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固定法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研究组58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法复位及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跟骨切开复位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临床疗效、ODI评分、QOL评分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良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ODI评分低,QOL评分高(P<0.05)。结论 应用跟骨固定法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内固定法 粉碎性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儿童gartland3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手法复位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及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中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间接收的80例儿童gartland3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当作探究对象,按照医治方法对其分组,分为石膏外固定组、钢板固定组,单组中各包含40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经临床研究显示,石膏外固定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钢板固定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经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儿童gartland3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与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基本一致。并且这种治疗方式在应用过程中操作方案简便,无需对患者进行皮肤组织切开临床可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儿童gartland3型肱骨髁上骨折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锥颅穿刺脑血肿清除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择取60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0例,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观察组(30例,实施锥颅穿刺脑血肿清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锥颅穿刺脑血肿清除术合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血压水平及脑部功能恢复正常,具有十分显著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穿刺脑内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S管理模式提高消化镜护理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消化镜检查的患者,数量共126例,研究时间从2020年8月到2021年10月,以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等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数量分别为63例。其中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以此作为基础实施6S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护理环境得分为96.25±1.42,护理效率得分为97.56±1.64,消毒管理得分为98.46±1.53,护理安全得分为97.82±1.56;对照组护理环境得分为90.31±1.68,护理效率得分为91.13±1.89,消毒管理得分为92.65±1.77,护理安全得分为92.34±1.68,观察组各项得分明显更高,P<0.05;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护理技术得分为94.25±1.41,护理态度得分为95.84±1.37,护理沟通得分为93.54±1.16;对照组护理技术得分为84.52±1.54,护理态度得分为87.39±1.56,护理沟通得分为86.43±1.5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 消化镜室在护理过程中应用6S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综合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也将随之得以提升,因此临床上可推广并应用该管理模式。

  • 标签: 6S管理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肠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各5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早期肠营养支持。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加强肠营养护理。比较两组的相关营养指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ALB、T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为9.62%,对照组为25.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早期肠营养支持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锥颅穿刺脑血肿清除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择取60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0例,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观察组(30例,实施锥颅穿刺脑血肿清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锥颅穿刺脑血肿清除术合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血压水平及脑部功能恢复正常,具有十分显著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穿刺脑内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探究ICU危重症患者肠营养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情况。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1年7月结束于2022年7月,选取上述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ICU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ICU危重症患者接受肠营养护理,为观察组,另20例ICU危重症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案,对两组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展开比对。结果:数据结果显示,ICU危重症患者在接受肠营养护理后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肠营养时间相对较早,并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接受肠营养护理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低,并且患者的肠营养时间相对较短,发生不耐受情况的可能性较低,显示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时间 不耐受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平面阻滞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 患者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64 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对照组 32 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 32 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实施超声引导下竖脊平面阻滞。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阻滞后 2h 、 8h 、 24h 的 N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竖脊平面阻滞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竖脊肌平面阻滞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疼痛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 ( MNs ) 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 60例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动作观察组、电生物反馈组、动作观察联合电生物反馈组,每组 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动作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联合电生物反馈疗法,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 ,采用简式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FMA) 和 Barthel 指数 ( BI ) 分别评定 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 ADL能力 ,同时计算 3组患者治疗 4周后各项评分与组治疗前的差值 ,并进行组间比较。组康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治疗 4周后 , 3组患者的 MBI 和 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动作观察组上肢 FMA评分分别为 (37.93±3.08)分、 (35.35±6.09)分、 (46.534±5.58)分 ,BI评分分别为 (60.20 ±4.75)分、 (59.87 ±5.30)分、 (74.07±6.56)分 ,与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4周后 ,观察组各项评分与纽治疗前的差值与对照组的同时间点差值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 基于 MNs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 动作观察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采用 磷酸酸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我院接收的 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抽选 82 例,平均分为 常规组( 41 例 )与研究组( 41 例 ) 。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辅助 磷酸酸治疗。对比治疗 7d 后 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心肌酶谱指标更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P<0.05 。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儿辅助 磷酸酸治疗,疗效显著,改善 心肌酶谱, 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 新生儿窒息合 重度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对产妇依从性、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本院于2020.01-2021.12分娩80例初产妇,依据护理干预不同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单组例数40,组别设置对比组、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康复依从性、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康复总依从率95.00%明显较对比组77.50%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快速收缩阶段、前静息阶段以及紧张收缩阶段盆底表面电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不同阶段盆底表面电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依从性、盆底功能恢复均可起到积极作用与影响。

