果验证。结果建模时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41.79%,验证时为41.67%。低温组与对照组相比,创伤程度、就诊时体位、入院时衣物潮湿、转运时采取保暖措施、院前输液、修正GCS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创伤程度(X1)、就诊时体位(X2)、转运时采取保暖措施(X4)及修正GCS评分(X6)进入预测模型:Y=23.56-1.04X1+1.26X2-0.72X4-0.57X6。Hosmer-Lemeshow检验P值为0.134,ROC曲线的约登指数0.61作为预测的临界值,测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敏感度为81.6%,特异性为79.8%。模型实际应用时预测的总准确率为83.33%。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自发性低体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用于低体温风险急诊创伤后患者的临床筛选。

  • 标签: 急诊 创伤 自发性低体温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新模型相较于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能否提高预测SAP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患者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5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因子是否与SAP的诊断相关,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评价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AUC。结果125例AP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36.00%,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分别为特发性(31.20%)、高脂血症性(18.40%)、酒精性(14.40%)。非SAP组与SAP组HR、呼吸(R)、BUN、ALP、ALB、TBIL、Ca、乳酸脱氢酶(LDH)、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CRP、有胸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等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4个因素进入方程,根据OR值大小判定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R、NEUT、LDH,得到预测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0.667×R(次/min)-4.097×Ca(mmol/L)+0.011×LDH(U/L)+0.105×NEUT(×109/L)。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84、0.799、0.735。结论胆源性因素仍是AP的主要病因;Ca、R、NEUT、LDH与SAP的发生独立相关;新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BISAP评分、NLR。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BISAP评分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PCNL治疗的2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肾手术史、鹿角形结石、肾积水程度、穿刺位置、手术时间、通道大小、通道数与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发生严重出血患者18例,发生率为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既往肾手术史、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120 min、多通道手术者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鹿角形结石、多通道手术者、手术时间≥120 min是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合并糖尿病、鹿角形结石、行多通道手术、手术时间≥120 min均能增加PCNL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术前调整好患者血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鹿角形结石及多通道手术的患者采取联合软镜手术,提高手术者经验可能是减少出血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或次晨测量FIB,并全面搜集可能与其相关的其他临床指标;FIB水平的分界值根据FIB水平正常参考值高限确定,FIB〉4.00g/L定义为高FIB水平,将可能影响FIB的20个因素为自变量,FIB水平为应变量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的因素。结果:FIB〉4.00g/L者54例(36.5%);FIB≤4.00g/L者94例(63.5%)。性别、入院NIHSS评分、PLT这3个因素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916,95%CI1.612~9.516;NIHSS评分:OR=2.622,95%CI1.560~4.408;PLT:OR=1.007,95%CI1.001~1.012)。结论:性别、入院NIHSS评分、PLT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血浆纤维蛋白原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回归家庭困难的有关因素。方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有请假回家者和无请假回家者的年龄、病程、假出院时间、病情、社会功能、家庭成员因素、病人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无请假回家者年龄大、病程长、住院时间长、病情重、社会功能差、家庭结构差、家庭拒绝接收、病人对出院后缺少打算。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回归社会困难是由家庭、病人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 标签: 精神分裂症病人 长期住院 回归家庭困难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以及康复治疗。国内外研究数据一致显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心理社会干预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而且还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本文主要对当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会的心理社会干预做一综述。首先,本文介绍了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取的几种心理社会干预;其次介绍了心理社会干预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回归社会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植入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7例PPP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患者年龄21~48(31.85±5.12)岁,孕周28~38(32.37±2.47)周。根据不同类型PPP伴胎盘植入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粘连组(25例)、植入组(29例)和穿透组(13例)。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征象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PPP植入类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层中断/肌层内见胎盘信号、子宫局限性隆突/胎盘向外膨出、胎盘内异常血管、胎盘信号不均匀、子宫下部膨大且宫颈内口胎盘不规则以及膀胱子宫间隙低信号带不连续,为不同植入类型的可能相关因素(P值均<0.1)。其中,膀胱子宫间隙低信号带不连续[(X1,比值比(OR)20.25)]、子宫肌层中断/肌层内见胎盘信号(X2, OR 13.87)、子宫局限性隆突/胎盘向外膨出(X3, OR 6.16)]和子宫下部膨大且宫颈内口胎盘不规则(X4, OR 4.55),为不同类型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建立预测胎盘植入类型的回归模型为:logit(P)=C+3.01X1 +2.63X2+1.82X3+1.52X4(预测"植入"和"穿透"的常量C分别为1.08和5.54),该模型预测3种植入类型的准确率为71.64%,将粘连组与其他类型组相区分的准确率为85.07%。结论MRI征象对PPP伴胎盘植入类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术前评估胎盘植入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回归分析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喹诺酮类药物从最初的无氟喹诺酮(NFQs)到C-6位引入氟原子的氟喹诺酮(FQs),其药理学特性显著改善,疗效得到很大提升,被认为是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今FQs耐药性快速增加和近年陆续报告的严重毒副反应,导致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药物化学研究发现,6-氟基并非抗革兰阳性菌活性所必需,通过结构修饰,新的NFQs如奈诺沙星和加雷沙星等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展现的优点包括抗菌谱拓展(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某些喹诺酮靶位突变耐药菌株依然具有较高活性,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尚未发现FQs常见的心血管、肝脏和糖代谢方面的毒副反应,成为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新标识。本文就构效关系、NFQs的临床研究和发展、NFQs的医学与生态学意义进行讨论。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鼓室置管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计算机统计分析系统,对144例(236耳)随访资料完整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程、留管时间及咽鼓管负压平衡功能对预后均有影响.而性别、年龄、切口方式、通气管形状、置管部位等因素与预后无关.结论:提示及早发现并治疗该病、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尽量留管半年以上对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汉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鼓室置管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肝功能分级、EV程度、门脉血流方向以及残余小侧支为影响EV转归的危险因素(P<0.05,P<0.01);影响复发出血时间的因素为门静脉高压胃病与出血量(P<0.05)。结论影响EV转归的因素有肝功能分级、EV程度、门脉血流方向以及残余小侧支,影响术后复发出血时间的因素有门静脉高压胃病与出血量,在患者实际治疗及预后过程中,应注意上述影响因素,从而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无抽搐电休克麻醉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进行无抽搐电休克麻醉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治疗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结果采用丙泊酚麻醉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12%,依托咪脂麻醉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20%;此外,30岁以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约为8%,30至50岁患者发生率约为11%,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约为2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麻醉;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是流行病学时间趋势分析的常用方法。本文以肿瘤发病时间趋势分析为例,从模型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实例演示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将模型的方法原理与操作实践有机结合,为读者开展类似的研究分析提供参考。

