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读神学到现在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至今还记得读神学第年的寒假应邀到个教堂讲道的情形,当时那间教会的负责人说:“请你来我们教会讲道吧,来帮助帮助我们。”那时,我也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懵懵懂懂地就去了,现在也想不起当时的情况,只记得自己两条小腿打颤,眼角的余光甚至还可以看到抖动的裤管。就这样,我算是“帮助帮助”他们了。这次的经历,紧张大过了喜悦,同时也让我开始关注教会间的互助。

  • 标签: 教会 负责人 神学 教堂
  • 简介:在元始天尊圣诞冬至佳节期间,我们隆重举行2015年内地正派初授箓活动,这是中国道协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以来举办的第次内地授箓活动,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次国内授箓活动,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今天时机难得,我想在此和大家分享下授箓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新时期如何做名合格的受箓道士。

  • 标签: 受箓 法箓 道协 正一派 元始天尊 道教文化
  • 简介:在普遍印象中,金元之际河北新道教方兴未艾,占据着大部分宫观。但从些重要的碑刻等史料来看,传统的符篆派——正道,当时并未在河北销声匿迹,相反在某些地域还十分繁荣。关于这爪.情形,可以通过现存些史料钩索出大致轮廓。总体来说,金元时期河北正道比较繁荣的地方是保定府易州里。

  • 标签: 正一道 河北 传承 金元时期 史料 繁荣
  • 简介: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渊源流长,两国的佛教有着同源体的血肉联系,并在两国的文化交往中直起着黄金纽带的作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就曾派顺道法师等三十余名僧人携佛像、经卷赠送给高句丽国王。此后,两国佛教交流不断增多,很多朝鲜半岛的僧人纷纷渡海到中国求法巡礼。韩国的禅宗与中国禅宗脉相承,尤与江西禅法关系密切。马祖、百丈怀海、西堂智藏等门下都有不少的“韩国”籍留学僧。学成回国的僧人们根据本国的实际条件和现实生活的需要,使禅宗逐步在朝鲜半岛兴盛起来,形成了海东“禅门九山”之说,其中七山的法系与马祖脉相承,可谓因缘殊胜。

  • 标签: 中国 韩国 佛教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由香港道教青松观创办的“全真道研究中心”。在2003年12月20日在香港宣布成立。现任全真道研究中心的主任委员是青松观住持王伯坚道长。在中心成立典礼上,王伯坚道长指出,“全真道研究中心的成立,方面标志着道教青松观继创办香港道教学院另个里程碑,另方面也标志着青松观

  • 标签: 全真道 道教文化 青松观 科仪 教义思想
  • 简介:民国三十年(1941),陪都重庆《新华日报》曾刊登过篇文章——《有这样个女人》。说的是当时在四川省政府供职的唯女官员、风华正茂的游永康,突然弃绝功名利禄,剃度出家修行。五十多年的风烟云雨消逝了,这位当年的新闻人物,就是今天笔者要向各位读者介绍的当代中国比丘尼中最有才华,最有声望的隆莲法师。

  • 标签: 隆莲法师 中国 民国时期 宗教信仰 佛教 生平事迹
  • 简介:本文考查了天心正法与《金锁流珠引》中的唐代正考召法术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天心正法与唐代正考召法术的法术职能、行法过程和法师所担任的仙职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些比较可以看出,天心正法源于《金锁流珠引》中所记载的唐代正派的考召法术。

  • 标签: 天心正法 正一法术 考召法术
  • 简介:“守”之说源自《老子·十章》的“载营魄抱”,是指专注于内在之魂魄,使形体不离,与道相合为。到了汉末六朝,以“守”来做为修仙养生之法,而所守者,则为三丹田的三一,头部九官的雄、雌,以及守身中诸神徊风混合的帝。到了唐宋以后,更由于内丹修炼之盛行,因而也有人将内丹修炼之方式,引入“守”中,于是守即是炼化精、气、神,使三者合