  • 标签: 初产妇 盆底康复 针对性护理 依从性 盆底肌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在我科行日间手术患者的满意情况,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9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患者40例,对其实施日间手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满意度。结果 40例患者中,最不满意处为医护态度好,其次是待床超过3个工作日。结论 对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患者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安全可行,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医护资源短缺与医护态度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的推广还需医护患及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日间手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钛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8年 6月 84例切开复位钛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围术期常规护理,全面组选择围术期全面护理。分析切开复位钛钢板固定治疗时间、住院的时间、跟骨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手术应激水平;并发症。结果:全面组手术应激水平、切开复位钛钢板固定治疗时间、住院的时间、跟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 P< 0.05。结论:切开复位钛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全面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 围术期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眼眶视神经管骨折的个性化护理方法和措施,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方法: 为使得患者积极 主动并配合手术治疗, 对 5例视神经管骨折的患者采取个性化的临床和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疗效及满意度。 结果: 个性化的临床和心理护理使得 5例患者均积极接受并顺利完成视神经管减压的手术治疗,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结论: 加强对眼眶骨折患者的个性化临床和心理护理, 提高服务质量, 减少患者心理负担, 为手术治疗成功提供一个重要保障。

  • 标签: 眼眶骨折 视神经管 心理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到本院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患者共 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模式后患者心机功能指标,其中包含: LVESD、 LVEF以及 LVDED,患者血小板凝血效率与聚集指标进行跟踪的记录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患者心机功能指标,其中包含: LVESD、 LVEF以及 LVDED,患者血小板凝血效率与聚集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该项治疗模式可以推广运用。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 4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用奇偶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 n=20)与对照组( n=20)。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因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则不明显(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胸腰椎段骨折产症状,安全性比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微创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贲门 - 食管癌的姑息性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间收治的 40 例不能手术的晚期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观察采用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进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40 例患者置入金属支架后,患者梗阻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进食通畅率达到 100%, 吞咽困难评分由治疗前( 2.56±0.27 )降低到( 0.25±0.18 ),且( p < 0.05 );结论 晚期贲门癌、食管癌患者进行金属支架置入姑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状况,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延迟患者生命周期。

  • 标签: 贲门癌 食管癌 姑息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显微镜及耳镜的双镜联合治疗中耳乳突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0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均实施双镜联合治疗方式,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气道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病例,术后12个仅1例复发,而经保守治疗改善。结论:采取双镜联合治疗中耳乳突疾病可取得满意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耳内镜 中耳乳突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 ICU 重症患者开展 早期肠营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 ICU 收治的重症患者 5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29 例)及对照组( 29 例),对照组开展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开展早期肠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及疾病状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 NRS2002 评分显著降低( P < 0.05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同时护理后两组患者 APACHE Ⅱ 评分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对 ICU 重症患者开展 早期肠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疾病恢复。

  • 标签: ICU 重症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AS) 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护理。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 6 例强 AS 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 JOA 颈椎评分标准和 VAS 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 结果 手术时间 ( 98. 17 ± 9. 85) min,术中出血量 ( 301. 67 ± 34. 30) 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 3 ~ 6 年。 6 例均骨性融合,无固定松动断裂; 2 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 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 6 个月~ 1 年完全恢复。 VAS 从术前 ( 7. 0 ± 1. 0) 分降至末次随访时 ( 2. 2 ± 1. 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JOA 从术前 ( 7. 17 ± 2. 48) 分提高至 ( 13. 67 ± 2. 4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结论 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术是治疗 AS 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 标签: [] 强直性脊柱炎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