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教学(problem-basedlearing,PBL)在卒患者手术带教的应用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临床专业本科毕业并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业的研究生136人。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68人)和PBL组(68人)。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和PBL教学,比较两组研究生实施不同带教方法后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综合考试成绩和学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PBL组理论成绩得分、操作成绩得分和综合成绩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BL组总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研究生卒手术带教的实践过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采用PBL的教学效果更好,是针对卒手术带教的理想方式之一。

  • 标签: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 卒中 手术带教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垂体卒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科收治的33例垂体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开颅组及经蝶组,比较术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经蝶手术23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13例,明显恢复7例,略恢复3例,无视力障碍加重;10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6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开颅手术10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3例,明显恢复3例,略恢复2例,视力障碍加重2例;8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5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卒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实,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低,可作为垂体卒的首选手术入路。

  • 标签: 垂体卒中 经蝶入路
  • 简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一、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一)Smith-Robinson术式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管与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将病变间隙的上一锥体及下一椎体的前缘和椎间盘凿除,深度为椎体的1/2或2/3,然后进行植骨融合.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多由椎间隙不稳所致,故该术式之目的是施行椎间融合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但由于Smith-Robinson手术方式不能直接切除增生的骨赘,术后早期疗效不明显,增生的骨赘需在术后2、3年方可被吸收,故该术式仅适用于有轻度骨质增生的颈椎病患者.

  • 标签: 颈椎病手术 融合固定 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骨移植材料
  • 简介:痴呆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综合征,据估计仅阿尔茨海默病(AD)在全球65岁以上人口中的患病率即达2%-6%,我国有近500万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而且发病率和患病率伴随人口的老龄化均呈上升趋势,痴呆的防治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课题。虽然,目前正在开发研究的痴呆治疗药物种类很多,但其中大多数并未被证实有确切的疗效,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药物的作用十分有限,痴呆尚无法通过药物预防或治愈。

  • 标签: 痴呆 身体锻炼 综述文献
  • 简介:  卒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常见病之一.美国每年有70万以上的突发卒病例,每年死亡超过16万.2004年,美国卒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估计为536亿美元,平均每位患者的终生花费估计为140048美元.卒也是导致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首要原因,20%的存活者需要专人照料,15%~30%遗留永久性残疾[1].……

  • 标签: 卒中 预测
  • 简介:已知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卒危险因素的一种炎症标记物。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的Schmidt等对CRP、颈动脉动脉硬化、白质损害和腔隙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奥地利 卒中 PROTEIN 预防 C-反应蛋白 炎症标记物
  • 简介:睡眠障碍是卒后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对卒预后影响大的特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而且还会增加卒复发的危险.因此卒后睡眠障碍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对卒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对卒后睡眠障碍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延长了康复治愈的时间,增加了致残率和致死率,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疾病负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主要以抗抑郁的精神药物为主。但是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绝大多数以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利用率为目标。这些抗抑郁药的效果不超过60%~65%,并需要2~4周才能发挥其疗效,近年的研究发现“谷氨酸及其受体”也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本文就卒后抑郁与谷氨酸及其受体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谷氨酸 抑郁 卒中后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目的评估DynaCT术辅助应用在颈椎损伤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DynaCT辅助颈椎损伤手术的患者共52例,其中上颈椎损伤(C1-2)15例。下颈椎损伤(C3-7)37例。全麻成功后,固定体位和头架(颈椎后路),先行基准DynaCT扫描。颈椎前路手术,椎间盘摘除和骨减压操作后行第二次DynaCT扫描。Cage或钛笼置入并再次DynaCT扫描。颈椎后路手术,常规侧块或椎弓根螺钉置入和脊髓减压后行二次DynaCT扫描。前路或后路手术,对于合并有骨折脱位者,复位矫正后需再次DynaCT扫描,对于骨减压范围不充分,植入物位置不良或复位矫正不满意者均需进一步操作直到DynaCT确定满意为止。结果颈前入路10例,颈后入路39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颈前入路根据术DynaCT对减压不充分者进行再次或多次骨减压5例;调整Cage位置1例;合并脱位者6例,其中对复位不满意再次或多次矫正3例。颈椎后路植入椎弓根螺钉14枚,根据DynaCT调整螺钉2枚;植入侧块螺钉254枚,根据DynaCT调整螺钉12枚;合并脱位者15例,根据DynaCT对脱位矫正不满意者进行再次或多次复位纠正8例。术中平均使用DynaCT3.76次。术后随访1~3个月,行MRI及维CT检查,术后影像学均证实减压充分、固定及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术后1w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平均恢复率为63.42%。本组无因减压不充分或固定复位不满意而二次翻修手术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损伤1例。无与DynaCT相关并发症。结论术DynaCT的应用可减少颈椎损伤手术因减压不充分、固定和骨折脱位复位不满意而造成手术效果差,降低需要二次手术的机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颈椎外伤手术的安全性及精确性,有效改善颈椎损伤患者的预后。

