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质量对成性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PVP治疗的成性脊柱转移癌患者(58个椎体),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采用可重复检验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结果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4%,术后一天VAS评分由术前7.0±1.6分降至2.4±2.3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1.9±2.3)分、(2.3±1.8)分。结论PVP治疗成性椎体转移癌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疼痛性、成性椎体转移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对成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癌 成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VC)的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7例伴IVC的SCOV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1例;年龄69~88岁[(75.2±4.9)岁]。均采用新型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水泥注入量、有无水泥渗漏或移位等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椎体指数(VBI)、椎体角(VBA)、双节段Cobb角(BCA)、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Odom标准评估疼痛缓解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6~48个月[(40.2±3.7)个月]。手术时间为30~70 min[(49.6±10.8)min],水泥注入量为3~6 ml[(34.7±0.9)ml]。术中发生水泥渗漏4例(15 %),其中3例为椎体侧方渗漏,1例为病椎上位椎间盘渗漏。术后至末次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水泥移位。患者术前VBI、VBA、BCA、VAS和ODI分别为(43.1±5.9)%、(21.0±2.6)°、(45.0±6.3)°、7.6(7.0,8.0)分和(79.9±7.6)%;术后1 d分别为(78.7±2.6)%、(12.7±2.1)°、(26.1±4.7)°、3.2(3.0,4.0)分和(50.0±9.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8.0±2.3)%、(13.2±2.4)°、(27.1±4.9)°、2.0(2.0,2.0)分和(22.9±5.1)%。与术前比较,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BI、VBA、BCA、VAS和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后1 d比较,末次随访时VAS、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SF-36评分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活力和社会功能方面分别为45.2(40.0,50.0)分、28.7(25.0,50.0)分、15.9(10.0,22.0)分、48.3(40.0,60.0)分和29.2(25.0,37.5)分,与末次随访时的78.0(75.0,85.0)分、75.0(75.0,75.0)分、68.1(64.0,74.0)分、62.0(55.0,70.0)分和34.7(25.0,37.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Odom标准,优异19例,良好7例,满意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结论新型水泥桥接螺钉系统联合PVP治疗伴IVC的SCOVF患者术后无水泥移位发生,固定复位效果满意,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胸椎 腰椎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在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56岁[(41.5±12.1)岁]。清创后缺损长度(8.1±2.6)cm,软组织缺损面积(16.2±4.7)cm2。首先行骨感染灶清除、缺损区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填充,然后行Ilizarov搬运治疗与软组织缺损。记录软组织对合时间、断端会师时间、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7个月[(17.9±4.5)个月]。软组织对合时间为48~155 d[(101.7±29.0)d],断端会师时间为55~167 d[(111.6±29.5)d],外固定时间为154~450 d[(322.9±86.3)d],外固定指数为31.1~61.5 cm/d[(40.8±7.5)cm/d]。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评分评定效果:优2例,良4例,中5例。AOFAS踝-后足评分为61~94分[(76.6±12.7)分],其中优3例,良2例,可6例。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会师端愈合不良,经Ⅱ期植后骨折愈合。患者均未因软组织缺损行游离或局部转位皮瓣修复。随访过程中无发热、创面流脓、软组织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少,在延长的同时可同时实现软组织的闭合。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髓炎 胫骨 骨粘合剂 软组织损伤
  • 简介:BearingresponseofThermoplasticComposite(TPC)Laminatesfabricatcdbyvacuumforming:experimentaltestsandsimulation;Developmentoftheprc-coat-typeadhesiveforall-olefininstrumentpanel;Modellingofisothermalconsolidationinglass-polypropylenecommingledcomposite;Ulirasonicconsolidationofaluminumtooling;AstandardforsilverCP/MASexperiments;

  • 标签: 真空成形 轴承响应 热塑性成分 碾压工艺
  • 简介:Atrialforanexplosiveformingofaplatousingapaperasdiematerial;Applicationsandcapabilitiesofexplosiveforming;Explosiveformingofthin-wallsemi-sphericalparts;Explosiveformingtechnologyofindnstrialsphericalpressurevesselsandanumericalanalysisoftheformingprocess;Futureforexplosivematerialsprocessing;