  • 标签: 源起 演变 “守一”修持法 道教
  • 简介:“发菩提心,向专念”,是个意思,还是两个意思呢?我以为是个意思,即发菩提心,要向地(不间断)专地(不杂乱)忆念不忘地发下去。也就是说,发菩提心要随在何处、刹那刹那、对任何个有情、在任何状况下做到不忘失发心。如《地藏经》中婆罗门女救母段,她无论是在供养、瞻视、哭泣时,

  • 标签: 菩提心 随笔 意思 不间断 婆罗门
  • 简介: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面对这巨大的考验,我们都当尽微薄之力,伸爱心之手,众志成城,共抗灾难;面对诸多逝去的生命和饱受创伤的生灵,我们无法克制内心的痛苦和悲情,愿主慈悯所有正在受难的生灵,此刻,让我们起满怀敬畏之心向伟大的真主虔诚地祈祷。

  • 标签: 祈祷 虔诚 灾难 受难 真主 敬畏
  • 简介:作为部派佛教的支,有部承认佛乘(菩萨乘)的存在,并从各个方面对佛、菩萨、波罗蜜道及三乘差别进行了深入详细地阐述与分析,本文所做的只是对相关材料的归纳与梳理。

  • 标签: 佛教文化 大乘观念 波罗蜜道 菩萨
  • 简介:多年以来,创新领导学直是我有兴趣的课题之。近二十五年来我直从事中美问的文化交流。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直在关注中国改革的进程。同样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多次有机会就创新的课题,对中国政府、教育界和企业管理层作研讨和演讲。

  • 标签: 思维创新 与时俱进 领袖 教会 企业管理层 文化交流
  • 简介:报载:罗竹风同志于1996年11月4日逝世,享年85岁。像叶深秋的丹枫,安详地飘落故处。15日告别,上海姚民权牧师来信说:"是日,仪式简单,签到时发《生平》纸,没念悼词,只是默哀后即向遗体告别。"初见罗老,是在1952年夏末的华东区神学教育座谈会上,当时他任华东宗教事务处处长。会上曾有这样席话:在反帝爱国的前提下,任何神学思想都有存在的自由,政府将不加过问,中国各派神学思想是不能‘定于尊’的。换句话说,宗教信仰既然自由,我们的神

  • 标签: 神学思想 教育座谈会 宗教信仰 中国宗教 反帝爱国 宗教事务
  • 简介:二十个世纪前的某天,犹大地个叫伯利恒的小镇,个婴儿降生了——他是个木匠的儿子,生在马槽里。这是怎样卑微的出生呀!然而,没有比这个婴儿的降生更重要的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自此肇始,人类精神的新纪元亦以此开端。这,就是耶稣的降生。我想在此提出个问题:耶稣降生与我何

  • 标签: 耶稣基督 人类历史 人类精神 话语 生命 苏格拉底
  • 简介:最近有幸拜读了陈耀庭先生《道教在海外》书。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读后,我感到又惊奇又兴奋。原本我只知道道教在海外有传播,但没有想到传播得如此广泛,世界的五大洲都有道教的足迹。

  • 标签: 道教 原本 知道 传播 兴奋 本我
  • 简介: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 标签: 文字般若 无上菩提 文殊菩萨 成佛 地藏菩萨 慈心观
  • 简介:1991年3月6日,代名尼通愿法师辞世。初闻通愿法师之名,确曾有过孤陋惶恐的感觉,其传奇的身世与淡泊的生常令人思无所依,欲说还休。通愿法师俗姓翟,名尧臣,世居山东。祖上并不富裕,其祖父曾以钉鞋为业,膝下子女八人,风雨飘摇,嗷嗷待哺。因山东土地贫瘠,只好拖儿带女,来到黑龙江双城县。其父为长子,名文选,字羲人。自幼聪颖好学,常于砍柴卖菜贴补家用之暇,在本地白财主家的私塾窗外听讲,后为教师周先生发现,见其悟性颇高,孺子可教,便以自己的薪金来供其上学。翟文选果然不负众望,勤苦求学,考中举人。袁世凯时为议员。因不满其窃国专权行为,

  • 标签: 慈舟 尼师 比丘尼戒 僧团 聪颖好学 隆莲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