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方案在治疗70岁以上局部晚期子宫颈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的70岁以上局部晚期(ⅠB2、ⅡA2、ⅡB~ⅣA期)共计161例子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根治放疗组(109例)和同步放化疗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5.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0.0个月。同步放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根治放疗组(71.8%比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7,P=0.004)。同步放化疗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根治放疗组[57.7%(30/52)比18.3%(20/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急性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放射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70岁以上局部晚期子宫颈患者可较好耐受同步放化疗,并获得较好的生存情况。

  • 标签: 宫颈肿瘤 老年人 局部晚期 根治性放疗 同步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B1~ⅡA2期[按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宫颈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局部晚期宫颈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B1~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患者71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宫颈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用一致系数(C-index)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符合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术后辅助治疗与患者的孕次(χ2=11.506,P=0.001)、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χ2=7.668,P=0.006)、鳞状细胞抗原(SCC-Ag)水平(χ2=19.392,P<0.001)、影像学检查是否伴有危险因素(χ2=16.392,P<0.001)、FIGO分期(χ2=25.686,P<0.001)、肿瘤大小(χ2=9.392,P=0.025)和手术路径(χ2=16.590,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孕次>2次(OR=1.951,95%CI为1.355~2.808,P<0.001)、SCC-Ag≥1.5 μg/L(OR=2.021,95%CI为1.444~2.829,P<0.001)、FIGO分期为ⅠB3~ⅡA2期(ⅠB3期:OR=1.933,95%CI为1.139~3.282,P=0.015;ⅡA1期:OR=2.723,95%CI为1.556~4.765,P<0.001;ⅡA2期:OR=3.159,95%CI为1.502~6.646,P=0.00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OR=1.867,95%CI为1.051~3.318,P=0.033)、影像学检查伴有危险因素(OR=1.997,95%CI为1.127~3.537,P=0.018)、未行新辅助治疗(术前行辅助治疗1疗程:OR=0.402,95%CI为0.207~0.783,P=0.007)、行腹腔镜手术(OR=2.177,95%CI为1.524~3.112,P<0.001)为宫颈术后追加辅助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变量所构建的预测宫颈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C-index为0.702)和符合度。结论孕次>2次、SCC-Ag≥1.5 μg/L、FIGO分期为ⅠB3~ⅡA2期、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影像学检查伴有危险因素、未行新辅助治疗、行腹腔镜手术为宫颈术后追加辅助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了可用于预测局部晚期宫颈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可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宫颈肿瘤 列线图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子宫颈的主要发病原因,目前研究表明其他因素与HPV共同作用从而影响子宫颈的发生发展。正常情况下,阴道微生物群能与宿主免疫系统一起,对维持阴道微环境平衡和抗炎抗肿瘤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一旦机体感染HPV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就会加快子宫颈的进展。文章就子宫颈阴道微环境的改变及局部免疫应答进行综述。

  • 标签: 宫颈肿瘤 阴道微环境 肿瘤逃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 BT)、三维腔内(ICBT)联合调强(ICBT+IMRT)以及单纯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6例接受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患者,在原IC/IS BT计划的基础上分别设计ICBT+IMRT和单纯IMRT计划,研究3种计划中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共制定75个后装治疗计划,其中IC/IS BT、ICBT+IMRT和单纯IMRT各25个。ICBT+IMRT与IC/IS BT计划的靶区体积剂量D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OARs的剂量比较低。单纯IMRT计划中OARs受量相对较大,且V60明显偏高(与IC/IS BT相比,t=6.77、10.37、4.61、2.83,P<0.05)。结论ICBT+IMRT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覆盖较好且OARs受剂量低,可以作为IC/IS BT替代治疗手段。单纯IMRT技术虽然靶区覆盖度较好,但OARs保护差,不适用于晚期宫颈的局部补量治疗。

