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激酶原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对症处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尿激酶原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尿激酶原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 标签: 新课程标准 走进生活 课堂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房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栓近远期疗效的作用。方法挑选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纳入研究,依据ECG检查结果有无心房颤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有心房颤)及对照组(无心房颤);均给予静脉栓治疗并持续跟踪观察90日;结果研究组发病前以及栓后1日、栓后14日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跟踪观察90日后,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低于对照组,而颅内出血率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伴有心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栓治疗效果显著,而近远期疗效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房纤颤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 简介:以盐城地区分布广泛的新鲜环毛蚓为原料,经过4℃抽提、分段盐析、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PEG-6000浓缩以及制备电泳等步骤分离纯化蚯蚓酶。在聚丙烯酰铵凝胶电泳和纤维平板活性检测的基础上.选用割胶的方式.最终得到蚯蚓酶的一种单一组分。该酶具有较强的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20KD。不同pH对其活性影响不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pH为8.0-12.0环境下该酶活性均较大,其中pH为9.0~12.0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DH为9.0与8.0差异极显著.DH为10.0与8.0差异显著。

  • 标签: 环毛蚓 蚯蚓纤溶酶 分离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进展型脑梗死按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肠阿斯匹林、阿洛伐他汀钙、依达拉奉、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以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酶联合奥扎格雷钠,疗程均为14天。结果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SD)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8%)与对照组(62.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疗效可靠。

  • 标签: 纤溶酶 奥扎格雷钠 进展型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血浆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 94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高压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另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相关指标。 结果: 两组疗效分布差异显著( P < 0.05 ),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为 85.11% ,远高于后者的 65.96% ( P < 0.05 );血浆指标治疗前后本组内比较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 结论: 高压氧治疗不仅能够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效果,还可改善血浆指标。

  • 标签: 高压氧 糖尿病足溃疡 纤溶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判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压、血脂,以及凝血功能的差异。方法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撷取了脑出血者、脑梗死急性发作期者、健康体检者各50例、46例、42例,分别分为A组、B组、C组,比较3组血压、血脂、凝血功能的差异。结果A组、B组血压、血脂、凝血功能,和C组进行比较,除B组蛋白CPC活性以外,其他指标比较,P<0.05。A组、B组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PC活性方面比较,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发作期患者容易发生血压、血脂及凝血功能异常情况,临床方面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急性发作期 血压 血脂 凝血纤溶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低浓度地氟醚吸入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学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胸部手术病人28例,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观察0.5、1.0MAC地氟醚对病人血液动力学和功能的影响.结果: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病人SBP、DBP和MAP均呈显著性下降,HR显著增快(P均<0.01).分别吸入0.5、1.0MAC地氟醚时,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但与麻醉诱导后相比,血压未见进一步降低;心率(HR)虽较麻醉前增快,但与气管插管后比较,HR有所减慢.吸入0.5MAC地氟醚后,血浆t-PA含量明显增加,而血浆PAI水平则显著降低,随地氟醚吸入浓度(1.0MAC)的增加,血浆t-PA含量进一步增加,血浆PAI含量进一步降低.结论:0.5、1.0MAC地氟醚对全麻病人血液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可增强机体的功能.

  • 标签: 纤溶功能 地氟醚 血液动力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麻醉药
  • 简介: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组织型酶原激活(吼)活性、酶原激活特异性抑制物(PAI-1)活性和D-二聚体(加)含量。结果肺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浆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降低,而PM-1活性、DD含量明显升高。不同心功能等级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PAI-1活性、DD含量随着心功能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结论肺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凝血活性异常,且与心功能程度有关。

  • 标签: 肺原性心脏病 D—D二聚体 t—PA PAI-1
  • 简介: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凝血指标变化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分析2013-07-2015-05我院ICU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28d预后分为存活组(n=45)和死亡组(n=35)。入院24h内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并进行APACHEⅡ及SOFA评分。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评价各组间凝血指标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组PLT、Fib水平显著降低,PT、APTT、TT显著延长,D-D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存活组PLT降低,PT、APTT延长,D-D水平升高(均P〈0.01)。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TT显著延长,Fib水平显著降低(P〈0.01)。死亡组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OR=1.089,95%CI:1.012-1.173,P=0.024)和APACHEⅡ评分(OR=1.142,95%CI:1.051-1.240,P=0.002)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TT及Fib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2s(95%CI:0.570-0.813,P=0.003)和2.35g/L(95%CI:0.595-0.834,P=0.001)。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因此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凝血紊乱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T)、组织型酶原激活剂(t-PA)、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AT、t-PA的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AT、t-PA、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活性亢进。

