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伊达比星治疗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70例我院收治的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柔红霉素治疗,实验组应用伊达比星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白细胞最低水平较高,实验组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参照组(48.57%),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采取伊达比星进行治疗的疗效肯定,混着症状得以显著缓解,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伊达比星 急性白血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炎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心肌炎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使用炙甘草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1.88%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心肌炎心动过速患者中,应用炙甘草汤治疗方法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性也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炙甘草汤 心肌炎 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7年5月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进行随机分组。H组采用红霉素序贯疗法干预,Q组则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体温、胸片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肺功能监测值、C反应蛋白、用药后安全性。结果Q组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H组,P<0.05;Q组体温、胸片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H组,P<0.05;干预前两组肺功能监测值、C反应蛋白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Q组肺功能监测值高于H组,C反应蛋白低于H组,P<0.05。Q组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高,可更快消除临床症状和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小儿支原体肺炎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的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术式治疗。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2.67±14.89)mL、(22.74±0.48)h、(4.20±0.47)d,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SF-36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效果确切,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较传统开腹手术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伴狭窄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是在2015年4月~2017年1月入院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扩张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17.50%,治疗前的两组狭窄口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狭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12.5%,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于食管癌伴狭窄的患者,采用经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较良好,安全性较高,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胃镜下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 食管癌 狭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中剂量螺内酯和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 标签: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小剂量) 治疗 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分2组,对照组40例接受阿斯匹林治疗,研究组40例接受阿斯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6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虽低于对照组10%,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脑梗塞采用阿斯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安全且高效,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硫酸氢氯吡格雷 阿斯匹林 口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莫西林+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加以治疗,实验组实施阿莫西林+果胶铋加以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病情好转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阿莫西林+果胶铋治疗能改善其病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莫西林 果胶铋 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采用沙利度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2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甲氨蝶呤与沙利度胺口服。对比2组治疗后皮肤硬度、雷诺现象和关节功能积分,并统计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皮肤硬度、雷诺现象和关节功能积分均低于参考组,且前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后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2组相关积分、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可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能够有效减轻皮肤硬度、雷诺现象,改善关节功能,且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比较理想。

  • 标签: 沙利度胺 系统性硬化症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中药内服+中药外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医院治疗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7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35例。此次研究乙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甲组中药内服+中药外洗,对患者症状积分、治疗效果、复发情况进行总结。结果乙组带下积分、性交痛积分、阴痒积分、外阴灼痛积分都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小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复发率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中药内服+中药外洗可明显改善其症状,治疗有效率高,且降低复发的风险。

  • 标签: 霉菌性阴道炎 中药内服 中药外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2015年我院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实施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管理工作;2016年,我院在以往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先进质量控制理念,总结工作不足并提出改进及完善措施。记录两组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016组误差率仅为0.12%,合格率则高达99.88%,显著优于2015组误差率1.04%、合格率98.96%,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进行正确的质量控制措施,可显著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临床误诊、漏诊几率,使患者及时确诊病情并得到有效治疗,保障其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注意事项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检测率寻找新途径。方法选取2016.4~2017.5间于本疾控中心实施艾滋病检测咨询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同期选取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艾滋病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92.31%)>(46.15%),(P<0.05)。此外,观察组HIV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16.67%)>(2.08%),(P<0.05)。结论疾控中心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检出率,为疾病尽早干预和治疗提供保障作用。

  • 标签: 疾控中心 艾滋病 检测
  • 简介: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类型,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是社会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在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将近些年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的10月到至2017年的10月,80例患者在我院血透室接受治疗,选取患者中的40例在血透室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将这批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剩余的40例患者在血透室的治疗过程中落实护理管理,这批患者则划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感染现象,对照组中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有2例,所占比例为5.00%,观察组的院内感染控制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中医用设备的使用情况、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卫生情况、空气质量情况以及消毒液使用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明显较好。结论落实护理管理后,医院内出现感染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情况以及医用设备使用情况均显著提升,保证了接受治疗患者的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管理 血透室 院内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在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神经外科NICU收治的43例病人作为研究组,另对神经外科NICU2017年3月前收治的4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病人护理过程中护士长参与环节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士长参与重症病人环节质量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士长 重症病人 环节质量控制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点环节管理在运行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2016年第四季度9000份,2017年第一季度9500份运行电子病历的质量进行检查,根据《环节病历质量评价标准(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评价每个季度的病历质量。采用重点环节管理的办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缺陷进行监控。结果2017年第一季度的电子病历的质量明显的比2016年第四季度的电子病历质量高(P<0.05)。结论对电子病历的质量不断的加强重点环节监控,可以使病历整体的质量显著的提高,值得在电子病历管理的工作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重点环节管理 电子病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成分输血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感染几率低、节约血资源和针对性强等优势,但是在成分血液制备过程中,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必须开展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保证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规范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具体措施,以期能为血液成分制备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意见。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质量控制 管理措施
  • 简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及正确治疗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静脉血液标本是临床常用血液检测手段,是患者疾病诊断、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病情进展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影响静脉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更多合格的血样,本文总结在静脉采血时出现的问题中,分析出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控制的方法,现就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影响检验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是高端精密仪器,在疾病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维护保养是防止医学误诊的重要保证。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因此,按照标准对在用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常规工作。本文以CT举例,介绍CT的常用检测与校准装置、主要参数及其检测校准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一年(2015.12-2016.12及2017.1-2018.1)的手术室患者各98例以及医护人员进行对比,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手术效率、满意度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医院手术室物品管理评分与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表明感染控制情况更优;实验组准备时间、接送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9.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采取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 医院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