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UE)与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细针穿刺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128人,纳入检查的颈部淋巴结数目为214枚,分别用高频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判断以上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高频超声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90.0%,准确度85.5%;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93.8%,准确度9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方面评价效果好,且弹性超声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高频超声。

  • 标签: 弹性成像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血流显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8例患者共179个可疑甲状腺癌的微小结节进行检测,分别采用CEUS及SMI方法,参照病理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诊断128个(71.51%)恶性结节,51个(28.49%)良性结节;CEUS诊断结果有114个(63.69%)恶性结节,65个(36.31%)良性结节;SMI诊断结果有119个(66.48%)恶性结节,60个(33.52%)良性结节。两种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EUS及SMI均具有较高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但SMI检测成本较低,且无无创进行,故SMI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超微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整块切除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0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整块切除组(54例)以及分块切除组(55例),均行腔镜手术治疗,整块切除组将患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连续整块切除一次完成,分块切除组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米碳示踪下行中央区淋巴结分块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暂时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暂时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块切除组手术时间以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均明显高于分块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分块切除比较,整块切除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更符合无瘤原则,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腔镜辅助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整块切除 分块切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确诊的8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计86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对其超声造影影像学表现等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表现显示,有62例患者结节内不存在血流信号,24例患者呈现出点状血流信号。病灶与正常腺体间在始增时间及达峰时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峰值强度为60.33±18.13,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的123.95±48.22(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具备应用可行性。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 超声造影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镜辅助下微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35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小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房颤手术,给予术前访视及术中密切配合。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再次开胸止血,手术时间(197.4±27.2)min,体外循环时间(103.6±20.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15.7)min,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7.1%。结论熟悉手术方案、要点,及时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足的物品准备,熟练配合医生操作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举措。

  • 标签: 胸腔镜 微小切口 冷冻消融 同期手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PMTC患者共24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颈对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共72例出现中央淋巴结转移,占3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包膜侵犯为PTMC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超诊断为侧颈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素。B超诊断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56%和83.33%。结论针对中央区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应提前进行临床干预,高分辨B超对预测PTMC的颈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侧颈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需进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超 诊断 颈淋巴结转移