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12月,受到广泛关注的腾讯公司诉世界星辉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二审宣判,一、二审截然不同的裁判结果再次反映出广告过滤行为正当评价中存在的极大争议。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专条其宣示意义大于实用价值,对行为类型的列举既不互斥也不周延,如何评价未类型化互联网竞争行为的正当,依然是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未类型化行为只能在充分考虑互联网竞争特殊的前提下,保留在一般条款下评价。

  • 标签: 广告过滤行为 未类型化竞争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
  • 简介:本文拟从陈国清案出发,对中国刑事法庭上出现的程序辩护问题作一初步的实证分析。笔者所要讨论的问题是:程序辩护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起程序辩护的方式是怎样的?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究竟是如何受理和调查程序辩护请求的?对于被告方的程序辩护请求,法院是否会作出专门的裁判,以及是否会接纳被告方的辩护意见?通过这些讨论,本文将就程序辩护问题得出几个初步的结论。

  • 标签: 程序性 现状与问题 辩护意见 实证分析 刑事法庭 二审法院
  • 简介:【专题导引】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宪法》第70条第1款规定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6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明确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继续承担统一审议法律草案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工作职责,使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行使职权有了法律依据。面对这一新设立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学界有必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认真研讨,为该机构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回应全社会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推进合宪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的热切期待。为此,本刊特邀韩大元教授策划本专题。其中,韩大元的《从法律委员会到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体制与功能的转型》从新中国宪法发展的脉络中,着重探讨了从法案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到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演变的内在规律,认为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使其在功能上由法律草案的统一审议机构转变为具有合宪审查与法律草案审议功能的综合机构。为了有效衔接相关职权,更名后的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应通过一定的机制与程序,严格区分合宪审查与合法审查、宪法问题与法律问题之间的界限,抓紧建立健全合宪审查的配套程序与机制。

  • 标签: 合宪性审查 机构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律委员会 宪法监督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简介:新刑诉法首次规定审判人员可以在庭前召集控辩双方听取有关程序问题的意见,这被学界认为是针对程序争议的庭前听证程序的雏形。庭前听证程序的性质与庭审程序具有相似,但因裁判对象不同也有其独有的特征。英美及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均建立了针对重大程序争议的庭前听证程序。我国现阶段由法官在庭审阶段行政化处理程序争议,这一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也催生了新刑诉法庭前听证程序的初步确立,但具体的实施规则尚需完善。

  • 标签: 程序性争议 庭前听证程序 刑事诉讼法修改 集中审理 控辩平等
  • 简介:一项技术的新颖是使其获得专利保护的基本前提,而新颖的判断标准是一个国家专利法律制度的基石,修改后的《专利法》规定我国采用绝对新颖标准,对调整个人利益与公民利益失衡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专利法 新颖性标准 利益平衡
  • 简介:认罪认罚的自愿是相对的,具有不同层次、情态和类型。认罪认罚的自愿既不同于认罪认罚的真实、明知性、合法,亦有别于有罪供述的自愿。认罪认罚的自愿可以确保程序从简的合法,增强程序从宽的正当,强化实体从宽的合理性,并提高有罪供述的真实。试点地区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已经在自愿的审查和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自愿审查形式化、法律帮助效果不佳等问题。从长远来看,选择以权利抗衡与权力保障相结合,而以权利抗衡为主的自愿审查与保障模式是大势所趋,但受强制刑事取供机制及刑事诉讼构造的制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权力保障模式”依然会占主导地位。

  • 标签: 认罪认罚 自愿性 保障模式 深层障碍 完善
  • 简介:电子数据真实鉴定是电子数据鉴定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鉴定,相比电子数据的搜索与恢复鉴定,电子数据真实鉴定对鉴定的规范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证明电子数据为真需要排除大量假的可能,而且通常无法穷尽。通过结合在科研和实际鉴定工作中积累的常见电子数据真实鉴定的经验,从概念和方法体系引入,进一步选取了电子邮件真实鉴定、数据库数据真实鉴定、聊天记录真实鉴定三类典型且需求较多的电子数据真实鉴定类型进行逐一解读,从鉴定思路和对策、技术方法和手段等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促进行业交流和发展。

  • 标签: 电子数据鉴定 电子数据真实性 电子邮件 数据库 聊天记录
  • 简介:两高指导案例的效力问题应当分为三个层面加以讨论:第一个层面是效力的有无与强弱的问题;第二个层面是效力的来源问题;第三个层面是两高指导案例的相互关系问题。以往学界将前两个层面混为一谈,对第三个层面关注甚少。在效力有无的问题上,两高指导案例都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在效力来源的问题上,两高指导案例的效力来自两高《规定》,属于一种“准法律拘束力”;在效力延伸的问题上,法院指导案例可以适用于检察院,而检察院指导案例不应适用于法院,并且,为了避免两高指导案例发生冲突,应当对检察院指导案例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限定。

  • 标签: 案例指导制度 指导性案例 参照 事实拘束力说 法律拘束力说
  • 简介:中华法系的封闭及其成因李昕中华法系起源于物产丰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华夏文明,特定的历史环境尤其是封建小农经济的闭塞决定了中国长期是一个保守封闭的国家;中华法系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经历了4000年成长发展的历史。在这4000年陈陈相因的缓...