  • 标签: 局部晚期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腔内/组织间插植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ⅡB期宫颈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6例ⅡB期宫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联合手术治疗组(n=95,采取NACT联合手术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组(n=101,仅采取同步放化疗)。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者总体生存(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2组患者5年OS率、PFS率等,并采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OS期、PFS期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对2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5年OS率、PFS率分别为91.9%与84.0%,均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的64.2%与64.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20、P=0.015,χ2=4.560、P=0.033)。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OS期与PF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其O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267,95%CI:0.094~0.758,P=0.013);治疗方式、肿瘤组织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患者年龄,均非其PF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对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OS期与PF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缘情况为其OS期、PF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027,95%CI:0.003~0.281,P=0.003;HR=0.004,95%CI:0.000~0.197,P=0.006)。④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放射膀胱炎发生率为4.2%(4/95),显著低于同步放化疗组的13.9%(14/10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7、P=0.019)。结论对于ⅡB期宫颈患者采取术前NACT,再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采取NACT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切缘情况,为其OS期、PF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研究,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NACT联合手术治疗该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 标签: 宫颈肿瘤 外科手术 新辅助化疗 同步放化疗 无病生存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来自河南省的2 110例宫颈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分析其主要感染亚型。方法采用PCR和导流杂交技术,对来自河南省的2 110例宫颈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 110例宫颈患者中,检出HPV感染者1 856例,感染率为87.96%(95%CI:86.57%~89.35%),感染率最高的6个亚型依次为HPV16、58、18、52、35、33。HPV阳性宫颈患者以单一感染为主(77.48%),二重感染次之(16.76%)。HPV16亚型感染率为60.19%,在单一和多重感染中均占有主导地位。HPV阳性的宫颈患者中,高危亚型检出且被九价HPV疫苗覆盖1 599例,覆盖率为86.15%(1 599/1 856)。宫颈患者主要分布于40~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宫颈患者的HPV优势亚型有所不同,但HPV16亚型均处于主导地位。结论本研究中宫颈患者HPV主要感染亚型依次为HPV16、58、18、52、35、33,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40~岁年龄段患者较多。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
  • 作者: 王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秦淮区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1
  • 简介:目的:分析健康教育促进对提高宫颈防治相关知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科进行宫颈筛查的10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500例,加强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对照组(500例,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妇女对宫颈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妇女对宫颈知识、宫颈筛查与诊断、宫颈预防措施以及宫颈治疗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妇女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对宫颈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妇女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预防宫颈

  • 标签: 健康教育;宫颈癌;妇科疾病;发病率
  • 简介:摘要在中晚期子宫颈患者的根治放疗中,卵巢保护对于年轻患者治愈后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了1例卵巢移位术后行根治同步放化疗的年轻子宫颈患者,根治同步放化疗结束后4个月恢复规律的自然月经周期,定期随诊3年,无肿瘤复发转移,激素水平达无绝经期症状水平。通过对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根治放疗患者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保护的方法。根治放疗的年轻子宫颈患者可以通过卵巢移位术,联合先进的放疗技术达到保留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的目的,甚至有可能恢复自然月经周期,但类似病例罕见。目前仍缺乏子宫内膜对放射线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广泛切除术(RH)是早期子宫颈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自2018年美国子宫颈腹腔镜手术路径研究(LACC)结果发布以来,腹腔镜手术在子宫颈治疗中的应用备受争议。从20世纪80年代首次实施腹腔镜RH至今,腹腔镜RH的发展已有30余年历史。本文就腹腔镜RH在早期子宫颈治疗中应用的有效和肿瘤安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γ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在宫颈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剂量验证中的应用,并评估两者反映剂量偏差的能力。方法选取20例宫颈VMAT病例,由TrueBeam投照、使用FC65-G及ArcCheck测量并与Eclipse计算点、面剂量比对。由3DVH软件重建患者剂量,比较重建靶区Dmean、D95%、D98%、D2%,左右股骨头V20Gy,直肠V40Gy,脊髓D1cm3及50%处方剂量包绕区(IDV) D98%、D2%、D50%与计划值差异并对各器官行三维γ分析。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点剂量偏差、二维γ通过率及其平均值、各器官三维γ通过率与剂量偏差相关。结果电离室实测、3DVH重建与计划计算点剂量间偏差小,二维γ比对均通过(3%/3 mm,≥90%)。靶区平均剂量、IDV各参数偏差小于3%,直肠V40Gy偏差差异最大。左右股骨头三维γ通过率最高,脊髓差异波动最大。实测、重建点剂量偏差大都与剂量偏差呈中等强度相关,二维γ通过率与各器官剂量偏差未发现明显相关,各病例靶区三维γ通过率与自身及IDV D50%偏差间存在极强相关,其余相关强弱无规律。结论基于γ和DVH评估均能一定程度揭示剂量误差,但均存在一定局限,临床中应将两者联合应用。

  • 标签: 剂量体积直方图 伽马法则 剂量验证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放疗后复杂型放射肠瘘的类型、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宫颈放疗后复杂型放射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适宜的治疗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中11例为直肠合并阴道瘘,1例为乙状结肠合并膀胱瘘,5例为直肠同时合并阴道及膀胱瘘,7例单纯低位直肠瘘合并周围顽固性感染,2例宫颈根治术后辅助放疗后回肠合并阴道残端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全盆腔或后盆腔切除术,6例行病变直肠或乙状结肠切除、膀胱或阴道修补术,7例行Hartmann术,1例行病变小肠切除吻合、阴道修补术,3例行单纯横结肠造瘘或近端回肠造瘘术。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者的肠瘘症状均消失,其中23例患者的会阴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内2例患者出现回肠相关瘘的症状,无1例肠瘘相关的死亡。结论宫颈放疗后复杂型放射肠瘘以直肠乙状结肠相关肠瘘为主,手术治疗的关键为切除病变的肠管及清除盆腔感染灶。