  • 标签: 模型 统计学 肿瘤 Joinpoint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构建脑胶质瘤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并在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验证,探讨该模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CGA数据库中668例脑胶质瘤患者(试验组)、CGGA数据库中619例脑胶质瘤患者(验证组)的临床资料及其胶质瘤组织RNA测序数据,同时选取5例来源于TCGA数据库的正常脑组织样本的RNA测序数据作为对照。筛选TCGA数据库中脑胶质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基因。在试验组中应用Cox回归方法建立风险模型。分别在试验组和验证组中,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验高、低风险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将独立预后因素纳入分析,绘制列线图。高风险组中高表达的基因用于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试验组与验证组的年龄(<40岁或≥40岁)、性别、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病理类型分布、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2)突变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筛选出SHD、MRC2、RPLP0P6、HOXA5、SULF2、FOXJ1、CDKN2A、NKX2-5、PLEKHA4及CDK4共10个差异基因,用于构建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模型风险值>0.646为高风险,≤0.646为低风险。试验组中高风险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27.7%和17.8%,而低风险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4%、88.2%和73.6%;验证组中高风险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40.1%和30.6%,而低风险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76.7%和63.3%。试验组和验证组高、低风险患者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HR=3.031,95%CI:2.152~4.269,P<0.001)、WHO肿瘤分级Ⅳ级(HR=1.961,95%CI:1.494~2.575,P<0.001)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高风险(HR=3.100,95%CI:1.915~5.020,P<0.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构建个体化评估患者1、3、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匹配度高,一致性指数为0.844。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中高表达的基因与肿瘤的微环境、免疫调节等13项功能关系密切。结论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构建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列线图或可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湖南长沙地区4家妇幼保健院143名在院体检的育龄妇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基本情况对象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年龄、生育史、流产史、月经量、体质指数、体育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的影响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素对育龄妇女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月经量(OR=289.00)、体育锻炼习惯(OR=153.76)、饮食习惯(OR=7.56)、年龄(OR=7.54)、流产史(OR=4.84)、体质指数(OR=4.80)、生育史(OR=4.59)。结论月经量正常、有体育锻炼习惯、荤素饮食均衡、年龄较大、无流产史、体质指数正常、无生育史的育龄妇女,其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相对较高。