  • 标签: Dyna CT 颈椎损伤 减压术 复位 螺钉固定
  • 简介:后抑郁是卒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认为卒后抑郁与卒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相关,是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卒后抑郁.本文对卒后抑郁相关热点问题作一简要回顾.

  • 标签: 抑郁 卒中后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sleepdisorders,PSSD)是一种常见但较少引起重视的卒后并发症,其发生与疾病本身包括卒中部位、神经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相关。PSSD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要结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及量表评估作出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多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本文就PSS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PSSD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高脂血症是缺血性卒的危险因素,但降低血脂是否对卒中二级预防有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大量随机试验均未发现降胆固醇对二级预防有效。而在他汀类药物出现后,先后在有冠心病/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 标签: 预防 证据 危险因素 随机试验 高脂血症 降胆固醇
  • 简介:单侧忽略是卒后常见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之一,对卒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等分线段、删除测试、,晦摹试验、阅读和书写、物体找寻、声源定位、马甲测试、行为检查、轮椅碰撞试验和导航任务,最后评价了目前忽略评估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卒中 单侧忽略 评估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健康需要的增长.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即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健康教育为特征、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为导向,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交往和环境等方面的17种需要,即呼吸、循环、体温调节、饮食、排泄、休息与

  • 标签: 整体护理 医患关系 心理护理 护理模式
  • 简介:保密是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原则,既是建立良好治疗关系与互信的核心,也是法律和道德问题。本文就心理咨询中保密的必要性、保密的内容以及保密的例外情况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心理咨询 保密内容 法律知识 职业道德 心理学
  • 简介:缺血性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高。大多数研究资料均支持高血糖是卒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促进卒中发病,加重卒患者的病情,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有关高血糖的危害,已有较多基础研究,但临床研究则相对较少。文章就高血糖与缺血性卒关系做了综述。

  • 标签: 高血糖 缺血性卒中 患者 临床研究
  • 简介:幻听是原始一体感空洞的摩擦与振动,是意识的升降与锤炼,模仿异己从外部确立自己,其实质是企图从内部确立自己,刺激与攻击源来自内部空洞的振动,以产生新意识与提升压抑意识、阴影以填充空洞,阴影使人在疼痛不会睡觉,凝聚意识,是一个支点,升降产生摩擦力,产生幻听,幻听是原始意识与环境意识的迭加,意识到无意识的遮蔽与力的作用,可以解放自己。

  • 标签: 幻听 环境意识 空洞 摩擦力 无意识 振动
  • 简介:1引言业已证实,低温在急性局灶性和全脑缺血实验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尽管其神经保护机制尚待完全阐明,但低温能影响脑缺血过程的多种病理生理学机制。缺血核心(不可逆性受损的神经元)及其周围低灌注区(即“缺血半暗带”)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尽管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元出现功能障碍,但如能及时恢复灌注,仍可恢复正常。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低温治疗 病理生理学机制 缺血半暗带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保护机制
  • 简介:美国学者分析了护士健康研究83076名(平均年龄56岁)妇女的资料。结果显示,从1980年至2004年间,共发生2280例卒。在调整了几个影响卒危险因素后,研究者发现,饮用含咖啡因的咖啡与卒危险显著负相关。与饮咖啡少于1杯/月者相比,饮咖啡2~3杯/日者卒危险减少19%;

  • 标签: 咖啡因 中危 妇女 多饮 平均年龄 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