  • 标签: 宫颈肿瘤 肠瘘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成年女性宫颈筛查知识及接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92例成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以健康意识理论为核心为其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女性对宫颈筛查知识的认知程度,宫颈筛查自我效能得分及对宫颈筛查的接受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女性对宫颈相关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防治措施、人乳头瘤病毒意义、筛查项目及筛查意义认知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干预前以上项目认知程度评分增加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愿意接受宫颈筛查人数(71.74%)较对照组(21.74%)多,不愿意人数(8.69%)及无所谓人数(19.57%)较对照组(32.61%、45.65%)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年女性进行以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宫颈筛查知识认知程度及接受

  • 标签: 健康意识理论 健康教育 女性 宫颈癌 筛查 接受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耐药复发卵巢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耐药复发卵巢6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药组(n=28)和联合组(n=35),单药组患者接受口服依托泊苷胶囊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阿口服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及白细胞降低,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RR)为54.3%(19/35),高于单药组的25.0%(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4,P<0.05)。联合组患者的PFS为8个月(95%CI:7.4~8.6个月),明显长于单药组的4个月(95%CI:3.5~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00,P<0.01)。结论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耐药复发卵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明显延长患者的PFS,不额外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复发,局部 抗药性,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血管生成抑制剂 阿帕替尼 依托泊苷
  • 作者: 梁永琴 赵宏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二科,太原 030013 梁永琴现在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介休 032000,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二科,太原 0300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上皮耐药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30例耐药复发卵巢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年龄1∶1匹配敏感复发卵巢患者30例,比较两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级、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手术彻底、肿瘤负荷、初诊时血清HE4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卵巢耐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组行不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比例高于敏感组[76.7% (23/30)比26.7%(8/30),χ2=15.02,P<0.001],手术探查评分高于敏感组[6分(4分,8分)比4分(2分,6分),Z=-3.20,P=0.001],HE4水平高于敏感组[550.76 pmol/L(286.83 pmol/L,882.65 pmol/L)比264.92 pmol/L(170.33 pmol/L,557.23 pmol/L),Z=-2.50,P=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彻底(OR=17.459,95% CI 3.667~83.119,P<0.001)、肿瘤负荷(OR=1.710,95% CI 1.175~2.489,P=0.005)是影响卵巢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时HE4水平可能是影响卵巢耐药复发的因素。手术彻底、肿瘤负荷是影响卵巢耐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对预防卵巢耐药复发是有必要的。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复发 抗药性,肿瘤
  • 简介:摘要宫颈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是宫颈及其前病变(CCPL)的主要筛查手段。由于上述传统筛查方法,仍然存在对CCPL漏诊的风险,因此寻找有效识别CCPL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具有序列相似家族19成员A4(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可有效检出CCPL组织,较传统筛查方法有较高特异度,有望成为CCPL筛查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笔者拟就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在CCPL筛查中应用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推进CCPL筛查方法的开发,提供思路。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标志物 DNA甲基化 FAM19A4 启动区,遗传 女(雌)性
  • 简介:摘要复发鼻咽(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NPC)的诊治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上,放疗是rNPC最常用的治疗办法。随着颅底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内镜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逐渐成为rNPC的主流治疗方式。但由于rNPC疾病本身的复杂和周围解剖结构的重要,使得其手术治疗仍具有较大的风险。本文从rNPC的诊断、放化疗、手术治疗以及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很少转移至心脏。本文报道1例46岁女性甲状腺低分化转移至肺及心脏的病例,总结患者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中剂量学方面优势。方法选取宫颈(ⅡB期)经调强放疗45 Gy分25次后局部病灶≥5 cm患者46例,行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在CT图像上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乙状结肠及宫颈加量区宫颈中心(HR-宫颈),采用IPSA优化。根据宫颈中心是否加量,分成IC/IS+宫颈中心(HR-宫颈)组(A组)和IC/IS组(B组),比较A、B组间剂量学差异。结果A组宫腔管驻留时间较B组明显提高(P<0.001);宫颈中心的V150%和V200%由原来B组63.94%和30.80%分别提高到91.54%和64.06%;A组D90%及D100%低于B组(P<0.05);危及器官受量相近(P>0.05)。结论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可满足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受量及危及器官限量,并可提高宫颈中心区剂量。

  • 标签: 近距离疗法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疗法 剂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