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汉学家包弼德一直致力于中国宋元明时期浙江婺#1/金华的研究。他的研究结合思想与地方的考察视角,既包含有对其前作《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学术理念所作的反思、继承与推进工作,又呼应着美国宋史学界地方、理学的研究潮流,具有相当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包弼德 婺州/金华 思想史 地方史
  • 简介: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的案语主要致力于学术源流、师承关系、事迹史实及乡邦文献诸方面的阐释。全祖望在序录中建构了完整的宋元儒学思想体系,并且探讨了思想与政治文化等客观环境间的互动影响关系,贯穿着推崇学术创见,道德与学问并重,以及兼容并包的开放思想观。在师承关系的考察上,全祖望基于兼顾史实与思想传承的立场,在承认客观的师承关系的同时,又认为不能夸大其在学者思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史学考证上,全祖望坚持知人论世的优良传统,并继承了黄宗羲以诗证的"诗史观",扩展了史料的范围。在乡邦文献的阐发上,全祖望致力于表彰浙东先贤的学术思想,发掘了大量宋元时期的乡邦文献,从而填补了思想上的诸多空白。

  • 标签: 全祖望 宋元儒学思想史 《宋元学案》 周程授受关系 清代浙东学派
  • 简介:产权是一种二维的制度性存在——经济意义上的和法律意义上的,前者关涉经济关系,后者关涉法律关系。从所有制层面上讨论的作为经济关系的产权成为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一个权力关系范畴,这种社会权力决定了产权的经济性质;法律制度层面上讨论的作为法律关系的产权成为法律科学的研究对象,它又是一个权利关系范畴,这种法律权利受制于且服务于产权的经济性质,即第二维度的产权决定第一维度的产权。从马克思产权观的演化历程来看,马克思研究产权问题是在他1841年写作、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类解放"问题开始的,在这个宏大视野下,马克思产权观发展进路就此展开,到写作《哲学的贫困》时,他对产权范畴的研究已经完成了由国家和法律层面到经济层面、由法权到经济权利再到生产力基础、由唯心到唯物,由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由以逻辑思辨为主到以历史考察为主的转变,最终形成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产权观。重新整理、廓清马克思产权观流变的历史过程,揭示马克思产权观的逻辑进路,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产权观的理论意旨,弘扬马克思产权观在中国化语境下的当代价值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 标签: 马克思产权观 权力本位 历史唯物主义 法律关系
  • 简介: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断裂的、活的传统。"德的精神气质"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孕育了中国哲学尤其重视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思想倾向。"德的精神气质"首先体现为一种政治理念,即德政意识。同时,"德"、"礼"体系还起到了促进政治空间拓展和民族血缘融合的历史作用。而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文明历久弥新的孤例,和"德的精神气质"建构的政治模式、文化认同和精神信仰有重要的内在联系。

  • 标签: “德的精神气质” 政治理念 文化认同 内在动力
  • 简介:作为一位具有文化情怀和社会承担的现代知识分子,徐复观对儒家的价值理念十分认同。其中国思想研究即是为了证明儒家传统在价值上的正当性。但是,这种论证采取的乃是一种知识论进路,并且自觉不自觉的将西方关于思想文化的某种论述作为普遍范型用以描述、解读和评价若干重大思想事实和重要经典,不仅在知识上陷入许多的矛盾,与研究的初衷也可能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实际具有某种普遍性,值得后来者深切反思。

  • 标签: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原史 实证史观
  • 简介: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天下和世界的概念,这其中也包含着外交思想的因素。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礼记》中.就有所谓“天下”的称渭,并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平)……是谓大同”的思想^[1]。到周朝时,由中国古代国家组成的体系共有周分封的90多个国家和约400多小方国。周朝时的中国。就是2000多年前在东亚存在过的“联合国”。^[2]当然,初周时的国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

  • 标签: 外交思想 中国外交 主权国家 和平 联合国 天下为公
  • 简介:中国古代王朝体制缘何延续不绝?这是一个令中外学者探讨不休的问题。在以色列汉学家尤锐看来,在这一机制创立之前,它已经先期被展望、规划出来了。尤锐教授认为,战国诸子思想与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关联密切。这一研究,从另一角度提升了战国诸子思想的意义。