  • 标签: 育龄妇女 缺铁性贫血 影响因素
  • 简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的关键性一年。医改的终极目标是要体现公益性,但是,目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关键是实现形式如何?通过谁来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文作者却认为,公立医院医生的行为是出资人具体政策的体现,如果政府是让公立医院创收的,医生的劳动价值只能通过收费来体现。如果政府是充分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的,不是以经济指标为支点的,医生依循科学规律行医,用时间、知识和良知治疗病人的身心。当医生不知道一个检查费用是多少,一片药丸是多少钱的时候,医改就成功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也就体现出来了。至于,民众是否看得起病,那就是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了。

  • 标签: 公立医院 公益性 回归 劳动价值 医院改革 经济指标
  • 简介: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特点和意义就是要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以我院为例,新农合的逐步完善是指门诊家庭账户向门诊统筹过度完善,住院补偿的比例逐步提高,慢性病和特殊病种的门诊补偿日渐人性化、合理化。2010年12月1日起我院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药品彻底改变了医院以药养医的现状。

  • 标签: 新农合门诊家庭账户门诊统筹住院补偿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诊断为BPD的患儿,根据是否有PAH,分为PAH组或非PAH组,排除不合并PAH的轻度BPD患儿。PAH的诊断依据出生2个月后婴儿通过心脏超声监测右心室压增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度、重度BPD患儿并发PAH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BPD患儿中,分为PAH组(n=30),非PAH组(n=60),20例婴儿是轻度BPD不合并PAH,3名先天性心脏病,2名先天性膈疝,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3例,2例患儿在纠正胎龄36周之前死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5分钟Apgar评分≤6,RR=8.13,95%可信区间(CI)为2.48,26.62;羊水过少(RR=16.69,95%CI4.43,62.85)是PAH的危险因素。结论5分钟apgar评分和羊水过少是中重度BP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 肺动脉高压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logistic回归与χ2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决策树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07-2013年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689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通过问卷调查和病历查阅获得母亲及其新生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周及分娩方式等基线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通过构建CHAID决策树模型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结果689例新生儿中,HBV宫内传播率为11.47%(79/689)。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logistic多因素模型1与多因素模型2分析结果均显示,剖宫产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保护因素(OR=0.25,95%CI:0.14~0.43;OR=0.27,95%CI:0.15~0.46);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以及HBV DNA水平≥2×105 IU/ml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3.89,95%CI:2.32~6.51;OR=3.48,95%CI:2.12~5.71)。CHAID决策树模型共筛选出3个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其中,母亲分娩前HBeAg状态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分娩方式和母亲HBV DNA水平;母亲分娩前HBeAg与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母亲分娩前HBV DNA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HBeAg阳性且行阴道分娩的母亲所生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由19.08%增至29.37%,行阴道分娩和HBV DNA水平≥2×105 IU/ml的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率升至33.33%。结论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HBV DNA水平≥2×105 IU/ml和阴道分娩是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母亲分娩前HBeAg阳性与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与母亲HBV DNA高载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与CHAID决策树模型可互为补充,能更好地识别HBV高危人群,有利于准确地制定预防策略。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