  • 标签: 冠心病 抗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栓治疗,B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栓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完全再通率(76.7%)和再通率(86.7%)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完全再通率(46.7%)和再通率(63.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16例,心绞痛26例,心力衰竭6例,再次心肌梗死2例;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以及再次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8例,心力衰竭2例,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A组(41.7%),比较差异明显.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5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6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3例。给予参照组患者早期尿激酶栓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更高,形成了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栓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采用冠状动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ecombinant human prourokinase for injection,rhPro-UK)对患者出血程度、血浆因子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治疗的124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1例。均采取血栓抽吸,对照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25 μg/kg的替罗非班,观察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20 mg的rhPro-UK,之后两组均行急诊PCI治疗。记录两组STEMI患者的出血程度、心肌微循环指标、血浆因子变化、血管再通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磷酸肌酸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MB,CK-MB)峰值(184.64±21.47)U/L及CK-MB峰值时间(14.32±2.02) h显著低于对照组[(258.94±31.64) U/L)、(16.58±2.0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45、t=6.123,P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人组织酶原激活(human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0.85±0.28) kU/L显著高于对照组(0.74±0.24) kU/L,人酶原激活抑制剂(huma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0.16±0.05) kU/L较对照组(0.32±0.08) kU/L显著下降(t=2.345,P=0.021;t=13.401,P<0.001);ST段完全回落观察组77.78%(49/63)明显高于对照组54.10%(33/61)(Z=7.758;P=0.005),ST段无回落观察组4.76%(3/63)明显低于对照组19.67%(12/61)(Z=6.480;P=0.011)。观察组治疗后7 d的LVEDD(49.37±3.14) mm、14 d的LVEDD(48.34±3.03) mm、7 d的LVESD(33.19±2.23) mm、14 d的LVESD(32.05±2.23) mm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 d的LVEDD(50.64±3.03) mm、14 d的LVEDD(49.66±2.83) mm、治疗后7 d的LVESD(34.86±1.73) mm、14 d的LVESD(33.74±1.9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治疗后7 d的LVEF(56.32±4.97)%、14 d的LVEF(59.23±5.11)%、治疗后7 d的CI(3.65±0.22) L/(min·m2)、14 d的CI(3.76±0.21) L/(min·m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 d的LVEF(54.46±4.87)%、14 d的LVEF(57.18±4.33)%、治疗后7 d的CI(3.48±0.25) L/(min·m2)、14 d的CI(3.56±0.24) L/(min·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冠状动脉注射rhPro-UK较替罗非班可进一步改善总出血率、血管再通率,显著改善血浆因子、心肌微循环及心功能,为治疗STEMI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重组人尿激酶原 出血程度 血浆纤溶因子 血管再通
  •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蛋白(a)及系统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8例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8例,选择健康人20例为健康组作为对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蛋白(a)、酶原、血浆组织型酶原激活剂(t-PA)、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同时分析脂蛋白(a)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UA患者脂蛋白(a)、PAI-1水平较冠心病组SA患者和健康组明显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t—PA水平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冠心病组SA患者t-PA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sA患者体内脂蛋白(a)、PAI-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组间酶原水平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PAI-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90,P〈0.01),与t-P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387,P〈0.01),而与酶原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2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可能在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脂蛋白(a) 纤溶系统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并高血脂症患者储备功能的改变及血脂康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人[其中12例总胆固醇(TC)升高;10例甘油三酯(TG)升高;18例TG、TC均升高],于入院第1天采集静脉血测定指标后服用血脂康(0.6mg,每日2次);于4周后再次行指标检查,同时做静脉闭塞实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酶原激活(t-PA)水平并与10例正常者对比.结果:经4周血脂康治疗后,t-PA活性、t-PA/PAⅠ比值明显升高(P<0.01)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储备功能.

  • 标签: 高血脂症 冠心病 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