  • 标签: 汉学家尤锐 战国思想 大一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6
  • 简介:如果研究像严复对弥尔自由观的认识这样的问题,华兹最早提醒我们注意一个西方的观念或词汇在西方思想脉络中的意义与其搬移到中国后在中国思想脉络中的意义是有许多重要的差别的,刘禾的主张有一种把思想问题化约为语词意义的历史建构问题的倾向

  • 标签: 中国传统 传统西方 思想史著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如果研究像严复对弥尔自由观的认识这样的问题,华兹最早提醒我们注意一个西方的观念或词汇在西方思想脉络中的意义与其搬移到中国后在中国思想脉络中的意义是有许多重要的差别的,刘禾的主张有一种把思想问题化约为语词意义的历史建构问题的倾向

  • 标签: 中国传统 传统西方 思想史著作
  • 简介:以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课程网上学习行为考核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网上学习行为考核的实施效果,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增强网上学习考核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 标签: 开放教育 课程考核 网上学习行为
  • 简介:如果研究像严复对弥尔自由观的认识这样的问题,华兹最早提醒我们注意一个西方的观念或词汇在西方思想脉络中的意义与其搬移到中国后在中国思想脉络中的意义是有许多重要的差别的,刘禾的主张有一种把思想问题化约为语词意义的历史建构问题的倾向

  • 标签: 中国传统 传统西方 思想史著作
  • 简介:作为系列研究的开篇,本文希冀在现代政府管制经济学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之间寻求对话的可能性,为《中国政府管制思想·古代篇》的编写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首先,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可以完全对应于现代经济学中的“政府管制”概念,所以,当我们运用现代学科概念来规范“中国政府管制思想”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时,必须严格界定“政府管制”的现代涵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适用性。其次,在前一项工作的基础上,追溯政府管制思想背后的思想渊源和基本取向,从中整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主线索,纲张目举,以便于我们在后续研究中对中国政府管制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性以及对现实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进行系统考察。

  • 标签: 政府管制 思想史研究 研究路径
  • 简介:真正诗人的声音有关帕捷尔克诗歌的影响,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很多苦役犯,在监狱里已经一无所有了,仍然默念着帕捷尔克的诗,给自己以必要的精神支撑,坚持活下去。瓦尔拉姆·沙拉莫夫写过一本流传很广的书,仅次于《日瓦戈医生》的《科雷马故事》。他曾说,我在监狱时,只对帕捷尔克的诗有印象,其他人的,甚至曼德尔施塔姆的作品都记不得了,因为他们诗里的那种痛苦,我已经受够了,不愿再读。帕捷尔克的诗里不是没有痛苦,但它经过了多层的情绪处理以后,带给读者的是安慰。

  • 标签: 帕斯捷尔纳克 李商隐 白银时代 曼德尔施塔姆
  • 简介:<正>《阿里亚得妮在克索岛》是理查·斯特劳与著名诗人、剧作家雨果·霍夫曼什塔尔继(埃列克特拉》与《玫瑰骑士》之后再度合作的一部歌剧。作者原来的设想是写一部以阿里亚出妮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小歌剧,以戏中串戏的方式放在由斯特劳配乐的莫里哀话剧《有产的绅士》之后演出,作为话剧中的主人公宴请佳宾时的

  • 标签: 喜剧演员 莫里哀 巴克斯 话剧 霍夫曼 剧作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思想研究中,我们在思想研究中为什么要重视,国外学术界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对思想研究不管在理论方法论还是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都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史研究 思想史 研究思考
  • 简介:一近世思想的研究不足之处中国近世(宋元明)思想的着述框架,主要由精英人物和高深理念的论述所构成。整体上多以宏观概论的态势出现,内容则以理念的认定和叙述以及思想流派的演变为主。这些着述的研撰策略,多是以大面盖小点的,粗线条见大轮廓的,大胆假设形态的。职是之故,不少框架内的重要成份并没有受到理会,即使是反映士大夫阶层关心所及的思想,也多没有获得应有的注意。

  • 标签: 思想史研究 精英人物 元代 明代 传记 文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7
  • 简介:思想研究中,我们在思想研究中为什么要重视,国外学术界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对思想研究不管在理论方法论还是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都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史研究 思想史 研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