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网络学习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态。与传统的学习形态相比,网络学习具有内化与外显并重、自惠与他惠并重、个体与群体并重、分享与连通并重等基本的生态属性。通过建构和完善生态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和实施生态化网络课程,创建和融入学习共同体,组织和开展生态化学习活动,可以提升网络学习的生态属性,进而增强全球化网络学习的效果。

  • 标签: 网络学习 生态化学习 全球脑 生态属性 提升策略
  • 简介:动产现实交付的性质一般是与动产物权变动的模式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的。这种不具有独立性的考察造成对交付本身性质的误解和忽视。将交付作为交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独提出,立足于法律行为、事实行为的区分,从节约交易成本角度分析其性质,将有助于正确理解交付的性质,正确适用法律,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促进交易。

  • 标签: 动产现实交付 法律性质 行为性质 交易成本
  • 简介: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创新更是如此.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在剖析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启发-互动式教学模式.

  • 标签: 启发-互动式 《消费者行为学》 构建 实施
  • 简介: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和营利性质的社会组织,既应有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合理诉求,也应有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主张,做"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有机统一体。在当前新农合制度向纵深发展的时期,重新审视"斯密问题",在利己与利他间寻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契合点,是其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斯密问题 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经济人 道德人
  • 简介:目的: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探讨民族高校宿舍文化和学习行为的关系,为民族高校的宿舍管理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在校54个宿舍(共270名)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民族高校学生在宿舍文化总分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51.83,p〈0.01),专业类别主效应显著(F=42.83,p〈0.01),性别和专业类别交互作用显著(F=30.62,p〈0.01),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在学习行为总分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53.70,p〈0.01),专业类别主效应显著(F=34.22,p〈0.01),性别和专业类别交互作用显著(F=18.23,p〈0.01),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宿舍文化各因子与学习行为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p〈0.01),宿舍文化总分与学习行为总分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经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宿舍文化对学习行为有正预测作用。结论:宿舍文化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宿舍文化对学习行为有影响。

  • 标签: 大学生 宿舍文化 学习行为
  • 简介:外汇按金交易是一种新型的外汇炒卖方式。由于缺乏监管,外汇按金交易行为已经扰乱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秩序,司法实践中多以非法经营罪进行刑法定性。事实上,外汇按金交易行为违反的规定是国务院部委发布的决定和批复,其不属于非法经营罪中"违反国家规定"的范围,所以不能以符合"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而适用非法经营罪进行规制。因此,外汇按金交易中介行为作为一种帮助行为,依据刑法共同犯罪原理,也不应当构成非法经营罪。

  • 标签: 外汇按金交易 中介行为 非法经营罪 违反国家规定
  • 简介:《刑法》第30条的立法解释颁布之后,围绕该立法解释是否具有正当性以及该立法解释对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定罪量刑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对该立法解释的正当性进行研究、对该立法解释的再解释,得出了结论:该立法解释具有正当性,并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自负原则。单位贷款诈骗行为在实践中的规制与该立法解释并行不悖。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采用"行为共同说"更加妥当。

  • 标签: 贷款诈骗罪 单位犯罪 立法解释 共同犯罪 行为共同说
  • 简介:摘要:2019至2020年仅教育部公开曝光高校教师骚扰、性侵、受贿、猥亵、侵占学生学费、学术不端、与学生不正当关系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就有数十起。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发现高校教师违反《准则》原因主要为初心不明、信仰缺失、纪律意识不强、职业理想模糊;使命不清、道德沦丧、底线思维缺乏、职业修养低劣;教学敷衍、弄虚作假、学习意识淡薄、职业能力欠佳。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大学生成长成在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其师德建设不容忽视。本文通过论证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守则与《准则》内涵的一致性探析高校辅导员师德提升路径。

  • 标签: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辅导员 师德建设
  • 简介:学分银行是我国实施终身教育的立交桥,目前各省市、行业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当前国家资历框架尚未正式公布,各学分银行的目标、资历框架、标准都不统一的情况下,为了能实现一个既适合本区域,又能在将来与国家资历框架及其他学分银行进行方便对接、迁移的学分银行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业务的合作,更大地发挥学分银行数据资产价值,提出了学分银行数据治理框架CBDG。基于数据治理视角的学分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更好的数据共享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经过实践证明,学分银行数据治理框架CBDG对数据质量的指导、监控与评估能发挥良好作用。

  • 标签: 数据治理 资历框架 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数据治理框架
  • 简介:本文在对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厦门中等职业学校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研究了教育者的言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的影响,发现对学生的管教言语以表达关爱的教诲最佳,表达为其担忧的批评次之,表达失望的批评效果较差,而表达愤怒的管教言语效果最差。研究表明,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施恰当的言语行为,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中等职业学校 管教言语 认知 情绪反应 行为倾向
  • 简介: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偏差导致的政策执行失灵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命题。社区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建构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偏差模式,分析政策执行主体偏差行为问题,可以探究社区教育政策内容有效转化为实现效果困境的原因:社区教育政策滞后,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随意性;社区教育政策执行过度行政化,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单一性;社区教育政采资源短缺,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利益性。因此,完善国家层面的社区教育政策,可以从政策源头上避免政策执行主体因政策模糊而出现的政策偏差。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多元化.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制衡,可以改变行政化路径依赖。在社区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利益博弈中.需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寻找各方利益均衡点。这是避免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偏差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社区教育 政策执行主体 偏差行为 偏差模式 政策研究
  • 简介:以吉林大学本科的1877名大学生网购者为研究对象,从网购商品类型、选择网购原因、没有选择网购犹豫的原因、网购平台选择标准和常用网购平台五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网购者消费偏好,从同伴影响、可支配消费和网购满意度三个方面分析影响网购行为的因素,为大学生群体和学生家长及学校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网购消费决策做参考,并为企业的网络营销决策提供资料。

  • 标签: 网购 网购者消费偏好 网购消费决策
  • 简介:市场混淆行为中“购买者”问题的研究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和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忽视市场混淆行为中“购买者”问题的原因出发,探讨了认定市场混淆行为时如何理解和把握“购买者”误认的问题,并从“购买者”的角度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条具体的修改建议。

  • 标签: 中国 《反不正当竞争法》 执法机构 《产品质量法》 企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