  • 标签: 中华法系 法律文化 法律思想 儒家思想 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
  • 简介:<正>引言确认之诉是在给付之诉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诉的类型。在德国普通法末期,作为扩大强化司法权之一而登场的1877年德国民事诉讼法首先对此作出明文规定。此后许多国家对此作出立法,例如德国民诉法典第256条,奥地利民诉法第228条,日本民诉法第134条、第145条,以及台湾民诉法典第247条,澳门

  • 标签: 确认之诉 给付之诉 民诉法 德国民事诉讼法 诉讼请求 德国普通法
  • 简介:经济法是我国出现较晚的一个部门法,与此相应,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也相对不发达,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本文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法的时代把握不够,并进而从经济法的产生,指导思想和任务,调整对象,价值取向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基于经济法的时代,分析了经济法的定义。

  • 标签: 经济法 时代性
  • 简介:羁押是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最严厉的强制措施,使用羁押手段必须慎之又慎。《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逮捕犯罪嫌疑人后需继续对羁押必要进行审查的制度。文章从捕后羁押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提出完善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的具体措施。

  • 标签: 羁押 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查制度
  • 简介: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系2012年新《刑诉法》的一项创设,旨在改变我国"一捕到底,一押到底"的司法现状。但是,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制度定位有误,羁押必要审查制度不应定位为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而应定位为对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权;其二,程序设计不够科学,立法者对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的程序设计存在诸多漏洞,引发实践中诸多问题,应予以矫正。中国未决羁押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检察官的中立不足和逮捕功能的异化。此根本原因不仅存在于羁押必要审查程序中,亦存在于审查批捕程序中。未决羁押率的降低,与其寄托于羁押必要审查程序,不如在审查批捕程序中便予以实现。

  • 标签: 羁押必要性审查 司法审查权 高羁押率 检察官的中立性
  • 简介:投资者适当规则作为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以及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工具,早已为美国、欧盟、日本、我国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所广泛采用。我国大陆在证券市场不断发展、金融投资工具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下虽引进了该规则,但并没有将该规则明确规定在《证券法》中,而只是体现在有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证交所、券商的自律规范之中,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作者通过分析与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的投资者适当规则与立法经验,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主张提高投资者适当规则的立法层级、统一规定证券市场中各项业务的投资者适当规则、进行投资者分类、明确违反投资者适当规则的民事责任。

  • 标签: 投资者适当性规则 适当性义务 投资者保护
  • 简介: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既是中央赋予重庆新阶段的新历史使命,也是市第三次党代会向3000万重庆儿女发出的动员令。作为改革试验区的检察机关如何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发展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试验中“试错权”的突破与法律规定相对保守的关系。

  • 标签: 法律规定 保守性 突破性 综合配套改革 城乡统筹发展 统筹城乡
  • 简介:2013年10月,我国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2013年《消法》)第55条包括两款规定,第1款提出了惩罚赔偿最高三倍和最低500元的赔偿金额;第2款明确限定了经营者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的赔偿金额。以上两款具有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当二者竞合时,应当择一行使。总的来说,2013年《消法》加重了对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2013年《消法》55条款中也存在歧义与不明,特别是由于惩罚赔偿本身兼具补偿和处罚,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考虑其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将是本文重点分析的内容。

  • 标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惩罚性赔偿 适用性
  • 简介:黑格尔将'行为'界定为主观、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即'行为'应当是'有意'的。受此影响,刑法学界的黑格尔学派将行为表述为'具备责任能力的人在意志支配下实施的举动'。这种行为论在促进间接正犯论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处罚的漏洞'。李斯特以降的行为论实际上都是在坚持'有意'的同时修正黑格尔学派行为论。但在说明过失犯以及不作为犯的'有意'方面,各种行为论都遭遇了不同方式的困境,也都在谋求某种方式的突破。近年来兴起的'否定的行为概念'('个人的回避可能论')试图以'回避可能'取代'有意'来说明行为的本质属性。虽然该理论尚未成为德日刑法学的通说,但在统合作为与不作为,说明过失犯的行为等方面,该理论已经显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 标签: 行为论 有意性 否定的行为概念 个人的回避可能性论
  • 简介:外伤造成侧脑室脉络膜前致侧脑室积血的案例不多见,关病理检验情况报告如下:死者孙某,男性,23岁,动脉破裂出血,导现将本例尸检和有工人。1985年10月1日14时许,与邻居争吵、撕打。孙某倒地后,头部被皮鞋猛踢数下,当即昏迷、呕吐,15小时后死亡。尸检:尸长162厘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表检查未见明显外伤。剖开头皮见右侧颞顶部有小片状头皮下出血,颅骨无骨折。环形锯开颅骨,硬膜外、硬膜下均未见出血及血肿。脑

  • 标签: 侧脑室 颞顶部 皮下出血 锯开 病理检验 动脉破裂
  • 简介:从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的规定出发,本文认为,紧急避险理论并非人体器官移植阻却违法的理论基础,现行立法是以'知情同意'或被害人承诺理论作为人体器官移植合法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基于器官供体的知情同意,除非是'组织多人出卖人体器官'行为,一般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违法。刑法修正案(八)将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其违法在于对人体器官'商业化禁令'的违背,而非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因此组织出卖他人器官的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

  • 标签: 器官移植 刑法修正案(八) 被害人承诺 违法阻却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