  • 标签: 爆炸成形 材料铸造 铝合金 薄墙半球状部件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成性胸腰椎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9年9月—2015年1月采用PKP治疗成性椎体转移癌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8-74岁,共累及19节椎体(9节胸椎和10节腰椎),原发灶为乳腺癌5例、肺癌4例、前列腺癌4例、胃癌1例。在术前及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随访3个月-4年,平均(22±13)个月,所有患者主诉术后胸背部疼痛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VAS评分为(8.4±0.5)分,术后随访VAS评分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术后第3天(2.4±0.8)分,术后1个月(1.7±0.6)分,术后3个月(1.5±0.5)分,末次随访(1.4±0.6)分。术前ODI为75.0±10.7,术后第3天34.6±10.9,术后1个月25.9±8.5,术后3个月25.6±7.8,末次随访27.5±9.3。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相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所有患者无术中水泥渗漏、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和椎体骨折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KP可以明显缓解成性椎体转移癌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成骨细胞瘤 转移瘤切除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胸椎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后鼻骨折同时伴有鼻中隔骨折偏曲患者,经鼻内镜一期行鼻中隔成形术和鼻骨折复位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12月~2013年3月对收住我科有鼻部外伤史,经鼻CT扫描诊断为鼻骨折伴鼻中隔骨折,并排除颅底骨折患者24例,于伤后4~14天(仅1例合并脑挫伤25天后)在局麻下经鼻内镜同期行鼻中隔成形术加鼻骨折闭合性复位术。结果所有病例鼻外形矫正满意,鼻中隔基本居中,双侧鼻腔通气较好,随访1~12个月无鼻中隔血肿、穿孔,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骨折伴鼻中隔骨折偏曲患者可以一期经鼻内镜行鼻中隔成形术联合鼻骨折闭合性复位术,同时解决鼻复位和鼻中隔骨折偏曲矫正,避免了鼻中隔骨折偏曲二期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且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鼻内镜 鼻骨骨折 鼻中隔骨折偏曲 复位 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结合微型钛板置入治疗治疗氟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氟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A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47岁-65岁;采用微型钛板固定。B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53岁-66岁,使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两组均行C3-C7节段椎板减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应用日本庆应大学整形外科的12分法进行量化评定轴性症状(axialsymptom,AS)发生率,通过影像学资料的测定评价颈椎曲度的变化及椎管矢状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术后24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7.8±1.2)、(14.4±2.0)分,改善率为65%±8%;B组为(8.2±1.0)、(14.0±2.0)分,改善率为50%±12%。轴性症状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6.4±1.8)、(9.4±0.5)分,改善率为68%±5%;B组为(6.1±2.0)、(8.2±0.3)分,改善率为40%±3%。术前、术后及组间JOA评分及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曲指数A、B两组治疗前分别为(14.4±5.5)、(14.7±4.9),治疗后为(14.1±4.2)、(11.5±3.8)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分别为(0.3±1.2)、(3.2±0.9),两组颈曲指数差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术后一周、术后24个月颈椎管矢状径测定,A组为(7.4±3.8)mm,(12.5±2.1)mm;(12.3±2.0)mm,B组为(7.2±4.1)mm,(13.3±1.6)mm,(11.6±1.1)mm,手术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微型钛板 氟骨症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后端犁切除后鼻孔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例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患儿的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33 d至2岁4个月;2例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CHARGE综合征),1例单侧后鼻孔闭锁和单侧后鼻孔狭窄(Crouzon综合征);2例单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所有病例在3.0 mm 0度耳内镜经鼻腔切除鼻中隔后端骨质、去除犁、闭锁板骨质并打磨患侧翼内板,连通双侧后鼻孔。术后不放置长期扩张支架。术后2周、1、3、6、12个月常规随访,最长随访超过2年。观察手术疗效。结果5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的鼻腔通气功能,随访期间未见后鼻孔造孔出现再次狭窄和闭锁。无其他异常并发症出现。结论耳内镜下鼻中隔后端、犁、闭锁板切除术治疗后鼻孔闭锁可行,且术后可以不放置长期扩张支架,手术疗效确定,造孔无再次狭窄或闭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 plasty, PVP)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间我院骨科46例应用PVP治疗的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6例、女性30例,年龄59-82(67.7±2.5)(59-82)岁。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评价术前与术后3天 、3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前与术后3天 、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height, AH)、 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anterior height ratio, AHR)、伤椎后凸角(kyphotic angulation,KA)。结果:46例患者全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随访VAS评分、ODI明显低于术前,术后

  • 标签: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人民医院,王信华,2258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人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0.07-2021.08;总例数80例。分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内固定合人工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合人工椎体成形术治疗,改善显著,促进患者胸腰段功能恢复,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内固定 人工骨椎体成形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 临床效果
  • 作者: 黄子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登记身份证信息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6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大剂量水泥椎体成型术,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剂量水泥椎体成型术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VA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小(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小剂量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水泥强化方式治疗高龄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腰椎不稳症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心组(n=35)、空心组(n=30)。实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水泥强化空心螺钉。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分级、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结果空心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实心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组坚强融合率(93.33%)与实心组(9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实心组,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小于实心组(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VAS及ODI评分低于实心组,JOA评分高于实心组(P<0.05);术后1个月空心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实心组(P<0.05);空心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实心组(2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螺钉均融良好,术中失血量相当,但水泥强化空心螺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可有效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腰椎功能。

  • 标签: 腰椎不稳症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水泥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5年间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所有患者都采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术开展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回顾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在35~78分钟,平均48分钟,术中出血150ml~450ml,平均出血250ml,1例输血300ml。术后随访2月~36月,平均21月。按Harris评分,优良89%。无感染,无假体松动,无再次骨折。术后2月部分或全部恢复了生活能自理。结论应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术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骨水泥 人工关节置换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例行单侧PKP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15例水泥呈双侧分布,15例水泥呈单侧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改变及术后腰痛缓解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11、3~2013、3行单侧PKP治疗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15例水泥呈双侧分布,15例水泥呈单侧分布),按照术后影像学资料、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术后疼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5例发生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2周、1年时,两组病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2周时双侧分布组与单侧分布组对比,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VA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的水泥分布方式对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及恢复伤椎高度均有效,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侧分布组优于单侧分布组。对单侧PKP手术水泥呈单侧病例,可行对侧补充注射,以达到满意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